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學習了《貧窮的本質》一書,兩位作者都是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教授,歷經15年實證調查寫成此書,主要討論了貧窮的原因,以及對主流扶貧觀念的反思。
貧困人口每天只有不到一美元的收入,他們為什么貧窮?學者的調查給出了驚人的答案。
本書的結論是“窮人之所以窮是因為:第一,避險手段太落后;第二,他們只顧眼前,不做任何長遠規劃;第三,因為認知水平的局限,他們對不懂的東西有太多偏見。其實我們和窮人并沒有什么本質的區別,他們犯的錯誤,我們也在犯。”
避險手段的落后,導致經不起風險的打擊,很容易致貧返貧;目光短淺,只顧眼前,導致看不清大方向,甚至可能跑得越快距離目標越遠;對未知事物的偏見,導致無法吸收新知,看不清現實,更談不上預測未來。如此,窮人幾乎不可能翻身。哪怕極少數人獲得意外之財,由于意識沒有轉變,也很難守住財富。
究竟有沒有一條脫離貧窮的道路?
一、資產與負債
羅伯特.清崎在《富爸爸窮爸爸》一書中提到,“富人獲得資產,而窮人和中產階級獲得債務,只不過他們以為那些就是資產”。如何區分資產與負債?可以理解為:
資產就是能把錢放進你口袋里的東西。
負債就是把錢從你口袋里取走的東西。
同一件東西,是資產還是負債,因人而異,也是可以互相轉換的。例如:養一臺車的費用除了車身價,還有保險、保養、油費、過路費、停車費等開銷。明顯屬于上述“把錢從你口袋里取走的東西”。對于很多人而言,這屬于負債。倘若將車輛用于運營增加收入,且收入大于支出,屬于資產;若車輛使用時間長,養護費用增加,運營收入小于支出,屬于負債。
搞清楚資產與負債的區別與聯系,多體悟身邊的事物,歸類整理。將“斷舍離”思維運用到生活中,減少負債,增加資產。
二、高維度思考模式
先舉個例子,一維空間(直線):一只僅能朝前看的毛毛蟲,發現前方1米處的食物,奮力向前爬;
二維空間(平面):用二維看,在毛毛蟲左側0.5米處也有相同的食物。掌握二維空間,可輕易勝過活在一維空間的生物;
三維空間(立體):用三維看,在毛毛蟲正下方0.2米處還有相同的食物。掌握三維空間,又輕易擊敗活在二維空間的生物。
因此,高維度認知在競爭中占有絕對優勢。低維度生物幾乎不可能勝過高維度生物,因為在高維度生物眼里,低維度生物的一舉一動盡在眼底。這一點,在劉慈欣的《三體》中也得到淋漓盡致地展現。
高維度思考模式,與心理學的“元認知”或近年常說的“上帝視角”有相近的意思。通俗講,即站得高、看得遠。分析現象、思考問題,想像自己超脫于現實世界,用第三人稱看世間萬物。多角度思考,有助于更透徹理解事物,歸納并掌握運行規律。
回到對財富認識上,我們嘗試從時間和空間兩個維度一起探討。
1.時間
《貧窮的本質》書中提到窮人“只顧眼前,不做任何長遠規劃”。因此對財富的思考要兼顧長期與短期。
比如:長期看如果認為國家經濟向好,直接買連巴菲特都推薦的指數基金,讓財富伴隨國家發展不斷增值。
1.2011-2016年,國內權益型基金,指數碾壓大多數基金經理;
2.在大型股領域,76.23%的共同基金經理和85.81%的機構賬戶跑輸標普500指數;
3.在中型股領域,65.81%的共同基金經理和64.71%的機構賬戶跑輸標普中型400指數;
4.在小型股領域,80%的共同基金經理和機構賬戶跑輸標普小型600指數。
又如,長期看風險無處不在。巴菲特曾說,“投資的第一原則是永遠不要虧錢,第二原則是記住第一原則。”你不知道財富與風險哪一個先到。時刻要有憂患意識。保險不是富人才買的,窮人更需要保險轉嫁風險,因為窮人更輸不起。想想看,我們給車子都買了保險,為什么不給自己也買上一份?
再看,小品《不差錢》有句話“人生最痛苦的事情你知道是什么嗎?人死了,錢沒花完!”賺錢固然重要,倘若沒了身體,無福消受,豈不可惜。所以,健康的身體是一筆巨大的財富,這筆財富需要平日悉心養護、經營。
短期看,分清“想要的”與“需要的”。對照每年的“雙11”自己的購物情況,思考“資產與負債”的概念,買到手的,真是物有所值、物有所用嗎?控制欲望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當有了正確的財富觀,凡事多思考,是會逐漸進步的。不煩試試將購物車的東西放置24小時,如果仍然很想買,再下單。如此可能會減少你由于感性沖動而產生的不必要消費。
2.空間
從地域角度考慮,擴大眼界,從街道村落到省市縣鄉,乃至全國全球。“危”與“機”在全球各地此起彼伏。視野越廣,看到的機會越多。
一國經濟不景氣,或許另一國經濟正蒸蒸日上。比如:今年起我國房地產投資收益率下降,美國的房地產卻隨著經濟復蘇節節高升且有繼續上漲勢頭。
傳統的學習,主要以線下課堂為主,現今網絡學習平臺風起云涌,只要肯學習,不愁找不到優質學習資源,這也是對空間的突破。
俗話說,“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即使學富五車,若不親身感受,親眼所見,親耳所聞,也難以體會身處其中的真情實感,難以發現旅途中的點滴事物。“事事洞明皆學問”,多聽多看多想多問,我們會發現自己的思維變得更活躍。舉個例子,你是否注意過動車每排座位只有ABCDF,但沒有E?飛機上明明坐在第5排,座位卻顯示31排?都是有原因的。
三、知行合一
脫離貧窮,即實現身體、心靈、金錢的富足。這里,我們要運用一個重要的工具——復利。
“復利堪稱是世界第八大奇跡,它的威力甚至超過了原子彈”。——愛因斯坦
兩個年輕人,一個在23歲開始每年投資10000元,直到45歲,每年按照復利15%的收益增長;另一位年輕時候活的自在,32歲才開始投資,為了彌補往日失去的歲月,他每年存20000元,同樣按照15%的復利計算,當二人都到45歲時,你認為誰的錢更多?
答案是:23歲開始投資的年輕人
23歲的年輕人在45歲時,通過復利可以獲得137.63萬元,而32歲才開始攢錢的人,到他45歲時,雖然每年的投資金額是23歲年輕人人的兩倍,但他只能獲得68.7萬元。
結論是:越早投資,就越容易創造財富。這個結論不僅適用于金錢,也同樣適用于健康、知識等其他方面。善用復利,事半功倍。接下來我談談自己的理解。
1.身體健康
為了不至于出現“人死了,錢沒花完”這樣的悲劇。從當下開始,堅持有規律的生活作息、飲食習慣和適當的科學鍛煉。學習運用時間管理、膳食健康知識,借助類似“KEEP”“悅跑圈”等手機APP,定期到醫院體檢,這些方法都十分有益。
2.知識積累
活到老,學到老。時代在進步,現實教會我們,不學就落伍、被淘汰。學習的方法很多,以下幾種是我個人的想法。
第一種是看書。學會選擇好書,比如根據自己的需求帶著問題找書籍,挖掘出版次數多、經得起歷史檢驗、著而非“編”、豆瓣讀書評分高的以致用類為主的書籍;
第二種是聽書。利用零碎時間收聽音頻。如備早餐時、通勤路上,用喜馬拉雅山FM、得到及各類收費節目。
第三種是溝通交流。向身邊達人學習。三人行必有我師,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分享自己的心得體會,交流彼此經驗,拓寬相互思路。
第四種是出門。見識大千世界,感受地域風情,體悟世間冷暖。做生活的有心人,讓生命更富色彩。
第五種是思考。不思考,每日重復單調生活的人,一生也難以突破生活的牢籠,與美劇《西部世界》中的機器人無異。至少每日“一省”吾身吧,每天找個時間,獨自一人,做自己的主人,沉下心思考當天所得所失,有無更好解決辦法,如何改正精進,還需要補充哪些知識、需要請教哪些人。
第六種是寫作。將當天的思考轉化為文字,既加深理解與記憶,又有助于細化實踐細節。我的體會是,剛開始是“用輸出倒逼輸入”的心態,逼自己學點新知識;后來變成有新問題、新思路、新體會、新收獲得趕緊寫下來,否則忘了太可惜。
創意創新,往往基于無數學習、思考的累積,在某一瞬間出現知識點的碰撞,然后意料之外卻又自然而然地產生。這便是學習的奇妙之處。
3.財富積累
小品《不差錢》里還有一句話:“人這一生更痛苦的事情你知道是什么嗎?就是人活著呢,錢沒了!”沒錢寸步難行,一分錢也能難倒英雄漢。
(1)財務規劃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財富更是如此。整理總結自己目前的財務狀況,制作家庭資產負債表,明確資產、負債、固定收入支出、預計收入支出,列出明細單。目的是讓自己對現有財務狀況做到心中有數。
給自己一個退休生活目標。按8%的通貨膨脹率、85歲的生存年齡估算,退休后需要多少資金。以未來生活質量不降低為最低目標,倒推算自己平均每年至少需要賺多少錢。
(2)開源
做好自己的“主營業務”,升職加薪;利用業余時間(8小時之外是成功者與普通人拉開距離的重要時間),學習掌握新知新技能,成為斜杠青年,開辟“第二戰場”。職員用自己的時間賺錢,老板用自己和大量別人的時間賺錢,還有一種人用“錢”賺錢。只要肯動腦,人人都有機會致富。
(3)節流
逐項分析開支明細單,哪些確實需要,哪些只是想要,哪些利用率很低。從思想上樹立多買資 產、少買負債,只買需要、少買想要的觀念。可以從平時的記帳習慣開始,感受自己的開銷都到哪去了。支付寶或信用卡帳單也都能清晰羅列項目,一目了然。
(4)保險
居安思危,時刻保持警惕心態。沒有什么是永恒不變的。最警覺、反應最迅速的人往往總能活到最后。巴菲特教我們不要損失本金。而一場疾病、一次意外,就能讓不少人回到解放前。因此我們需要尋找解決方案。
保險各類繁多,保險銷售人員業務水平參差不齊,導致不少國人對保險嗤之以鼻,視為欺騙。事實上,搞清楚保險,對我們是十分必要的。保險的首要功能就是保障,因此本人排斥以賺收益為目的的保險(收益率一般在5%以下,意義不大)。既然買保險,則應重視其覆蓋范圍、保障額度、支付成本等因素。一般而言,優先給家庭收入最高的人買保險,因為他倒下去了,家庭損失最大。保險購買順序一般為意外險、重疾險、醫療險、壽險。意外險性價比最高,由于出險率低,所以花費少保障高(每年幾十到幾百元);重疾險幫助“抗”大病,避免一病致貧,如果買不起30年期的,就一年一年買;醫療險作為補充,減少疾病開銷;壽險是替家人準備的,身故后家人能得到經濟補償,同時也是避稅的手段之一。此外,如有條件,可以購買財產保險,規避家庭財產損失的風險。
最后,祝愿各位看官都能升職加薪、當上總經理、出任CEO、迎娶白富美、走上人生巔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