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是四點半的清晨,整個世界都是一片靜默。沒有日間人聲鼎沸的喧泄,沒有車來人往的嘈雜,就像白茫茫剛下過雪的大地,天地之間,仿若只有自己。
一只蒼蠅在熒幕前飛來飛去,不忍心打擾她的寧靜,一只可愛的小生命,在嚴冬里,依舊堅強的揮舞著翅膀,迎接著黎明的曙光。
最近,兩月一直都未發朋友圈,只是在一個不為人知的小圈子里更新著讀書狀態,期翼能夠做一個寵辱不驚、處江湖之遠的世外閑人,卻陸陸續續收到天南海北朋友的拜問帖,當多年好友交談的內容由“住房與婚姻”的標簽話題取代“閱讀與夢想”,不得不向內心拷問,是自己依舊年少無知,還是時光讓整個世界發生了滄桑巨變?
一個人,時常躲在世界的角落里。
用閱讀療傷,慢慢治愈在現實生活中因不屈服和無知碰撞出地血淋淋的傷口。讓自己更頑強,逐漸認識這個世界的多彩與不同。
有人說,每一個人內心深處有惰性的思維像火山一樣在醞釀、噴薄,每一個人都想選擇輕松的方式快樂地活著。
但現實生活又能夠讓誰得愿以償呢?
貧窮是乞丐擁有了隨時隨地享受陽光的自由,他卻無時不刻再為下一刻吃什么而發愁。首富王健林擁有了享受不完的榮華富貴,他卻無時不刻在為萬達如何走好下一步而殫盡竭慮,更是為思聰操碎了心。
所以人生似洪水奔流,沒有絕對的幸福,更沒有永久的苦難。不遇島嶼、暗礁,難以激起美麗的浪花。經歷越多,苦難越多,更能讓我們遇見更好的自己。
不知道自己為何總會拖延,總愛給自己留后路,雖說拖延不能延長生命,還會無情碾壓時光催人老去。但依舊是間歇性地聽著英語背著單詞,希望在有生之年,去趟南極和企鵝寶寶來一次親密接觸,是那么的遙遙無期。
依稀記得西行徒步之旅,在丹巴青旅與一對宣稱自己是韓國人的日本情侶用著蹩腳的英文交談的情形,醞釀了許久之后,終于憋出一句“I learning English so long,but my English is so poor”頓時氣氛活躍起來。共處一室的還有位金發麗質的英國姑娘,即興時會唱“老公老公我愛你”、“老鼠愛大米”、“豬之歌”之類歌曲。那一晚,暢聊至深夜,雖然似懂非懂,但卻會因對方猜対了所說的碎片詞匯而開心不已。
熊培云說:“你是你的滄海一粟,你是你的萬千可能的一種”,生活的品質高度取決于你付出的努力指數。用心做好自己喜歡做的事,讓自己的每一天都無比充實,成為更好的自己的可能性將近在咫尺。
有時候我們應該果敢地逼自己一把。
自我設置deadline,從此告別拖延病。
現在就拿出筆,現在就勾勒出您未來世界的模樣,讓自己努力成為自己想象的樣子。一天一點慢慢努力,達到自己的小目標,每天進步一點,拒絕日復一日的狀態。
此時,文字恍若化作了夜空中那一顆顆點點閃爍的星,在茫茫黑夜里漫行。而我獨自一人做著文字游戲,不再恐慌、孤寂...
因為有你的照耀與陪伴,
我將盛享這清晨的浪漫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