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發自簡書App
清晨,城市,蘇醒了。
那一輪初生的紅日,那聲聲清脆的鳥鳴,繁忙地鐵縱橫交織,人流從各處匯聚,集中在地鐵,而后分散。置身其中,與人流攜裹而行,隨目四望,此時的乘客大多是青年。
梁啟超先生在《少年中國說》中道:少年智則國智,少年進步則國進步,少年雄于地球,則國雄于地球。青年代表了國家的未來和民族的希望,若青年以德立身,中國才為真正的禮之大國。
在律所實習,經歷著整理案卷如山起,傾聽討論案件時的唇槍舌劍,感受休息聚會時的溫情滿滿。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一件小事,當部門中大律師接通委托人電話時,聲音飽含敬意與誠意,語氣柔和而親昵,秉承著全心全意為委托人服務的宗旨,迅速而機智地運用專業知識與其溝通。對委托人的尊稱“您”,讓我感觸良多。在校課堂老師曾提及個別同學在實踐課上對法官直呼“你”,猛然驚醒而后改正,卻發現他人態度并無改變。對比大律師,才發現缺少了一份從內心深處油然而生的尊敬與誠意,聰慧莫過人,待人之誠入心,方得始終。在校辦理事務敲門而進,老師微微一笑令人如沐春風;等待校巴時,秩然有序直線排隊更是校園中一道靚麗的風景。
德與法,都是一種約束機制。德,是內部的約束機制;法,是外部的約束機制。青年應當以德立人,立德于學,涵養君子品格,嚴以修身,砥礪品行,謹守良知與初心。在獲取知識的同時,更獲得做人的涵養與胸懷。不負歷史所托,不枉時代所盼,成就更好的自己,貢獻中國,影響世界!
晚歸,月、影、我,三人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