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為公司執行層面的人,很多人都會有人微言輕的感受,不同的位置話語的分量不同,這些都是實際情況,但對于追求進步的職場人士來說,還是需要學習一些說話的技巧來把握潛在的機會,相信未來有很多可能性,做好當下,不留遺憾,是我內心的期望。
《說話的力量》這本書提煉了三字技巧給我們:分別是【簡】【信】【序】,理解他們,并有意識的運用他們,有助于提升你在職場說話的份量。
1、簡
簡就是簡單,簡短,說出的話要讓只接受過小學文化教育的人也能聽懂。
作者同樣是傳遞知識和觀點,用通俗簡單的語句來表達,讓更多的人能明白作者的觀點,此類書就成了暢銷書。比如《引爆點》《遇見未知的自己》。
工作中可能會遇到這種情況:跟同級別同事確認一件事,你復述一遍之后,本來對方說yes或no即可,對方又用他的意思復述一遍,在這樣來回的復述中,耗盡彼此耐心。
我跟同事小A經常出現這樣的對話,每次都讓我很煩躁,對他的反感也增多一分。當我有意識的用簡短的語言問他是否是這樣,他偏偏要繞過我的問話,重頭用他的語言跟我說一遍,表達的卻是同一個意思,本來只要5秒即可解決,非要花60秒,最后還要來一句,“你懂我意思嗎”?
不管是誰發起的談話,他的口頭禪就是:你懂我意思嗎?我們日常工作中這樣的對話有很多,今天卻怎么也想不到一句原話出來,由此可見,保持記錄習慣的重要性,那些經常發生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的一件小事,一句話語,在你需要它做為素材的時候,它就躲起來了。
2、信
信是信任,信念,在一個大家互相了解的圈子里,總有人能被別人信任,也有那些話說的很漂亮,了解他的人卻不相信的情況。
所以重視你說過出的話,說過的話就像潑出去的水,是收不回來的。
把語言分為話前,話后兩種情況,帶有承諾意思的話,說前先做衡量,能做到的再說,做不到的一定不要說。已經說出去的話,記得放在心上,盡量做到,實在做不到提前告訴對方,讓人有心理準備,你還需要想補救措施,盡可能的提前完成。
前天中午時候,一個商戶讓我幫忙上架商品,我回復他:下班前一定完成。下午領導臨時找我談話,一直談到22:30結束,家里人又有事等我,第二天還要早起上班,當天實在沒時間完成承諾了。第二天一上班,我就趕緊做上架這件事,做完后告訴她我一直記得這事,昨天臨時有事,沒有完成實在很抱歉。這樣一件小事,拉近了我和那個商戶之間的距離,他感受到我很重視他,給我們未來更多的合作做下了好的鋪墊。
信念讓我想到相信的力量。樂嘉當初進入雅芳工作時,在別人都不看好他能勝任培訓工作時,有一位女領導頂住各方壓力,招聘他入職,這種信念成為樂嘉多年努力的動力。多年后,樂嘉在寫《本色》時仍然表示,最感謝當初相信他的女領導,沒有她不會有今天的樂嘉。
有時候,什么都不必做,單是這種信念的力量也能給別人巨大的幫助。在任何時候,不要忘記,你還擁有信念這種無形卻有力的力量。
3、序
說話的順序有多重要,可以想像一下,各位不同類型的領導給下屬分配工作時選擇不同順序帶來的不同結果。
領導A,直接通知下屬,他的決定,要求大家按照新規定執行。
領導B,先把現狀以及遇到問題告訴下屬,讓大家提建議,對大家提出的建議,指出好的一面,和不合理的一面,不合理在哪,全部都說清楚。大家參與進來,了解新規定的來歷,讓大家按照新規定執行。
多數人會覺得領導B的風格更易被接受,執行效果也更好。有時候因為職位不同,大家嘴上不說,不代表心理沒有意見,帶著意見和別扭去執行任務,結果難免會跟最初下達的通知有出入。。
今天上午,我們在討論商戶錄入庫存設置問題時,我的建議是我們告訴商戶庫存我們放開,不做強制性的規定,建議可以錄入5或者0,若商戶錄1,我們也不干涉。我還說如果庫存強制要求錄0,萬一有人惡意一單購買很多量,占用了庫存,別人買不了,最后他又不買,這樣也是有風險的。但上級只有一句話:我不覺得。她說了這句話,我覺得也沒有談話的必要了。畢竟在這些時候,是她說了算,但我心理是不能完全贊同的,在執行的時候總是會猶豫,不確定這樣做究竟是對是錯。
總結一下:當你人有份量時,注意說話技巧,你將贏得更大的份量;當你暫時還沒有份量時,運用簡、信、序三個技巧,加以時日,你也能找到適合你走的道路,在一定范圍內擁有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