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問道大家知道伊麗莎白是誰?大家的腦海可能會想到的是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
如果問道茜茜公主是誰,大家又會知道多少呢?
今天向大家介紹一部以茜茜公主的一生改編的音樂劇《伊麗莎白》。
這部音樂劇《伊麗莎白》是以巴伐利亞公主、奧地利皇后與匈牙利王后伊麗莎白·亞美莉·歐根妮(Elisabeth Amalie Eugenie)的一生為素材所創作的德語音樂劇。講述了奧地利與匈牙利王后伊麗莎白(茜茜公主)的故事,從她1854年的訂婚和結婚開始,直至她在1898年被刺殺為止。
這部音樂劇的劇作者是Micheal? Kunze,曲作家是Sylvester Levay,1992年首演于奧地利維也納。
雖然是講述了茜茜公主的一生卻加入的一個特殊的角色:死神。從死神和茜茜的初次見面,到在茜茜被刺殺身亡,死神的角色貫穿始終,展示了一個帝國的消亡以及茜茜公主和死神之間癡迷的關系。
接下來為大家介紹一下這部音樂劇的具體內容(含劇透慎點!!!)
開場為刺殺茜茜公主的魯契尼在死后被審判。魯契尼稱自己刺殺伊麗莎白只是為了她與死亡(Der Tod)相愛。魯契尼把伊麗莎白生活的時代的亡魂叫來為他作證。自此拉開魯凱尼講述伊麗莎白一生的故事的序幕。
在這一場中展示了“僵尸舞”,由劇中的角色演唱《Alle tanzten mit dem Tod》,通過群像角色的表達展示豐富飽滿的伊麗莎白的形象,也為之后伊麗莎白在劇中性格的變化做好鋪墊。“大家都和死神跳舞!但沒人像伊麗莎白那樣”,這也是死神的初次亮相“天使稱之歡愉,魔鬼稱之痛苦,而人類叫它愛情。”
接著為我們展示伊麗莎白在自由自在、無憂無慮的環境中長大。因為一次大膽調皮從高處墜下時,她首次與死神相遇,開始了她一生中與死神之間既愛又恨的關系。
這一場的茜茜公主展示出了活潑可愛、不受約束、自由自在的性格,同時與死神相遇后也讓死神對她一見鐘情,演唱《Rondo - schwarzer Prinz》。
伊麗莎白的姐姐海倫娜被長輩們挑選為奧地利皇帝弗蘭茲·約瑟夫的妻子,但弗蘭茲·約瑟夫與伊麗莎白一見鐘情并舉行了婚禮。在婚禮時,死亡勸誘伊麗莎白,但被伊麗莎白拒絕。
這一場中有兩首主要的歌,一首是由伊麗莎白的父親和蘇菲皇太后演唱的吵架歌——《Sie passt nicht》,表示對于這場婚禮的不看好。另一首是由死神演唱的《Der letzte Tanz》表達對伊麗莎白婚禮的不滿。
與皇帝成婚后,這段看似童話般的婚姻很快出現問題。伊麗莎白無法適應宮廷生活,被禁錮,被索菲皇太后的精神虐待,并感覺缺少丈夫的關心。因為伊麗莎白與弗蘭茲·約瑟夫因為孩子的養育、教育問題,伊麗莎白與索菲再次發生劇烈沖突。弗蘭茲·約瑟夫無法解開婆媳之間的不和。
在這幾場中展示了伊麗莎白的婚姻、宮廷生活的問題,但是仍然向往自由,不愿宮廷規矩被約束,其中一首獨唱《Ich geh?r nur mir》表達了伊麗莎白的內容獨白。
除此之外這幾場中還穿插了當時的時代現狀,弗蘭茲和伊麗莎白出使匈牙利,促成了匈牙利的成立,還有奧地利人民的無所事事,以及革命派的出現。
同時,死神也出現在伊麗莎白的生活中每個重要的事件。每當伊麗莎白遇到挫折,死神都會出現妄圖帶走伊麗莎白,但每次都被拒絕。
當伊麗莎白開始用更高的標準要求自己的身材美貌,與此同時,奧地利人民的生活陷入貧困,而伊麗莎白卻過著驕奢的生活。魯凱尼對此予以諷刺。
在這部分中,通過合唱《Milch》側面展現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之后的場景進入宮廷,宮女演唱的《Uns′re Kaiserin soll sich wiegen》展現了伊麗莎白的奢侈生活。
當伊麗莎白和弗蘭茲加冕為匈牙利國王、王后,擁有了自己的權利,戰勝了蘇菲皇太后。死神再次誘惑著伊麗莎白,伊麗莎白與其共舞,但最終拒絕了他。兩人共同合唱了《Wenn ich tanzen will》。
這場還展現了童年的魯道夫被與母親分離,在偌大宮殿的黑暗中只有死亡的陪伴,因此把死神當作朋友。小魯道夫和死神演唱的《Mama, wo bist du?》表達了對想見到母親的渴望,也為長大后對母親的情感做了奠基。
伊麗莎白參觀瘋人院后深受觸動,靈魂再次呼喚自由。由一個女瘋子的胡言亂語引出了伊麗莎白演唱的《Nichts, nichts, gar nichts》,表達了即使自己用了權利也渴望自由,即使身體上是枷鎖也渴望靈魂自由。
索菲和大臣們為了減弱伊麗莎白對弗蘭茲·約瑟夫的影響力,設計讓弗蘭茲·約瑟夫接觸別的女人。大臣前往妓院挑選女人。死亡扮成醫生,告知伊麗莎白她已從丈夫處染上性病。弗蘭茲·約瑟夫與索菲發生激烈爭吵。
經歷了一系列變化,伊麗莎白變成了冷酷的女人。她拋開了皇宮、責任、孩子、家人,經年在世界各地獨自旅行。
長大后的魯道夫與父親政見不合,死神鼓勵他對抗父親。魯道夫與匈牙利人的合謀被弗蘭茲·約瑟夫發現。魯道夫向母親伊麗莎白求助,但被伊麗莎白冷淡地忽略了。魯道夫被死神奪取了性命,自殺了。伊麗莎白對兒子的死非常傷心。
尾聲部分,在沉沒的世界之船的甲板上,弗蘭茲·約瑟夫與伊麗莎白會面,雙方取得諒解,但已經物是人非。世界也已大變,歐洲皇室貴族不斷沒落或被推翻。奧匈帝國大廈將傾。
最終魯凱尼刺殺伊麗莎白。伊麗莎白投入死亡懷抱。
第一次觀看的是日版的《伊麗莎白》,動漫式的角色場景、舞美一下子被吸引了。再次看過德版的之后感覺更了解了茜茜公主的一生。從開朗活潑的小女孩,到為了自己的生活成為堅強的女性,經歷丈夫的背叛的變得冷酷、鐵石心腸,以及死后的解脫。音樂劇并不是歷史,但也讓我對這位女性有了想要了解的欲望。
在劇中穿插了死神的出現,他的每次出現代表了伊麗莎白命運的轉折,以及性格的變化。從初見的友好,到中間的不斷拒絕,以及在最后的相擁。表現了伊麗莎白對自己的命運不斷抗爭直至妥協、解脫。
今天就到這,日更16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