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發現我每次的開頭就是這件事已經過去很久了,我終于在非常有空的時間記錄下來。
其實這也是一個很好的覺察的點,有時候我在回復別人信息,或者要記錄一些事情的時候,我總要選擇一個“合適”的時間,如我精神狀態不錯,當時的環境和氛圍也不錯,我需要一個安靜的時間去做某一樣事情,因為這樣這樣我才會專心致志去做,而且這樣的效果最好。這也是我的一個限制性觀念吧,希望我早日突破,然后更好地激發自己的潛能,造福世界,哈哈哈哈。
那天爬山吃雞,X先生和他的好友有一個聚會,而我也與朋友分享了這個活動,有些媽媽也帶了自己的孩子來,所以給我的感覺是我認識整車的人,哈哈。
記憶最深刻的事情是,甜甜寶貝和她媽媽的背包之爭。
剛開始上山,領隊要我們趕緊走,因為擔心管山的人上班了,我們就要繞路走。這個時候,我發現甜甜和她媽媽有些情緒在了,一心想著大隊伍的速度加快,同時也是想大家快快樂樂爬山,思前想后的我決定“介入”背包之戰。我當時就跟甜甜說,我幫你背吧。一開始她說不要的,后來我堅持說,她就給我了。走了一段路之后,她媽媽估計覺得不太對勁,于是就讓甜甜來找我拿背包了。本以為事情就這樣過過去了吧,看來事情還是沒有這樣容易過去的,該要體驗的還是要體驗的。
孩子和媽媽之間又陷入了情緒里面,我已經走遠了,但是我心里一直惦記著。我擔心她們不能處理好,我焦慮她們又不好的體驗。X先生就在我的旁邊,就這樣我們打開了話題,聊了聊彼此的育兒觀念。他說,我一開始就不贊同你的做法。他因為孩子有兩個選擇,一是選擇背包,就要堅持到底,二是選擇不背包,也是要堅持到底,不能說想背就背,不想背就不背。X先生也分享了他之前看到的媽媽和孩子之間的互動,他在便利店做兼職,看到了一個小朋友想喝飲料,可是媽媽堅決不給,后來鬧騰中打翻了飲料,媽媽告知孩子,她會結賬,但是隨后立馬就把飲料扔到了垃圾桶。這就是原則性的問題,我們只是看到的事情的表面,我們不知道媽媽和孩子當時的情緒如何,我也不能說這是好還是壞,這是一種選擇。X先生作為男生,可能在原則性問題上會偏硬一些。在交流中,我和他說出了我的想法,我認為孩子背不背包并不會對她未來發展影響什么,我看重的是開心的爬山,她需要我的時候,我可以幫助她。很關鍵的一點是,孩子和媽媽都陷入了情緒里面,兩人都不好受。就這樣的交流,我開始覺察到自己想證明自己是對的,我是事后才發現的。當時交流的時候,表情就是無表情,心里就是不屑,各種評判。
事后想,我感謝他當時沒有當面說我(他不贊同我的做法),他尊重我。他說了他的想法,并沒有說我的不好的,或者錯的,可能他當時有這感覺吧,但是我為什么要接住呢?每個人都是獨立的,每個人的想法都不一樣,沒有對錯好壞之分。
無時無刻提醒自己,沒有對錯好壞之分,只是選擇不一樣。
那天也是被X先生的聚會感動了,他們這一班人只在爬山的時候認識的,他們建了一個群,每天都會在里面分享一些事情,定期會約出來。在那一期里面,出來的一對情侶,周年慶也是見證他們的友誼和愛情吧。人與人之間的親密,那種關系,真是讓人向往。
最后,他們拍合照的時候,當中有人叫我進去了,可是我沒有,因為我覺得自己不屬于他們,他們應該擁有自己的空間,我只是一個外人。后面X先生說,好可惜我沒有入鏡。我說我不太好意思,其實有人叫我了。他說,那證明他們認可你了。其實這看起來簡單的舉止,里面可能包含了一些東西,如我有點埋怨為什么X先生不主動邀請我過去拍照?(反思,如果你當時想,你為什么自己不主動進入?)
這里面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功課,我與他都有自己的朋友圈,我們該如何關注到對方,讓對方加入到我們自己的朋友圈?
小插曲,我還需要進一步覺察的點是:你是否背負了太多別人的情緒?當朋友們參加活動時,你是否覺得自己有責任照顧他們?你是否覺得他們要開開心心參加活動?請你務必記得,大家都是成年人了,你要相信他們有能力消化自己的所有情緒,感受他們的體驗。相信你的朋友們。因為當朋友們走得慢時,你會十分擔心,擔心是正常的,對于外出爬山來說,你要相信你的領隊,同時你要先做好自己的事情,在有能力之余再幫助別人。不然,可是會添亂的哦。
感謝自己的能感受到別人的存在和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