今天分享一部美國冷門電影《最后的城堡》。
其實我一直在考慮要不要推薦這部片子。猶豫的原因無非是以下幾點:一、這是一部美國主旋律電影。二、電影本身除了影片即將行進到最后時的戰斗鏡頭,本身就是一群囚徒在軍事監獄的日常,說平淡無奇也不為過。三、囚徒與獄方的博弈也不過是一堵石墻。盡管其象征意義巨大無比,但與我們的觀影習慣大相徑庭。四、片中無大牌明星,劇中耳熟能詳的也就是羅伯特·雷德福和婦聯里的特納博士飾演的直升機駕駛員。
但今天還是要推薦這部片子的原因是,我在這部片子里看到了士兵的榮譽感,對人性的贊美和對戰爭的反思。
其實這是一個很簡單的故事:一位高權重的將軍在戰爭期間拒絕執行一項未經情報證實的軍事命令而被撤職查辦,經軍事法庭審判,投入軍事監獄。我個人未有從軍經歷,但我也知道全人類的軍規要求軍人以服從命令為第一職責。影片的開頭只是說有這么一件事讓這位身經百戰的將軍身陷囹圄,但命令本身我們并不知道。
在進入監獄的第一天,做為將軍小迷弟的監獄長與將軍第一見面并不愉快:將軍只是順口提了一下對監獄關押士兵的精神面貌略為擔憂,就引來了獄長迷弟的不滿——本要找偶像簽名的軍事著作被故意告知找不到了,并以此為契機在日后對將軍百般刁難。
獄中的日子就這么平淡的一天一天過去,直到有一天將軍在監獄的某處斷墻中找到了一位在一戰中關押于此的士兵的“刻名留念”,出于軍人的榮譽感,他覺得這是一個可以凝聚人心的活動——通過重建此墻,讓失去自由的士兵找到本就不應該丟棄的使命感和責任感——我雖然失去了自由,但我仍舊是美國軍人!
顯然,獄長并不這么看:老實聽話,服完刑就滾蛋,這才是在這座監獄里的犯人應該干的事。但將軍心想:老子連上級的命令都可以無視,你一個小小的上校還能反了天不成?
由此,引出了那個令將軍下臺入獄的命令:為保證行軍的順利與安全,屠殺路過的某座村莊的村民,全體!一個不留!
獄長為了自己的權威,親自出面與將軍對談,希望將軍取消此計劃,未果。又搬出將軍昔日同僚來勸說,未果。獄長腦羞成怒,強拆!在強拆的過程中用推土機碾死了第一個在重建墻上刻下自己名字的士兵。
全部的犯人都怒了:墻我們壘定了!不服來戰!都是千年的老狐貍,誰也別玩聊齋。哥們兒提槍打仗的時候,你還在路易斯安娜鏟糞呢!
將軍的計劃是這樣:在獄長上司再次來視察的時候,占領廣場并倒升起美國國旗。——這在軍事行動中被視為此地被攻陷。
具體過程就不細說了,都是老兵油子,沒上過戰場的菜鳥還不夠看。就算你們有武器,但咱有軍事素養啊——你有狼牙棒,我有天靈蓋。干就完事了。
等獄方好不容易控場之后,將軍的戰略目的也達到了。他手拿國旗,站在旗桿邊上掛好掛鉤——拉繩子就行了。
但獄長真的以為將軍要倒掛國旗,開槍射殺了將軍。在一番掙扎后,國旗升了起來——并沒有想像中的旗語信號,而是星條旗以正確的方式在監獄上空飄揚。
兩個問題:如果你是那位將軍,你會不會執行命令,盡管它是錯誤且反人類的?盡管我犯了罪,但我為國家的付出值不值得被后人銘記?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