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的漢字:和“手”有關的漢字

作者:智慧悟語(原創)

關鍵詞:漢字 規律 研究 部件

研究漢字的規律,傳承前人的智慧,弘揚中國傳統文化。

讓漢字易懂易記易推廣。

—*—*—*—*—

和“手”有關的漢字應該是最多的。

和“手”有關的一級部件有:手、又、扌、爫等;和“手”有關的二級部件有:攴(攵)、寸、支、殳、父、共、爭、爰、聿等,從小篆字形中,可以清楚的看到這些部件和“又(手)”的關系。

一、和手有關的一級部件:

手:象5指張開的樣子。

扌:手演變成偏旁后的樣子。

又:象形。像手的側面,只顯示3根手指,既符合實際觀察,又簡化字形。甲骨文字形,象右手形。本義:右手。從“又”的字多與手的動作有關。

爪(爫):仰手曰掌,覆手曰爪。表示手向下的形狀。和“又”一樣只顯示3根手指。“爫”通常叫采字頭,用作偏旁。

二、和手有關的二級部件

攴(攵):攴( pū),甲骨文象以手持杖,表示手持小棍(鼓槌、武器)。《說文解字》里說:攴表示小擊。意思是“輕輕擊打”。從“攴”的字多與打、敲、擊等手的動作有關。在現代漢字中,“攴”大多寫成“攵”,只有極少數字保留著“攴”的寫法。

寸:指事。從又從一。“一”指向手腕一寸之處。本義:指手腕一寸之處。中醫切脈,稱距離手腕一寸長的部位為“寸口”,簡稱“寸”。后用作度量單位,引申為法度。

支:手持“半竹”。上面部分是“竹”字的一半,下面部分是一只手。

父:指事。甲骨文字形,象右手持棒之形。意思是:手里舉著棍棒教子女守規矩的人是家長,即父親。本義:父親。這當爹的收拾孩子還真是源遠流長啊。

殳:象形,甲骨文字形,象手持一種長柄勾頭似的器具,可以取物,可以打擊樂器,后成為兵器。本義:一種用竹或木制成的,起撞擊或前導作用的古代兵器。

共:會意。從廿從廾。廿是二十的合成字,表示數量多。廾表示用雙手捧著。“共”表示用雙手捧著很多物品。

爭:會意。金文字形,上為“爪”,下為“又”,中間有某一物體。表示兩人在爭奪一樣東西。本義:爭奪。

爰:這個上次說過了。象兩手相援引,表示臣下攙扶皇帝上臺階。

聿:以手執筆。

今天先說說和“支”、“共”有關的漢字。

三、和“支”有關的漢字

支:手持半竹。“半竹”是指支字的上半部分是“竹”字的一半。在支字表示的場景當中,有一只手和去了葉的竹支。所以,支字的含義包括:分支、細小、單數、手持。

枝:木支,指樹木的分支。

肢:肉支,肉體(身體)的分支,當然就是人的胳膊和腿或動物的四肢。

吱:口支,表示口中發出細小的聲音。

忮:心支,表示心細小,即小心眼,容易嫉妒別人。

鼓:會意。甲骨文字形,左邊是“壴”是鼓的本字,右邊是“支”,表示手持棒槌擊鼓

四、和“共”有關的漢字

共:會意。從廿從廾。廿是二十的合成字,表示數量多;廾表示用雙手。在共字表示的場景當中,有兩只手和很多物品(野果、獵物)。原始社會是公有制,這些物品是大家共有的。共字可以表示:數量多、共有、兩手的形狀和動作。雙手捧著東西太多,需要小心走路,以免物品掉落。所以,“共”還隱含了“小心”的心理狀態。

哄:口共,口中表達“多”和“小心”。就是許下很多承諾,什么條件都好商量,并且說話小心翼翼的。老公“哄”你的時候是不是這樣呢?

拱:手共,這個字里有3只手了。偏旁強調雙手的動作或形狀。表示雙手拱成弧形,或表示拱的動作。

供:人共,表示把物品捧給別人。

恭:共心,顯然和心理狀態有關,表示一種心理狀態。雙手捧著很多東西,自然要小心一些,以免物品掉落。“恭”表示小心翼翼的心理狀態。

以上,僅供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啟發。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