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內(nèi)觀正念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陪孩子一起朗讀英文

聽了鑫鑫英文老師講的:要重視家里英文朗讀的訓練。因為鑫鑫小朋友課本上的內(nèi)容已經(jīng)完全掌握了,便順著老師的這個要求跟鑫鑫提議到:“我們一起朗讀《神奇的樹屋》吧。小家伙便同意了。一年級夏天我們讀了這套書,那個時候我還曾經(jīng)擔心鑫鑫會不會讀懂。再次閱讀的時候,發(fā)現(xiàn)這些句子用詞都非常經(jīng)典,沒有特別難的地方,孩子的理解是肯定沒有問題的。這個時候我腦海中出現(xiàn)了很多很多的設(shè)想,接下來的讀書安排。

聽到孩子讀的時候,幾乎一個字一個字蹦,連貫性不好。再讀的時候,發(fā)現(xiàn)很多次不會。跟我想象中的流利相差很遠。這個時候想到一個朋友家的孩子在二年級,我聽到他們家孩子的那個朗誦真是優(yōu)美。這個時候我感覺到我的心咚咚跳的非常厲害。大約一分鐘我還是這樣的狀態(tài),我看到我要發(fā)脾氣了,我也看到我即將說出口的話,”你這讀的是什么,不流利,很多詞不會“。我還能看到要是繼續(xù)這樣聽孩子讀下去 ,我會站起來把書奪過來 ,然后跟他說:”太差了“,”重來“。

幸運的是,咱不是學習了內(nèi)觀覺察嘛。我覺察到自己的這些以后,把注意力放我自己身上,任由我的這些想法來來去去,我深呼吸了幾次,讓自己回到當下,這個時候心跳正常了。再回來看孩子,感覺他依靠著我,他靠著我的這個地方熱乎乎的,好暖和。再看到孩子拿著書,一個字一個字非常認真的讀,雖然流利度不如我想的那樣,但每個字吐字清晰,發(fā)音也準確,碰到不會讀的詞匯還有意識的用自然拼讀的方式試著去拼讀。這些,孩子的專注認真,深深的吸引了我。

于是剛才我腦海里的各種批判還有不滿就過去了,安定下來我看接納了孩子現(xiàn)在的狀態(tài),我覺得他那股子認真的勁兒和積極的態(tài)度也是值得欣賞的,接來下這樣的狀態(tài)我為何不慢慢的等待一下呢。對,我要繼續(xù)的等待給自己時間,給孩子時間。

這樣一個篇英文讀完,小家伙繼續(xù)找了一個中文讀,這個時候我已經(jīng)離開他跟先生去聊天去了,他一直堅持到錄完,才找我們。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跟好友互通郵件

這個通訊非常快節(jié)奏的發(fā)展,距離不遠的好友互相寫信,聽起來真是件浪漫的事情。大家別瞎猜,我這好友是女性啦。有一次跟她在一起,事情的經(jīng)過我不詳細描述了,誰知道我的做法讓她感到很受傷,獨自承擔了好幾天,然后鼓起勇氣給我寫郵件告訴我她因為這個事情難過好幾天。讀她郵件的那個時候因為周圍很煩亂,手上也有沒做完的事情。晚上打了電話詢問,那個時候我覺得我并沒有真正體會到她那顆心。

后來第二天上班,安靜下來再次閱讀的時候,我仿佛看到我自己那個小心翼翼還有小心眼,還有看到她描述中的我,那個繞著遠遠的,描述事情的我。這樣的方式最終還是傷害到她。趕緊寫郵件告訴她,謝謝坦誠的告訴我,我不知道的自己的另外一個方面。

過了幾天,又收到她的郵件,看到她又有了新的認識,在不斷的觀察自己,不斷的反省自己。覺得有了很大很大的進步。因為內(nèi)心有足夠的空間,也非常溫柔的等待,并且不給自己貼上任何的標簽,我接納那個不完美的我自己 ,我也接納自己任何的不好。這樣穩(wěn)穩(wěn)當?shù)目醋约海媸欠浅C烂畹捏w驗。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quán)歸作者所有,轉(zhuǎn)載或內(nèi)容合作請聯(lián)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由作者上傳并發(fā)布,文章內(nèi)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fā)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nèi)容

  • 歌德名言,“這世界要是沒有愛情,它在我們心中還會有什么意義!這就如一盞沒有亮光的走馬燈。”那么,愛情到底是什么樣的...
    折騰吐槽吧閱讀 586評論 0 1
  • 報了30天的寫作班,一來呢真的是喜歡文字,第二呢是想提高自己的寫作能力,再有就是考驗自己的韌性…勉強交了兩天作業(yè),...
    安德莉亞閱讀 211評論 0 0
  • 入秋前的夜晚,空氣是潮濕的,是冷清的。一整天了,雨間斷的下著,很多地方出現(xiàn)了深的積水。路燈下斑駁的光影,依戀...
    秋水伊人_44ad閱讀 163評論 0 1
  • 我們住在上海某個角落一間小黑屋里。我們的生活沒有小時代里的奢侈,沒有歡樂頌里的精彩,甚至平平淡淡,甚至蒼蒼白白。但...
    素懷閱讀 1,294評論 7 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