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步月
我們稱情侶或者夫妻為親密關系。很難想象親密關系之間沒有摩擦,我們總是會出現意見相左、愿望不一的時候,這很正常。
但是你有想過它出現的原因嗎?為什么我們經?;蚝土硪话氚l生沖突?很多時候女性認為:是他不愛我;而男性會想:是她無理取鬧。
而真實原因并非如此。
本文從親密關系中出現沖突的原因、沖突的過程、夫妻類別、解決方式四個方面做出分析,希望對于親密關系的相處有益處。
—01—
沖突原因
有很多人更容易體驗到沖突,原因如下:
1.人格:面對沖突,隨和性高的人比隨和性低的人更容易做出建設性的反應,而非爭執。
2.依戀類型:下文單獨做出說明。
3.生命階段:年輕人發生沖突的次數會多過以往,但是一般而言,超過25歲,次數會漸趨平穩且在減少。
依戀類型:
巴塞洛繆將成人分為四種依戀類型:
1.安全型:在感情上很容易接近他人。不管是依賴他人還是被人依賴都感覺心安,不會憂心獨處和不為人接納。
2.癡迷型:希望在親密關系中投入全部的情感,但經常發現別人并不樂意把關系發展到如自己期望的那般親密。沒有親密關系讓我不安,有時還擔心伴侶不會像我看重他一樣看重我。
3.恐懼型:和他人發生親密關系讓我感到不安。感情上我渴望親密關系,但很難完全相信他人或依賴他人。擔心自己和他們變得太親密會受到傷害。
4.疏離型:即使沒有親密關系也安心。對我而言,獨立和自給自足更加重要,我不喜歡依賴別人或者被別人依賴。
這四種類型的形成與小時候的成長環境有關系,但并不是說無法改變,比如安全感一類的情感是可以后天培養的。我們不能將其完全歸咎于原生家庭,雖然,有些原生家庭帶來的心理影響確實很痛苦。
這些潛在的性格如一枚不定時炸彈,經常讓一個人上一秒面色平和,下一秒可能就暴跳如雷。所以控制情緒、掌控自我才是最重要的。
普遍從兩個維度來區分這四種類型:一是回避親密,二是憂慮被棄。
從依戀的雙維度圖我們可以看到,安全型和癡迷型具有較低的回避親密,疏離型和恐懼型具有較高的回避親密;安全型和疏離型具有較低的憂慮被棄,癡迷型和恐懼型具有較高的憂慮被棄。
這就解釋了為什么有些人痛恨背叛更勝常人。很多人不愿意珍惜一段情感,是因為她在最開始就害怕分離,所以索性不深入的相處,只是為了避免最后受傷。
是不是很矛盾?可是事實就是如此。
—02—
沖突過程
1.激發事件:
無理要求:提出伴侶無法接受的要求;
雙方要有深入了解,在相處的過程中摸清對方的底線,以免犯下錯誤而不自知。
拒絕:某人請求另一個人做出期待的行動,而另一方沒有像預期的那樣做出反應;
拒絕,在情侶交往中很常見。清楚對方拒絕的原因、怎樣做才可以消除對方的拒絕是需要摸索的。
累積的煩惱:煩人小事一再發生,人們會表現出厭惡和惱怒的過敏反應。
如果不解決平日里的小事,很容易讓小事變成大事,最終發生質變。蝴蝶效應在伴侶交往中也是異常明顯的。
2.歸因:
人們常常會對自己做得事做出更好的評價,而對他們的行為做出貶低,甚至是惡意揣測別人意圖。不管是有心還是無意,我們要對客、公正的看待伴侶的行為,不能因為自利偏差而誤會了伴侶的行為意圖。
很多時候,伴侶一方會覺得另一方的無心之過是有意為之,其實不然。換位思考是解決這種事情的良方。
伴侶是自己選擇的,如果真的是伴侶人品不過關,應該趁早離開這樣的伴侶。不過大部分的伴侶都是普通人,不存在所謂的“壞人”之說。所以不要用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好好地理解對方、站在對方的角度去思考問題才是最重要的。
3.介入和升級
沖突開始讓雙方都為自己辯解,這時,只有雙方都希望避開爭端,才能避免沖突,并且只有在兩種情況下爭端才會消失:要么激發事件微不足道,不值得積極地爭執;要么爭端看起來很難處理,對沖突沒有任何好處。
如果非以上兩點,沖突還會加深,這時候雙方會暴躁。爭吵聲不斷的沖突包含有蔑視、防衛、拒絕和交戰狀態等傷人感情的成分,大多數人都會為之厭煩或惱怒。這些情緒會引起生理喚醒和緊張。
伴侶一方暴躁易怒會慣常的也使伴侶另一方變得憤怒。生活中自己就經常這樣,明明事情可以得到緩解,我卻偏偏鬧脾氣,讓本來不生氣的男友也變得不開心,這樣事情會越來越糟。而我卻還會想:你竟然生氣?你生什么氣呀?完全跑片主題。
具有安全依戀類型的人面對沖突時,其生理反應會更溫和,反之,會更暴躁。
沖突發生時,回避親密與高水平的敵意有關,可能是因為回避親密的人不太愿意妥協,為了伴侶的利益做出犧牲更加惹怒他們。
4.接近/退避模式
一方(接近者)批評/不斷嘮叨/向另一方提出要求,而伴侶(退避者)逃避正面接觸、退避、采取守勢,這種行為就是接近/退避模式。
受到退避者消極退縮的影響,接近者可能會更加執著于解決爭端,然而這種增加的壓力會使退避者更加抵觸、寡言,并且這種模式還會繼續下去。(很多伴侶都這樣,這不利于沖突的解決,更不利于親密關系的發展)
多數情況下,女性是接近者而男性是退避者。
這種模式是生活中非常常見的一種模式。女方說著不停,男方聽著不說話,如果這個時候男方可以低頭認錯,還是能使氛圍得到緩和的。但是生活中很多夫妻發生爭執時,男方的沉默讓女方在火冒三丈的基礎上更加生氣——連最起碼的回應都沒有!
所以這種模式是恨傷害夫妻情感的一種模式,只會導致惡性循環。
不要妄想女方可以少說幾句——男方越是沉默,越是難以遏制女方的怒火。這種伴侶相處模式傷害情感不談,葉對女方的身體有很大的傷害——生氣對身體的傷害是巨大的。
所以,如若伴侶之間是此種相處模式,男方應該主動做出改變。雖然做出回應女方怒火不一定減少,但是可以讓怒火得到發泄,并且對夫妻的情感傷害也更小。
5.協商和順應
并非所有的沖突都會加劇或者惡化,有些的確會平靜下來,隨之出現協商。
這時會出現4種類型:討論(共同解決問題);忠誠(樂觀對待);離開(破壞性、威脅/大打出手);忽視(袖手旁觀,看情況惡化)
這樣的伴侶相處模式是很完美的,不存在沒有任何爭執的伴侶關系,卻存在讓爭執得以解決的伴侶。
—03—
四類夫妻
應對沖突的不同反應將親密關系分為4類。
1.多變型:會發生頻繁、激烈的爭論。但是他們能充分運用智慧和幽默來緩和憤怒。
這樣的伴侶中至少有一位是安全型伴侶,通過自己樂觀與情緒控制,引導對方漸趨平靜。
2.確認型:有禮貌的爭斗,他們常常通過表達共情、理解對方的觀點來確認彼此。
這種伴侶通常是憂慮背棄,一再確認對方真實想法以給予自己信心。
3.逃避型:很少爭吵;如果真有爭執,也非常溫和謹慎。
這類伴侶一般雙方都是安全型,具有較高的回避親密與較低的憂慮背棄。不過這樣的結合幾率是比較低的。
4.敵對型:交往表現出負面特點,很少傾聽對方言語,對對方表示蔑視、批評、防衛、退避。
這是種可怕的親密關系。戈特曼認為:前三類親密關系會維持下去,而敵對型親密關系相對而言更容易分開。
—04—
解決方式
自我控制是很重要的解決方法,主要包括三個方面:
1.不要退避:退避無法解決任何問題,要直面沖突,開始思考,并且是想解決沖突而思考;
問題的存在不是為了壓制,而是為了解決。一般而言,如果當前的問題可以得到解決,那么感情也會更進一步。
出現問題,說明有問題需要解決,而一旦問題解決,情感也會邁出新的一步。
2.不要消極:無法想象從未有過沖突的親密關系該是多么乏味無聊。沖突也有益處。
遏制譏諷、克制輕視、丟棄厭惡,粗魯、暴躁、刻薄的行為對親密關系有強烈的侵蝕作用。
所以即使再生氣,也不要說出令對方傷心、令自己后悔的話。
3.不要陷入負面情感相互作用的怪圈:沖突是正常的事情,并非無法解決的困難事情。當發生沖突時,不要提起往日沖突,也不要用悲觀心理看待沖突,沖突解決即可。
伴侶在平日的生活里發生爭執,產生矛盾是很正常的事情,吵吵鬧鬧才更熱鬧。度過爭吵,感情向前邁進一大步,何樂而不為呢?
有鬧有鬧,才是最生活的愛情。
總結:
一、沖突原因
1.人格;
2.依戀類型:安全型、癡迷型、恐懼型、疏離型;
3.生命階段。
二、沖突過程
1.激發事件;
2.歸因;
3.介入和升級;
4.接近/退避模式;
5.協商和順應。
三、四類夫妻
1.多變型;
2.確認型;
3.逃避型;
4.敵對型。
四、解決方式
1.不要退避;
2.不要消極;
3.不要陷入負面情感相互作用的怪圈
往期相關文章:
希望我的文章可以對你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