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煙很難,但沒有戒掉一個人難

五月天有首歌叫《志明與春嬌》,據說彭浩翔導演在聽完這首歌之后,就有了靈感拍成了《志明與春嬌》,以至于有了后來的《春嬌與志明》,以及最近大熱的《春嬌救志明》。

在臺灣,有十分多的男生叫“志明”,也有十分多的女生叫“春嬌”,倘若不是因為有了《志明與春嬌》這首歌,以及這一系列的電影,這兩個名字就像peter和mary一樣,再通俗、再普通不過。所以,志明與春嬌所指代的就是穿梭在鬧市與商場,大樓與巷口的每一個善男信女,就是我們每一個人。

《志明與春嬌》這首歌里有一句歌詞是這樣唱的:我跟你最好就到這,你對我已經沒感覺,到這凍止(停止),你也免愛我。

我一度以為故事的結局,會像歌里唱的那樣,到最后還是分開。


看完《春嬌救志明》后,我重溫了前面兩部,重新把志明與春嬌的八年愛情從頭到尾回顧了一遍。在第一部中,倆人在樓道抽煙相識,相處過程中發覺倆人格外默契,余春嬌有一個十分奇葩的電子郵箱地址,告訴張志明之后,張志明笑得很夸張。張志明懂余春嬌這種幼稚的爛梗,也樂意陪她看后巷通風口飄揚的紙袋,余春嬌也在張志明放干冰進馬桶的時候驚呼好好玩。為了同張志明在一起,毅然決然離開在一起五年的男朋友,余春嬌拖著行李讓張志明決定去哪,后來在“漫春天”里,張志明對余春嬌說出那句令余春嬌心動的“有些事情,不用一個晚上做完,我們又不趕時間”臺詞。套路滿滿的情話,總能撩撥到余春嬌這樣的普通女孩。心動總是很快,張志明沒有做什么,無非是在“漫春天”沒有做出什么,無非是發了一條需要倒過來看的“I MISS U”,就成了余春嬌心頭牽掛。

可喜歡一個人很容易,可長久的相處都太難。第二部中倆人開始磨合,磨合中發現彼此的問題。孩子氣,會耍小聰明,不會拒絕誘惑還愛給自己找理由的張志明,和假裝堅強、疑心病重的大齡女青年余春嬌分開了。張志明去了北京,認識了楊冪客串的空姐,與余春嬌不同的年輕誘惑刺激著張志明,他與空姐走到一起。此時機緣巧合的機會,余春嬌也被調去北京,猝不及防地與張志明重逢。倆人像老友見面寒暄,卻各自對對方舊情難忘。他們互相成為彼此新的戀情中的“第三者”,不停令彼此失望,又傷害了現任。

在張志明同余春嬌外出度假,張志明卻因空姐撞車后打來的電話產生愧疚感,跑回空姐身邊,留下余春嬌一個人的時候,余春嬌給張志明電話留言:“我承認,我放不下你,我常常問我自己,你到底為我做過什么,我一樣都想不出來,是啊,我喜歡你,我真的很喜歡你,喜歡到我自己都害怕,張志明,你就當做好事也好,當放我一條生路也好,不要再來找我,真的不要再來了,我是很喜歡你,可是那又怎樣,沒有用的嘛,我懂得,真的懂得,有些事根本就不可以強求。”

當張志明意識到也許這一次是真的要失去余春嬌的時候,他終于鼓起勇氣對空姐說:“我小時侯就很喜歡吃便利店的肉醬意粉。那時候很多人都問我,你為什那么喜歡吃?它真的是有點咸,肉也不多。喜歡,就是喜歡,我自己喜歡的就是最好的。我喜歡她是因為,我覺得她好,她什么都好。”

他在余春嬌登機前最后一段時間,給余春嬌發去一段視頻,他男扮女裝成王馨平,余春嬌笑著笑著就哭了。余春嬌對一旁的徐崢說:“那天你跟我說,你很喜歡我的可愛,我的有趣,但是我想跟你說,我所有那些奇怪的想法,都是他傳染我的,我自己都不知道,何時他開始影響我那么深。”

你有沒有很努力地想擺脫掉一個人,結果后來發現,你變成了另一個他。

即使他從未對你做出什么驚天動地的事,甚至還總是令你失望。你說了很多遍“不如算了”,卻又在對方的挽留下回頭。愛上一個人大概就是,什么都介意卻又什么都能原諒。

志明與春嬌終于走到第三部,第三部里的張志明,仍然還有一股孩子氣,還是會不假思索地花九萬塊買下毫不實際的擺設,理由是男人這輩子需要一個達利。遇到事情,他還是會首先推給別人去解決。去臺灣遭遇地震,余春嬌害怕的抓住門把手蹲下,張志明拖不動她便自己跑到桌子底下,地震過后余春嬌問張志明為何要拋下自己。即使在這件事上,張志明并不像余春嬌以為的那樣只顧自己,余春嬌也有些過分敏感,但倆人的感情卻因此再次出現裂痕。余春嬌獨自回到香港,選擇離開張志明。

志明與春嬌同我們一樣,都是普通人。沒有安全感,自私,沒責任心,沒耐性,喜歡尋找新鮮刺激,愛玩,放蕩不羈。在這個速食時代,遇到喜歡的人,我們很快投入。遇到問題,又會習慣性地躲開。電影里那些荒謬又生活的片段,也同樣發生在我們自己身上。

三部電影里,張志明說了很多次“對不起”,像很多男生一樣,說完就忘。

所以余春嬌在第三部的尾聲,再一次說出那句:“張志明,我不想要一個長不大的男孩,不如算了。”

張志明說了很多次“對不起”,但他是真的覺得抱歉。

余春嬌說了無數次“不如算了”,最后還是因為張志明的挽留回了頭。

時間會讓許多事情變得很淡,但唯獨不變的是真心喜歡。

我想,張志明是長大了的,他知道拒絕年輕姑娘的暗示,知道去了夜店和洗浴中心要早點回家,知道存錢付首付,知道陪春嬌媽媽吃飯不再遲到,還會陪春嬌媽媽買菜,教春嬌媽媽用微博。一個很喜歡的作家在自己的影評里說:“我想很多人都理解錯了。所謂的長大不是要你完全改變,也不是要你拋棄那些興趣愛好,扔掉自己所有的孩子氣。而是希望你學會保護一個人,學會承擔應該承擔的責任,學會給那些感情里應該給的安全感。” 說的格外有道理。

最后的最后,張志明在人群中轟轟烈烈的求婚,不再只是給車加油的時候隨口的一問,而是正式的、大場面的準備了一場驚喜。

他唱完一首歌,在眾目睽睽中走向余春嬌,對她說:“余春嬌,是你讓我長大的,如果不是你的話,我想我不會成為現在這樣的一個男人,謝謝你救了我。我以前總覺得一個男孩要通過很多事情來證明自己,后來我發現證明自己,不是一個滑板,一個玩具就可以證明的,而是需要一個陪他一起長大,一起從男孩變成男人的女孩,攜手走過這一生。”

終于,余春嬌花了八年的時間,等到了張志明長大。

用八年時間,“救”張志明和她自己。

電影里那么多的經典臺詞,讓我感觸最深的是:“兩個人要維持一段好的關系真不容易,不要因為做了什么或者沒做什么而破壞它”。


我想每個男生身上都或多或少的有一些張志明的影子吧,幼稚,不成熟,下半身動物,禁不起誘惑,自私,責任感欠缺,能給女生新鮮感但卻給不了安全感,只是導演安排了一個張志明,集結了一個男生該有的所有的毛病。每個女生也都像余春嬌那樣,愛著一個需要長大的張志明,等著一個還未長大的張志明,努力去“救”一段守也守不住,分也分不開的愛情。

從余春嬌身上,我也看到了好多自己的影子。

和每一個余春嬌一樣,我也愛著一個長不大的張志明。

我的張志明沒有往馬桶里倒干冰的樂趣,卻喜歡吃完飯用打火機燒一次性筷子。也會不假思索花很多錢買一副不怎么戴的眼鏡, 不怎么用的手持穩定器。遇到要解決的問題也會推給我去解決,比如晚餐吃什么,諸如此類。

我們也同志明春嬌一樣產生過矛盾,也分開過,即使只在一起半年多卻經歷了可能比志明春嬌八年所經歷的更加狗血的事。因為那些過去,我同余春嬌一般敏感,對之前的深信不疑產生懷疑。但在更多的時刻,我覺得值得。

我和我的張志明在《春嬌救志明》上映第一天就跑去看了,看完之后去吃宵夜的路上他突然問我:“我真的很像張志明嗎”

我回答他:“像啊,你就是張志明”

他:“哪里像”

我:“你跟張志明一樣長不大,像小孩兒一樣”

他:“還有呢”

我:“你跟張志明一樣,很多時候都先想到自己”

他:“真的嗎”

我:“真的很像啊”

他就在那兒笑。

車開到半程,他對我說:“可能我以后真的找不到像你這么好的女孩了”

我說:“得了吧,你之前不也有過這樣的想法,現在不還是遇上了我,以后說不定還能遇上”

沉默了幾秒,他說:“反正我也沒想過跟你分手,遇不遇得到都不重要”

我不是一個很會寫故事的人,但我卻能記得很多的事。

我不會編故事,只能記敘那些真實發生在我身上點點滴滴的小事,再稍作修飾。

我不聰明,無從知曉看到的聽到的究竟是不是真的。

我也不笨,許多事情我繼續堅持是因為我心里早就有了選擇。

我十分信命,我相信所有的事情都是上天早已經安排好的。

所有的快樂也好,苦難也罷,一切的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所以我也始終相信,命中注定的那個人,會穿過冗長的歲月,越過遙遠的距離,度過漫長的等待,兜兜轉轉后還是會回到自己身邊,攜手走到最后。

別逃避問題,別害怕距離。

多希望每一對志明與春嬌,都能擁有和電影里一樣的結局。

我們一起加油 :)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