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和朋友聊到妄念這個東西,十分感興趣,做了一點搜索和理解工作,分享給大家。
妄念是空
一、什么是妄念?
概念的理解是最根本的。
1. 說文解字
- 妄,亂也。
- 念,常思也。
- 妄念,邪念,虛妄的或不正當的念頭
2. 傳習錄
- 心之本體無起無不起,雖妄念之發,而良知未嘗不在。
3. 羅輯思維
- 如果你有一個期望,這個期望長期揮之不去,而且需要別人來滿足,這個期望就是妄念。
4. 我的理解
- 妄念,首先是念。
- 念,常思也。人最常常想著的東西是什么?五蘊。
- 五蘊:色受想行識。五蘊皆空,如果堪不破,那就是妄念的源頭。
- 我嘗試下定義:妄念——受制于五蘊的想法
- 最后想想,還是羅胖的說法更容易懂:如果你有一個期望,這個期望長期揮之不去,而且需要別人來滿足,這個期望就是妄念。
二、高人的修行
去妄念的這個念頭就是妄念。真正開悟的人,照見五蘊皆空,妄念自然不起。下面的三個偈子是高人修行的法門關竅,送給根器上乘的家伙們。
偈子之一:
秋風落葉亂為堆,
掃盡還來千百回。
一笑罷休閑處坐,
任他著地自成灰。
- 秋風吹落葉子是自然的大道,掃落葉是人對于干凈的執著,放下執著,落葉落地后自然風化成灰,何用掃?
- 妄念也是一樣,去除妄念的那個心也是妄念,妄念本來是自然生滅的,來了就來了,去了就去了,不掃。
偈子之二:
居一切時,不起妄念;
于諸妄心,亦不息滅;
住妄想境,不加了知;
于無了知,不辨真實。
- 居一切時,不起妄念。任何時間不起妄念,能做到這樣的要么是菩提,要么是木頭疙瘩,處于無意識階段。
- 于諸妄心,亦不息滅。對于心中自然升起的妄念,不去試圖息滅,自然而來,而然而去。
- 住妄想境,不加了知。處于妄想的境地,不去試圖了解妄念是什么,怎么產生的,不起心自然就不動念。
- 于無了知,不辨真實。不去嘗試了知的深層次,不去辨別真假。修行越往后越容易發現世界的虛妄,很難辨別真實和虛假,干脆就不去辨別。
偈子之三:
知幻即離,不作方便;
離幻即覺,亦無漸次。
- 知道妄念是幻想出來的當口,妄念就已經走了,不用再借助各種方便法門,比如說冥想、觀呼吸等等。
- 幻覺是無常的,知道是幻覺,覺知就起來了,沒有什么漸次之分,當下即是。
三、普通人的修行
普通人和高人的區別是:普通人很難看到妄念,起了念頭降服不了。
1. 覺察日記:看到妄念
當有情緒的時候拿出紙筆,寫FFC覺察日記。
- 感受feel:我的感受是什么,內在的沖突是什么?
- 事實fact:事實部分是什么,推測部分是什么?
- 對比compare:事實和推測的對不,感受和引發感受的事實之間的信念和價值觀是什么?這個時候會發現自己很多的想法都是無法經過理性的審視的。
2. 選擇:刺激和反應之間的空間
- 刺激和行為反應之間的加工是由意識來完成的,如果參與加工的是妄念,通常會帶來條件反射行為:別人打我一巴掌,立馬回過去一拳頭。
- 通過第一步的覺察看到了妄念,下次面對同樣的事情就逐漸開始有選擇,知道自己跟隨的是什么樣的信念。時間久了,自然就解放了自己。
后記:去妄念的方法,我自己本身也在摸索,有興趣的伙伴可以在下方留言,一起探討相關的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