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愛月夜,更愛星空,可是我卻忘了擁抱這個世界。
學生借我一本書,《魯濱遜漂流記》,弄得我都有想漂流的念頭,不同的是,我的漂流或許要說成享受,或者說成是逃避,與那種歷練或者是修行多多少少還是有異同。
有時候,能夠自得其樂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能夠忘我修行是一件多么開心的事。
不得不說,絕望島上的魯濱遜他在那么某一個時刻是真正的感到幸福過,那一刻沒有為現實所累的煩躁,沒有為其身所困的煩惱。
當烏云忽地布滿天空,大雨傾盆而下,一道道閃電劃破長空,雷聲轟鳴不絕于耳的時候,感到膽怯是正常的,面對暴風雨的來臨,航海的人卻沒有辦法拒絕,倘若再給一次機會,他們還是會不顧一切的選擇說走就走吧!哪會管什么狂風,哪會管什么暴雨。
絕望島的確很讓人絕望,但是上帝眷顧著漂流的人,他虔誠,充滿活力。28年來,除了上天的眷顧,更多的是靠他自己強大的內心承受力和超乎想象的生活適應能力活了下來。
老是感到缺少什么東西而不滿足,是因為對已經得到的東西缺少感激之情。我們在生活里,往往不會看到我們已有的,絕大部分看到的是自己缺少的,于是變得憂心忡忡,怨天尤人。
與靈魂獲救相比,肉體的獲救實在無足輕重。一個人,一個想要活著的人,孤獨寂寞不算什么,愛過痛過也不算什么,重要的是,靠內心的承受力活下去,好好活下去,出乎意料的活下去。
通常非要有了比較之后才能清楚自己的真實情況,往往失去后才能體會到它的可貴之處。不得不承認,某一刻,誰都會有后悔,誰都會有沉默,誰都會有惋惜,包括上帝。
有時候,安于自己境遇,安于上天的安排,才能更好的隨遇而安的快樂。
現實的我們,總是不信命,卻又質疑著甚至根深蒂固的相信著宿命,這確實很矛盾,是一種趨避沖突。可不得不承認,我們安于自己的境遇,安于上天的安排的時候,就在那個時刻,我們的內心的悲哀感傷一掃而光了不是嗎?
多年的孤寂,大概真的能學會讓自己多看看生活中的光明面,少看看生活的黑暗面;多想想自己能享受到的,少想想自己得不到的東西。這樣,內心就能感到由衷的安慰了。
快速讓人窒息的信息時代,的確缺少使人身心放松親近自然的活動。那種周游海島,平原上到處生長著優質的林木,彌漫著鮮花和青草的芬芳,沁人心脾的經歷是世間少有的。那種想殺什么野味就殺什么野味,想烹飪什么就烹飪什么的生活方式是現代人所羨慕的,當然前提是要有材料。
我羨慕那種悠然自得,曬純天然葡萄干、制作生活用具、打木樁圈羊、教鸚鵡學說話、搏斗森林野東西、設計保護壘、挖地洞…………當然,還有那種刺激:暴風雨來時的膽戰心驚,刺殺野物的驚心動魄,發現野人時的失魂落魄。
在沒人說話的“絕望島”上,就動手寫一寫,不過還好運氣不算太差上帝眷顧、有筆有墨,要不然真不知怎么過怎么活。那樣做,只是為了寫一寫自己心里的感同身受,空閑的時候拿出來看看,聊以自慰。就好像是寫簡書的我自己,也是一樣,寫一寫自己的內心感受,聊以自慰,還能增加簡書的總計字數,又何樂而不為呢?
今天我們所愛的,往往是我們明天所恨的;今天我們所追求的,往往是我們明天所逃避的;今天我們所希翼的,往往是我們明天所害怕的。當下,好好愛,好好活,不恨,不逃,不害怕。
就算多年后恨,會逃,還會怕,可是,活過就好,經歷過就好。
其實,這世界很好,對我很好,只是我忘記了擁抱世界,我忘了心存感激之心,也忘了要好好愛,好好活,好好過。
總是憂心忡忡的未來,總是致命的裝作很忙,總是時不時的覺得世界欠自己幾百萬。總是沒有安之若素的情,總是沒有隨遇而安的心,總是沒有順其自然的態度,哪怕只是短短的三分之一刻鐘都沒有。
活下去,找任何理由奈著活下去,處境困囧也要找一切理由珍惜生命,不要過多的怨天尤人,不要忙著去天堂插隊,我們都知道,早晚會輪到的,只是時間長短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