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很有意思的發(fā)現(xiàn):許多男性朋友的歌單中都不約而同的保存著一首英文歌。
就是那首MondoBongo,電影《史密斯夫婦》里,皮特和朱莉兩人在哥倫比亞初識,夜色下伴隨著慵懶的曲調輕輕起舞,空氣里散發(fā)著青春荷爾蒙的味道。
而這首背景旋律,不緊不慢,循序漸進,貼合了兩個陌生人互相吸引,暗生情愫,迂回試探著走近彼此的步調。
長達10年的戀情之后,一向對外宣稱不婚主義的皮特終于為愛情妥協(xié),兩人組建了一個充滿和平主義與愛心的“聯(lián)合國大家庭”。看到網上po出的照片:這兩位大明星絲毫不掩飾面容上的皺紋和白發(fā),輕輕依偎。與過往的激情四射相比,眼睛里流露出來更多的是理性與平和。
雖結婚2年即離婚,但兩人執(zhí)手相伴已達12年之久。消息一傳出,各路媒體便開始捕風捉影,伺機挖掘這對昔日夫婦鎂光燈下的死角:諸如“皮特外遇“”皮特酗酒吸毒,虐待孩子“等等的傳聞瞬時鋪天蓋地。一向溫和少言的皮特也無奈地站出來開始為自己辯解。
這對夫婦讓人聯(lián)想起李亞鵬與王菲的婚姻。都是光芒萬丈,很有影響力的明星夫婦。也都在慈善方面做出了許多舉動。婚姻生活無可挑剔,穩(wěn)穩(wěn)的走過許多年,卻突然由女方提出分手。對于這些幾乎站在世俗金字塔頂端,情商財商都很高的人,他們的生活不是普通人能想象到的。而離婚的選擇,恐怕也非常人能夠揣測。
用一個比喻形容結婚,就像兩個看對眼的人一起買了張電影票,開始看電影。而這場電影,也完全是兩人自導自演,環(huán)境和社會關系當然也會穿插其中。
這一場愛情電影,要想一起看完不中途退場,除了磨練兩個人的耐心,也還需要盡力把電影內容導的更加“好看“:要符合觀眾的胃口,建立在理解的基礎上,知道對方的興趣和習慣;還要適當的加入新鮮的東西,讓對方眼前一亮。馬斯洛有個需求金字塔的理論,馬斯洛理論把需求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xiàn)需求五類,依次由較低層次到較高層次。無論是朱莉和皮特;還是李亞鵬與王菲;都顯然早已達到了需求金字塔的第四層;再往上就是最高層次的滿足價值需求的階段。從朱莉費盡心血的導演電影;在全球范圍積極的做慈善活動和持續(xù)的收養(yǎng)孩童的一系列行為下可以明顯的感受到——朱莉始終沒有停下追尋人生最高價值的腳步。而相比之下,皮特反而始終比較溫吞和沉默。這或許也是兩人最終選擇背道而馳的原因吧。
人生是一個不斷成長的過程,愛情也是。如果她始終在奔跑攀登,而你選擇躺在樹蔭下看看風景,停滯不前。那可能要不了多久,就無法看到她的背影了。皮特遇到的朱莉是一個有代表性的經濟獨立,有自主思想的現(xiàn)代女性。她的眼睛早已看向給更遠方和更宏大的世界,如果此時的愛情無法滿足她對自我價值的追求,甚至在某種程度上成為前進的羈絆,那就只好選擇放手,再繼續(xù)前進了。愛情是陪伴,不只是身體,更是思想與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