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哲
先祖柳下惠的高風亮節,道德文章,流芳千古,垂范后世。儒學先驅,開創私學,承前啟后,傳播思想。激勵后人,修齊治平,詩書立世,道德傳家。當今社會,貪腐成風,人心不古,世風日下,扼腕嘆息!我覺得廉政要學柳下惠,和諧要學柳下惠,誠信要學柳下惠,辦學要學柳下惠,愛國要學柳下惠……
柳下惠,姓展名獲字禽,春秋時期之古圣先賢,魯國之“正人君子”。孔子稱賢,孟子尊圣,德隆道尊,萬世師表。柳下惠,一生恪守周禮,堅持修身養性。突破世俗,體暖寒女;士師任上,執法以平;直道事人,三黜不去;斥祭海鳥,以民為本;反對逾矩,以順訓民;心中有信,一言九鼎;授詞卻敵,消弭戰火;從愛出發,以仁止戰;倡辦私學,教化子弟;著書立說,影響后世……
公元前621年冬十二月三日,柳下惠卒于食邑地柳下,享壽百歲。其賢妻姜氏,謚其夫展禽為“惠”,后世尊稱“柳下惠”。《論語》記載:“直道而事人,焉往而不三黜”(《論語·微子》),他擔任士師時,由于公正斷案,正直辦事,得罪權貴,多次罷免,時上時下,并無怨言。《論語·微子》記載:“逸民:伯夷、叔齊、虞仲、夷逸、朱張、柳下惠、少連。子曰:‘不降其志,不辱其身,伯夷、叔齊與?’謂‘柳下惠、少連,降志辱身矣。言中倫,行中慮,其斯而已矣’”以上論述,足見孔子對柳下惠的尊崇。
《孟子·萬章下》記載:“伯夷,圣之清者也;伊尹,圣之任者也;柳下惠,圣之和者也;孔子,圣之時者也。”,孟子將其與伯夷、伊尹、孔子并列尊為圣人,故謂之“和圣”。
柳下惠,以其高尚的道德,樸素的為人,熏陶鄉鄰,影響世人,“故聞柳下惠之風者,鄙夫寬,薄夫敦”(《孟子·萬章下》)。也就說,聽到柳下惠的道德與為人,胸襟狹小的人,心胸也會寬大起來,刻薄的人,做人也會厚道起來,充分體現了柳下惠的人格魅力。
柳下惠在國與國之間,主張“和”。魯僖公26年(公元前634年),齊國攻打魯國,他為此出謀劃策,以尊先王“世世子孫無相害”,而片言退兵,避免了一場血戰。柳下惠為官,秉持正道,孟子贊揚他:“圣人,百世之師也,伯夷、柳下惠是也。“(《孟子·盡心下》)
倡導人人學圣賢,弘揚柳下惠美德,讓“柳下惠之風”勁吹,但愿中華民族騰飛,公平公正,國富民強,屹立于世界之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