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目管理入坑指南

在我剛來團隊那會兒,服務端的開發方式很少以項目的方式推進,可能同時對接多個PD,需求顯得零散,沒有整體的節奏感,且在團隊內部不透明,從15年下半年開始,產品需求以單個月為時間節點統一管理,客戶端發布節奏控制在每個月一個新版本,上個月我作為PM負責服務端開發的項目推進(輪崗)。

一、以下是項目開展期間遇到的一些問題:

1. 產品方案未細化 : 前期考慮不完善、產品部分功能對應后臺未提及、做了一半的需求被終止、運營需求未進行產品化

2. 改需求加需求 :溝通不充分,運營策略臨時改動,進入預發測試之后還在改產品細節

3. 前端資源節奏不匹配 :部分功能需要和前端對接,但前端資源投入過晚

4. 時間評估偏少 :直播技術方案,細節和交互規則多方多次確認,實際耗時更長

5. 依賴方環境不夠穩定 :算法接入環境不穩定增加額外的聯調成本

6. 上個月遺留需求 :實際遺留需求額外工作量比想象的多,無人跟進整理

7. 穿插項目期間的線上問題排查 :新引入或者歷史原因遺留的bug修復優先級問題

8. 項目管理工具沒有被用起來 : 只在項目初期羅列了拆解的任務,中間需求變更和新增時被繞過, 項目進入開發后需求情況開始變得不透明

9. 視覺稿影響方案設計:開發階段以交互稿為參考,但視覺稿出來之后,又新增了改動點,導致設計方案重新考慮

沒有包含服務端測試和客戶端測試部分,可能還有一些遺漏的地方。

二、以上列舉的這些情況,可以抽象地分為幾類:

1、根據分工不同,在不同角色進行配合時,分工角色沒有充分做好本職工作,導致產品需求或者技術需求沒有被充分表達,導致方案在后期不斷變更,增加溝通成本,時間成本,頻繁修改重新設計,引起參與者的不滿情緒

2、不可靠的依賴方,未建立強有力的有效推進機制,表現在兩方面,一是合作方互相信息不互通,問題沒有及時感知和快速解決,二是前期規則沒有定義清楚,導致各方推進節奏不一致,無法及時獲取反饋,甚至互相阻塞,耽誤時間

3、部分風險點在項目前期討論被忽視,導致后期時間排期緊張,部分風險點在項目開展過程中產生,但沒有被納入管理,也沒有被透明化出來,不斷積累項目風險,部分風險點被轉移到下一個版本

從整個項目周期來看,每個階段都有可能遇到問題,有些是人為,有些似乎不可避免,由此也引出一個思考點,項目管理到底是在管什么?

產品需求從提出到落地,主要涉及的角色包括產品、交互視覺、前端、客戶端、服務端、測試,項目管理在其中最大的作用,用一句話就是,保證需求在每個環節以可靠的方式被正確地傳遞和表達。

a. 這首先要求每個環節的參與者都明確地知道自己所承擔的職責,清楚每個時間點應該做些什么,參與者要有相應的能力,不能成為整個鏈路的短板和風險點

b. 其次是在進行需求對接時,各方需要進行充分的溝通,確保需求在前期就考慮完善,明確清晰,且被準確傳達,防止后期不斷修改,少做無用功

c. 再者是在項目推進中需要有高效的問題解決機制,能快速地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避免風險點積累導致項目不可控

三、本次項目的幾個改進方向

1、項目排期的時候,有些細節點未考慮周全不可避免,但是可以盡量減少這部分風險,如更完善的產品方案,在部分產品需求點的細化,其實是被后移至開發階段的,需要減少這種情況的發生;

2、項目開發中,產品在加需求和改需求的同時,需要考慮重新梳理需求的優先級,砍掉一部分優先級較低的需求,否則項目風險會不斷增加,并且這些多出來的工作量,像在本次項目中,都是靠開發同學加班加點趕出來的;

3、基于本次項目中出現的以上幾點情況,后續項目中都需要考慮到,至少預留一定的時間,還可以每天進行一個簡短的會議明確要解決的問題,建立相應的溝通項目群;

補充:有哪些時間是被浪費的,有哪些返工是可以避免的,有哪些節奏是可以配合得更好的,有哪些方法可以兼顧靈活性減少無用功,有哪些行為是堅決制止的?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