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著林海音的《城南舊事》,溫暖細膩的文字將老北京城南的生活畫卷緩緩展開,從一個孩子的視角,看大人們的世界,明快的文字下卻飄動著一股無法消散的憂傷,有一些遺憾,有一些嘆息,也有說不清的別離愁緒。
惠安館的瘋女人,黃辮子的小桂子,在草叢中藏東西的男人,能干的宋媽,漂亮的蘭姨、有學問的德先叔,還有最愛種花的父親,這些人依次在小英子的童年閃光,又一個個的離去,離去的原因似乎也就道明這會是永不會相見或者再難相見了。
童年自然是一去不復返的,可是在童年曾經出現過的一些人,也隨著童年一去不復返了。一個個場景,一個個故事,一段段送別,道一聲再見卻是再也不見。
每個人回憶童年時,估計多少都能帶著一些主觀的色彩,或許記憶里的童年并不是最真實樣子,但是卻是屬于每個人的童年記憶。有的記憶似乎不能串起來,但是卻像電影畫面一樣,回想起來,在腦海中可以一段段一幀幀的放映出來。或許在這個回憶的過程中,自己也參與了一些情節制作。
看完這本書,我很認真的回憶了一下我的童年,本以為會想起很多有趣的故事,卻發現更多的是很多段記憶的片段,當然,如果我想的話,通過記憶的再加工似乎也能寫下幾個故事。
但是,更讓我覺得意外的是,我的童年,也有一些人,真的就是再也不見了,隨童年遠去了。
幼兒園認識的第一個玩伴,至今仍記得他的小名,記得吃飯的時候我拿一大坨米飯換他的兩塊肉片(從小我就飯量小卻愛吃肉)。可是自從搬家換了幼兒園,這個小朋友也就從此再無聯系。
還有小學住我家隔壁的一家四口,那時候的鄰里關系好得真是親戚一樣,沒事就串門。他家的兒女比我大十歲以上,我是孩童他們是青年,所以很多時候是我聽著他們瀟灑的青春故事瞠目結舌。可是,同樣搬家后,我沒有再見過他們,有的只是讓人遺憾的消息,據說那家人只剩姐姐還在這個世上了。
還有我的爺爺,記憶中,我沒有同他一起生活過,每次的相見都是和父母一起去拜訪。但是仍記得他和氣的拿出東西給我吃,甚至不知道是我自己想象還是真的,某一次過年,在壓歲錢之外,他額外給過我幾塊錢,當時心里喜滋滋,就當是真的好了,畢竟我的童年還沒結束,爺爺就過世了。
童年啊,是一頁扁舟,承載了好多記憶,在腦海里巡游,那些曾經出現過再也不見的人,就像扁舟上星光,時不時的一閃而過。
此時,心中不禁響起了這首歌: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壺濁酒盡余歡,今宵別夢寒。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問君此去幾時來,來時莫徘徊。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人生難得是歡聚,惟有別離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