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好五花肉一塊,洗凈切大塊;
老姜3片,料酒2勺,紅糖一勺,鹽適量,生抽老抽若干;
加冷水沒過五花肉后開火;
大火燒開轉小火慢燉....
? ? ? 可以看會書,可以練會字,也可以打掃除塵.....等滿房飄香掩飾不住的時候,放下書,停下筆,倒杯水。來到廚房,打開蓋子,之前蒼白的五花肉已經泛著紅光,拿箸輕沾品汁調味。熟練如我,這一口只不到是對自己廚藝的再次肯定,咸甜適中,色澤紅潤,看似肥的流油,入口卻絕不會過膩。配一碗米飯,感覺自己可以干掉一鍋。
? ? ? 還記得爺爺在世時,每每節慶,總會燉上一大鍋紅燒肉。翹首以望,等肉香飄出來的時候,就急急捧個小碗等著爺爺夾肉。爺爺一邊說著急啥肉還沒夠味一邊給我夾上一塊。裝模作樣的吹兩口,急不可待的塞進嘴里,燙的跳腳卻不舍的吐出,這個可愛模樣,以前是我,現在是我的兒子。
中國人講究傳承,或是精神,或是物品。我想在我家,應該就是這一鍋紅燒肉。爺爺是個殺豬的,他用殺豬掙來的錢養活了三個兒子兩個女兒。在那個吃糠咽菜的年代,多靠了爺爺的工作我家還有那么一點油水。后來我大伯伯和二伯伯都繼承了這個手藝,讓我的童年時不時有各種豬肝豬腰豬頭肉豬骨頭吃,童年照上那一張張胖臉就是最好的證明。我爸爸在我家也算個另類,不肯學殺豬,也不會喝酒。我爺爺和伯伯們都是喝上幾斤黃酒面不改色,吃個宴席3小時起。當年他娶我媽媽時,面對一群找茬的酒鬼,用一塊半個手掌大紅燒肉換一杯酒的喝法,整整吃下3大海碗的紅燒肉,讓一眾親友不得不服,甚至至今還是我媽媽老家的傳說。
紅燒肉,爺爺會做,大伯母二伯母會做,而且都做的挺好吃的。但我最喜歡的還是媽媽的紅燒肉,不管是我,還是我弟,讓我們點菜,必然會讓媽媽準備一道紅燒肉,再隨便炒幾個爸爸自己種的小菜,足矣。自大學外出,每年回家的次數十指也數的過來,每次回家,媽媽都會提前打聽買好當地的土豬五花肉。休閑的躺在院子里曬著太陽,聽著五花肉肉汁翻滾的咕嘟聲,吃著零食和忙碌的媽媽有一搭沒一搭的聊天,幾天的休息時間轉眼即逝。
結婚生子之后,回家次數更是寥寥,想吃紅燒肉的時候只能自己動手,何況還有個愛吃紅燒肉的兒子,紅燒肉的手藝得到傳承。每個周末,兒子在玩耍,老公在打掃,我煮著紅燒肉看著書.....這又是一個關于紅燒肉的新的故事。
暖暖牌紅燒肉食譜:
備料:
1. 上好五花肉一條,洗凈切大塊,若是一般的豬肉,建議綽水去肉腥味;
2. 老姜3片,喜歡可以多放點,我最喜歡吃那肉里的老姜,肉汁入味去了辛辣,姜本身的爽脆解了油膩,吃一口,絕味!
3. 老姜3片,料酒2勺,紅糖1勺,鹽適量,生抽老抽若干。
暖暖佛性做法:
1. 以上全部入鍋,加冷水沒過五花肉;
2. 大火燒開,小火熬煮;
3. 等肉味飄出時進行二次調味調色;
4. 收汁裝盤開吃。
? ? 備注:個人經驗,琺瑯鑄鐵鍋燒的最好吃,康寧的玻璃鍋次之,缺點是慢,比普通炒鍋多出3分之一燉煮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