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身成長》一書由[美] 卡羅爾·德韋克所著,副標題是重新定義成功的思維模式。
卡羅爾·德韋克博士是人格心理學、社會心理學和發(fā)展心理學領域內(nèi)公認的杰出學者之一。她曾任哥倫比亞大學威廉·蘭斯福德心理學教授,現(xiàn)任斯坦福大學路易斯和弗吉尼亞·伊頓心理學教授,也是美國藝術與科學院院士。她的著作《自我理論:它們?nèi)绾斡绊憚訖C、人格與發(fā)展》(Self-Theories: Their Role in Motivation, Personality, and Development)被世界教育聯(lián)誼會(World Education Fellowship)選為年度好書。她經(jīng)常為《紐約客》《時代周刊》《紐約時報》《華盛頓郵報》和《波士頓環(huán)球報》撰寫文章,也曾登上美國全國廣播公司的《今天》和美國廣播公司的《20/20》等新聞節(jié)目。
她在本書中介紹了兩種思維模式:固定型與成長型,它們體現(xiàn)了應對成功與失敗、成績與挑戰(zhàn)時的兩種基本心態(tài)。
兩種思維模式?jīng)Q定了人處理事物方式的不同,也造就了人不同的性格,決定了人不同的命運。在實際工作生活中,我們應該多用成長型思維模式去思考問題,去解決問題。
人首先要樹立成長型思維模式,才能開始以后的成長。不管是工作、生活還是人際關系,改變自己最重要。張德芬老師的一句很著名的話“親愛的,外面沒有別人,只有你自己。”你看到的感受到的所有的一切都是你內(nèi)心向外界的投射。所以,不抱怨,改變自己,積極學習,擁有積極樂觀向上的心態(tài),才可以自由支配自己的人生。
其次,即刻開始行動。“看見即行動”,這是《目標極簡工作管理法則》主要思想,找到阻礙我們行動的未知因素,確定目標、制定計劃、立即行動、達到成功。這就是培養(yǎng)成長型思維模式的方法。
最后是刻意訓練。天才也需要刻意訓練的,愛因斯坦說過“天才是由1%的靈感加99%的汗水組成的”。歷史上仲永小時候天賦異稟,被人們稱為“神童”,但后天并沒有刻意訓練、培養(yǎng),導致長大后與常人無異,所以才有后來的《傷仲永》一文。《異類》一書對成功人士比如加拿大冰球隊的冠軍隊員、比爾?蓋茨、史蒂夫?喬布斯等進行了分析,他們都是經(jīng)過大量訓練的,是遵循1萬小時定律的成功人士。
即使不是天賦異稟的人,經(jīng)過刻意訓練,也會取得超乎常人的成績。
在教育孩子方面,也要做一個成長型的父母,和孩子共同成長,夸贊孩子不夸贊表象,不是說你很聰明之類的話,而是要夸贊內(nèi)在的努力,比如你取得的成績是與你上課認真聽講,回家認真做作業(yè)分不開的之類的話。對于失敗要幫孩子認清主觀的原因,而不是從客觀找原因。成長型思維的父母多從主觀找原因,激發(fā)孩子內(nèi)在的驅(qū)動力;固定型思維模式的父母多從客觀找原因,外因占主導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