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大學的時候,在校園的書攤上,瞥見過張小嫻的名字。那時候,自由的時光里,還沒有容納這些的空間。
現在,青春好像飛遠了。雖然心里還殘存著一點模糊的幻想,卻不得不承認,已經有了“老”的感覺。這種“老”的感覺,就像秋天來了,鉆入衣袖的秋風有了一絲寒意,人不自覺地打上一個冷戰,才恍然驚覺秋天早已經到來。
人很奇怪。年幼的時候,有些人老是裝出老成持重的樣子,端出一副穩重的姿態,去看成年世界的“老人”書;當真正地長大成年后,額頭刻上細紋,鼻翼兩邊的法令紋陷成兩條小溪,卻又常常懷念起以前的自由歲月來。這時也不免想在某些方面喚回年少時的感覺,為此看起煥發青春氣息的作品來。看來,人可真是奇怪。
以前看川端康成的小說《伊豆的舞女》,這是一部中篇,我看的是收納了這篇的合集。書的腰封有一句話:這是世上最美麗的初戀。川端康成的小說擔得起這句話。現在看張小嫻的《謝謝你離開我》,也有一句話:張小嫻最美的散文。
看完《謝謝你離開我》后,給我一個感覺,就是張小嫻有兩顆心,一顆是充滿柔情的少女心,一顆是飽吸生活煙火的女人心。懷著少女心的她就像個小女生,筆下的愛情,十分生動,刻畫出女生在愛情中的千百姿態。懷著女人心的她,更加成熟、睿智,對愛情和生活的解讀也很深刻。
我也看過不少作者寫過的有關愛情的文章。也許在某些方面,確實鼓動起某些讀者的心,使她們躍躍欲試。很多被列入雞湯,但是有時雞湯又很難界定,其實最重要的是,那些文字是否能給讀者傳遞溫暖和智慧。
老實說,張小嫻這本講述愛情智慧的書,乍看起來,也有點像彌漫著青春少女風的雞湯,喝起來喉嚨很滋潤的感覺。然而,不同于那些還沒有被生活與愛情深深浸染過的青年女作者,她的文字相對是洗練、簡潔、生動的。她雖然也講述了許多自己的愛情觀,里面包含著女性的智慧,也有小女生的嬌態和任性。但毫無疑問的是,從字里行間走出來的張小嫻,還是她主張的那種愛情觀下的女性形象,都是十分可愛的。我想,如果一個男子讀過這本書,大部分人可能會喜歡上張小嫻這個作者。
愛情本來是很難說清道明的東西,每個多少有些經歷的人,也都會有自己的一套愛情觀。不過,張小嫻筆下的愛情,活潑、有趣,關鍵是還飽含智慧。這樣看來,張小嫻比那些“青年情感導師”更適合做新新人類的愛情導師。這本書的基調相對平緩,溫暖人心,也沒有十分偏激的觀點,很適合年輕人看看。
最后綴上張小嫻的一句話:我不介意我不愛的人愛上我,但是,我只會愛一個愛我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