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一早,微信里的氣氛頗有點尷尬,弟弟要我明白“授人以漁”的道理!弟弟覺得我該好好掌握電子信息技術,免得每次發個電子郵箱都要“求爺爺告奶奶”,況且作為新時代的人類,別把自己落后得像個“原始猿人”!
弟弟說得有理,我誠懇接受批評!只是我過于懶惰,無心向學!讀書的時候,學了電腦課程的理論,可惜沒有實踐的機會!工作后,雖然也運用多媒體進行教學,但是教學課件是同行的妹妹幫我制作的。我只會簡單的操作,比如:點擊、打開、復制……頗感慚愧!如今我加入《簡書》,弟弟更覺得我該好好學習電子信息技術!
"授人以魚,不如授之以漁"這句話說得很實在,給人最好的幫助是什么?魚是是暫時的,而學會釣魚才是長久的,一條魚能解一時之饑,卻不能解長久之饑,如果想永遠有魚吃,那就要學會釣魚的方法。
這個道理我女兒在三歲左右的時候就明白了!外公看見她哭鬧不止,說:“來!來!外公給你變顆大白兔奶糖!”外公故作玄虛,擺弄雙手,緊握拳頭,說:“寶寶,你打開外公的手,看哪只手變出糖了?”女兒停止哭聲,過來掰開外公的手了,女兒拍著手高興跳起來,“找到了!”突然,女兒說:“外公,您不如教我變糖吧,這樣我就可以自己變出好多糖了!”外公聽了哈哈大笑,夸道:“小丫頭!真聰明!”外公越發疼愛女兒了!
當今的社會,孩子們為什么成了“啃老族”、“寄生蟲”?因為他們有了能干的爸爸和媽媽,“勤快母親懶子女”,“小祖宗”從小衣來伸手、飯來張口,連自己的生活都不能自理的人。6歲的幼兒園小朋友因為離不開媽媽不上學,9歲的小學生上完廁所不擦屁股。大學生呢,不會洗衣服、只好選擇送干洗店或快遞回家……一個個鮮活的事例表明,家長的溺愛會影響孩子的前途。
教育專家馬卡連柯說:"一切都給孩子,犧牲一切,甚至犧牲自己的幸福,這是父母給孩子的最可怕的禮物。"
現在的孩子寶貴啊,“計劃生育”的獨生子女,爺爺奶奶、外公外婆,懷里就這么一個“寶貝”,“含在嘴里怕融化,吐出來怕飛”,哪舍得讓他受苦受累啊?就天天“授魚”唄!可是,以后呢?家長總有一天會歸西,孩子還有“魚”吃嗎?
教育,其實也是一樣的道理。一個好的稱職的教師,不但要給學生以知識,還要教會學生自學的方法。學生的“會學”比“學會”的作用更加巨大!
還記得,小學時候學的課文,《小白兔和小灰兔》,一個通俗的童話故事:老山羊在地里收白菜,小白兔和小灰兔來幫忙。收完白菜,老山羊分別送給兩只小兔一些白菜,小白兔不要白菜,它向老山羊要了一包菜種,拿回家里,翻地、播種、施肥、除草、結果也收了許多白菜。而小灰兔呢?它把老山羊送的白菜運回家里,什么也不干,整天吃,不幾天就把老山羊送的白菜吃光了。后來,小白兔種了許多大白菜!
如果想讓你的孩子、學生擁有許許多多的“魚”和“白菜”,你就必須要把獲得“魚”和“白菜”的方法告訴他們,他們才能如小白兔一樣,養活自己!
授人以漁才是最好的幫助!我們所處的時代是一個急功近利的時代,大多數人追求短暫的利益,而忽視了知識和技能的存在!只有掌握了“漁”,才能成長為意志堅強、能戰勝各種艱難險阻的勇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