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文化在中國文化中博大精深,陳思王斗酒千百恣歡謔,陶淵明,性嗜飲,及后來的李白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在之后蘇軾,辛棄疾等等喜酒無度,在古代酒文化是文學文化的創作動力,文人泛舟湖上,煙波淼淼,詩酒相伴。這也是很多文人愛喝酒想要追尋的一種意境,過去賓客上門,持酒相待,好不痛快。不知道從什么時候起,喝酒變成了一種攀比,酒文化徹底變質。
說起喝酒,小編本人是一個勉強能夠不讓自己喝多的人,曾經也是經歷無數次喝酒,遇見過各式各樣的酒品 在小編看來喝酒純粹是自己意愿的一件事,春節要到了,小編給大家分析一下那些曾經遇到喝酒的事...
先說喝酒,酒品既人品,我一向以一個人醉酒后的表現來衡量一個人的素養,曾經在不少新聞中看到包括自己親身經歷過很多平時溫文爾雅,喝酒后撒潑打滾 ,惹事鬧事,有的人喝酒后騷擾他人,滔滔不絕的吹噓自己,嚴重的酒后家暴,故意傷人也層出不窮。
生活讓人很累,每個人都帶著面具去生活,飲酒會讓一個人展現最真實的一面,酒后才會發現一個人平時素養,所以很多時候領導,長輩常常故意通過酒盅看人。但愿你的酒品不要毀了自己。
下面小編通過幾種情況來分析哪些人酒品是很差的:
一,酒桌故意灌異性。
現在講求的是男女平等,成年人在一起聚會喝酒很正常,但是有不少人故意灌異性,以各種形式和口號,說什么長時間不見,亦或者以某件事為借口要求多喝酒,在他們看來,女性多喝酒不是代表關系多么深,而更多的有一種炫耀,或者是惡趣味,證明自己很能喝,或者是故意讓異性出丑,甚至抱著其他的不良心理,在他們看來喝多了是能夠把一切責任逃避的萬能借口,不小心灌多了你,或者本想灌醉別人的借口來搪塞。惡趣味灌多異性,看別人出丑,這種情況很多,也不乏有其他事情發生,不論什么情況,故意灌酒異性本身就是不紳士行為,一般我會在飲酒后把剛剛故意灌酒異性的人悄悄拉入黑名單。
二,故意灌酒的人
男人有些應酬需要喝酒,甚至在一些必要的場合必須需要喝很多,但是有些場合本身不需要喝太多,酒桌上某些人并不是特別熟悉,只能說是泛泛之交,在喝酒過程中故意要自己多喝以某個理由要求別人多喝,或者要求某人和某人喝酒,或者以某種大義的口吻勸說你喝酒,這是一種純粹的惡趣味,就想把人灌多,看人出丑,事后炫耀我把誰誰誰灌多了,曾經灌倒過幾個人,這種人大多滑頭,如果過年聚會碰到這種情況首先要確定,你是不是比他能喝,如果是就穩扎穩打一對一喝酒,喝到他以后不敢跟你喝酒,算是教訓,如果不能,你又不善言辭而且不能溜走那就多給自己準備點解酒藥吧。
三,喝多撒酒瘋的人
對于這類人之前已經說過,大多數是平時帶著面具生活太累,喝完酒摘下面具展現出最真的品行,事后以喝多了為理由,看一個醉酒的人酒后說的話,酒后吐真言在這里非常實用。
四,不能喝還偏偏裝很能喝的人
很多人愛面子,在某些時候往往因為面子不得不去做一些不喜歡做的事情,曾經在喝酒的時候見過很多自以為很能喝酒,在桌子上見誰和誰喝,其實他不是領導,也不是核心組織人員,完全沒有必要為了露臉而挨個喝,其實就算你和對方連干三杯,第二天你們也不是很熟悉,這樣結果不禁讓自己很尷尬,喝多了還會讓自己很難受,在外面喝酒喝多了能夠真正管你的有幾個人?我曾在醫院見到過半夜有人帶著醉酒的人去醫院輸水,幾個人把喝多的送到醫院交了一次輸水錢連名字都沒留下,不要以為他們是雷鋒,助人為樂好人,那是因為在一起喝酒怕攤上事,如果醉酒的人第二天醒不過來,他們絕對有很多不在場證明,所以在一起喝酒不代表關系多好,多喝也不是關系很近,真正關心你的人是不會勸酒,為了面子把自己置于危險的環境中,不僅是對自己也是對家人的不負責。
五,酒桌上很活躍永遠喝不醉的人
在喝酒的時候會看到這樣一種人,他們活躍在酒桌的方方面面,跟誰都能說,貌似跟誰也很熟悉,也很會勸酒,但是到最后大家都醉了他不一定醉,真正能有這種酒量千杯不醉的很少,大多數再說著勸你喝酒的時候他突然轉移目標,你喝了沒注意他喝多少,或者在之前把酒換成雪碧或者白開水,這種人很會保護自己,但是太“滑”,值得小心。
六,愛拼酒的人
前幾年在網上爆出拼酒大戰,最早是某地一人一口氣喝掉一斤白酒被稱為一斤哥,后來另外一地,根據視頻還原現場應該是一群人在喝酒,其中一個特別能喝,視頻中公開說挑戰之前一斤哥,一口氣喝掉兩斤白酒,隨后三四五六斤哥都出來了,這類型的人大多容易意氣用事,喝酒也是一樣,在一起喝酒喜歡拿義氣來束縛人,仗著自己能喝隨便喝,酒桌盡量遠離。
其實小編還有很多想說的就不一一列舉了,春節來臨,酒品見人品,能喝的收斂著,山外有山,不能喝的放下面子沒什么,不會就是不會喝,畢竟再重要的事也沒有陪老婆孩子好好過春節重要,新年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