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冬甜
01
昨天去手機店維修手機,服務人員是個30來歲的男人,在維修的過程中我覺得這個人說話慢慢的、不茍言笑,左手帶了一個金色的戒指。
在等待修理手機的時間里,無聊的我便開始觀察并想揣摩這個人是個什么樣的人。
后來,手機維修好了。他交待我一些有關手機相關事宜。又說,如果需要換手機什么的,也可以到他們維修店里看看,手機價格要比平常手機店買的便宜好幾百。
我聽了,好像也還不錯。于是,就加了他的微信,好方便以后我需要換手機的時候,可以提前向他咨詢一下。
一般加好別人微信后,我習慣性的點開別人的朋友圈瀏覽一番。
于是,看到他有前幾條朋友圈是曬的是自己買車的、自拍照,然后還有些轉發差不多段子的公號。
再往下面翻翻,我看到了他發了這樣一條朋友圈:“好累,真想找個情人。”看到這里我默默的點出了他的朋友圈。
至于,是這是個什么樣的人,我并不好評論,但是假如你在哪天刷朋友圈的時候看到這樣一句話,你會怎么想?
如今這個做什么事情都想讓全世界人都知道的現在,朋友圈往往很容易暴露了出你是一個什么樣的人。
02
坐公交車的時候,很喜歡觀察別人在做什么。一般大多數都會玩手機、小青年一般的就戴著耳機聽音樂之類的。
那么,拿著手機在干嘛呢。旁邊的低頭看手機的大多都在刷著自己的朋友圈。
說實話,我覺得朋友圈真的也沒有什么好刷的。
你看到的別人的一面,不過是別人想讓你看到的一面而已。
不過有一天,我跟我姐討論為什么大家都虛假的發著朋友圈,曬可以裝逼的各種照片呢。
姐說,難道你喜歡看到自己的朋友圈里都是那些特別慘、不好看、無聊的事情和照片嗎?
想想也是,發朋友圈難道不是給別人看的,很多時候又有幾個人發朋友圈確確實實只是想記錄一下自己的生活呢?
是不是因為這樣,所以才會很關注別人是否給你評論、是否給你點贊,是不是因為這樣所以來回刷著朋友圈。
03
說來,我已經很久沒有發朋友圈了。我的朋友圈設置也是僅三天可見。
好幾個朋友跟我說,你最近怎么都沒冒泡了呀?你為什么設置朋友圈僅三天可見啊?
為什么?我也在問我自己這個問題。
我想也正如村上春樹的《挪威的森林》里渡邊所說的那樣:“我不情愿被某種東西束縛。”
既然對于我來說,我做不到無論做什么事情都不在乎別人怎么看我、怎么想我。我做不到發朋友圈不屏蔽任何人的話,那就不發朋友圈也戒掉刷朋友圈的習慣好了。
確實,我也害怕一個對我不太熟悉的人可以通過翻看我的朋友圈,能夠窺探出我的性格、我過往的生活以及種種之類的事情。
有時候我只是覺得,可以擁有一個方便聯系方式,但并不覺得已經熟到你可以通過這種方式來了解到我生活的過程。
所以,我選擇朋友圈僅三天可見。
04
有時候,通過刷朋友圈能夠看到許久不聯系的朋友的近態,點個贊什么的也算是間接的聯絡感情了。
自己偶爾,發個朋友圈刷刷存在感也挺有意思的。
但是,朋友圈終究是虛擬的生活圈。我們不應該被它所束縛住、也更需要有自己的判斷、而不只是因為娛樂而娛樂反復刷著、流逝掉我們的時間。
或許,無聊的時刻。我們會發現比刷朋友圈更有意思的事情去打發掉時間。
而不只是,一直盯著朋友圈看一遍不行又無聊到要刷二遍。
其實,離開反復刷的朋友圈,說不定會找到合適的生活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