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種氣息叫做媽媽的味道。
離開家讀書的時候,要放假的時候,同學都會激動地說:終于可以吃到媽媽做的飯菜了。工作后同事們也是如此,每次回家,都惦記著媽媽親手做的飯菜。
很可悲的是,我的媽媽是個小生意人,極少看到她做飯,從小到大沒有真正的嘗過媽媽做的飯菜。可慶幸的是,我有一個會做飯菜的好爸爸,所以魚與熊掌不可得兼嘛!
無論在外面吃了多少美食,但是能一直惦念的,一定是家里廚房飄出的味道。
父母烹飪的菜肴,是對孩子最好的禮物,這份禮物會留在記憶中,孩子會一直銘記。
現在餐飲行業十分發達,吃飯的地方隨處可見,外賣更是服務到家。漸漸地,越來越多的父母已經不做飯了,帶孩子吃大餐,叫外賣,家里的廚房已經成了擺設。
等到孩子長大離開身邊之后,他們的記憶里不再有家里獨有的味道。
帶孩子吃再多的大餐和美食,也抵不上用心為孩子做一頓飯,畢竟有些東西,需要身體力行,就像父輩照顧我們一樣,這是為人父母的情懷,也是對子女的善待。
一個家,最大的區別是什么?可能有人說是地理位置、大小和裝修。但是我覺得,兩個家最大的區別不是臥室、不是洗手間、也不是客廳和陽臺,而是廚房。
因為一個家,一棟房子,任何地方都可以依靠裝修來美化,可以盡顯高端和大氣,也可以低調有內涵,但是唯獨只有廚房的感覺,是裝修無法企及的。
家,是需要煙火氣息的,不然就和賓館酒店的感覺相差無幾。
去不同的家里做過客,有些家給我的感覺是溫暖,有些家給人的感覺是則是少了一些煙火氣息。
我們讀過很多很多唯美、纏綿悱惻又賺足眼淚的故事,但是這些故事的結局都不美好。
你知道故事中的人物為什么沒能天長地久嗎?是因為故事中缺少了煙火味,太過超凡脫俗,不食人間煙火。
愛情,是精神的愉悅和享受,但是愛情也需要煙火氣息,因為相愛的人亦是凡人。
愛一個人,是需要看得見、摸得著的表達。
有人能陪你天南地北,但是鮮有人能陪你在菜市場。不是身份的高低,不是工作的忙碌。而是出于對家的責任,和對愛的人。在廚房中,才能營造出家的氣氛。廚房,才是談情說愛的地方。為愛的人下廚房,是對愛的最好致敬。
平時花點時間,一家人逛逛菜市場,一起在廚房洗菜炒菜,讓家里多一些煙火的氣息,這樣的家,才更像一個真正意義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