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沉溺于自己所制造的虛幻世界,會讓你無法接受事實,這種不接受會讓你一直痛苦下去。。。
有人說口吃沒有了就是口吃病好了。這種看法顯然是錯誤的,因為人人都可能有口吃現象,但決不能說人人都患了口吃病。
矯治口吃只能矯治到和正常人一樣允許自己有點口吃,如不改變這種錯誤看法,將被口吃永遠折騰自己。
口吃現象減少到和正常人差不多就可以算好了吧!是的,也只能矯治到這個程度。
但口吃患者都有求全欲望和不能接受事物自然規律這一種性格傾向,少了還想少,甚至到完全不口吃了還不放心,還要追求永遠不口吃。
他們不論減少到什么程度,總是認為自己還有口吃,還是一個口吃的人,始終不敢在勝利面前果斷地摘掉自己給自己戴上的這頂口吃“帽子”。
他們也常常會提出這樣的理由:就是心情一激動還會發生口吃。心情激動時任何人不是都可能發生口吃嗎?這怎么能算“病”呢?
激動時會表現出很多生理現象,如心跳加快、呼吸失調、面色改變、手足發抖、發生口吃等,這不能說是患口吃病了,其實,這都是激動引起的正常反應的結果。
有一個患者,自稱已好了百分之九十五,每天花費很大的時間和精力,不把殘余的百分之五矯治好誓不罷休。
可是不管怎么努力口吃現象仍不見進一步好轉,原地踏步地停留在所謂的百分之九十五的水平上,心情焦慮起來,怎么還不能達到百分之百的不口吃呢?
每發生一次口吃就引起很大的不安。于是,怕口吃的心理抬頭了,安全線沖跨了,在這種心情影響下,口吃現象反而會越來越多,直到全線崩潰。
這個患者所說的百分之九十五實際上已經達到正常人的程度,所謂的百分之五的口吃殘余,已經順從事物的自然規律,徒勞地與之對抗當然會產生相反的效果了。
我們認為口吃的全愈,不能以口吃現象的多少和有無,而是決定于導致口吃的心理因素是否消失。
掌握發音法是必要的手段,它能使口吃現象逐漸地減輕和減少,但是不管減少到什么程度,即使自己認為完全消失了(這當然是不可能的)也不能認為永遠不口吃了。
每說話就怕發生口吃,偶然一口吃就為之痛苦焦慮,這樣的人口吃再少也不能認為口吃病好了。
口吃是由主觀認識導致心理障礙而造成的疾病,因而主觀上的態度如何,具有重大意義。一個口吃患者說:“我現在可以說完全好了,也可以說基本上好了。
對自己來說是完全好了,對我周圍的人來說是基本上好了。”這個人的口吃病實際上是沒有完全好,真正好了的人是不會計較別人說長道短的。
一個心理健康的正常人,當他發生口吃時,別人怎么說他是一個“結巴子”,他也不會為此固執地煩惱和苦悶。
有的口吃患者說:“我的思想徹底解放了,可是思想解放了怎么還有口吃呢?”這個人的思想是真的解放了嗎?思想解放了的人怎么會提出這樣的問題?
抱著“思想解放了就會不口吃了的愿望,這不是真正的思想解放,真正思想解放的人,就會象正常人那樣不去理會自己有沒有口吃。
有位口吃患者說:“我的口吃病已完全好了。”為了考驗他,就請其他一些口吃患者給他“鑒定”一下,而他立即阻止大家
說:“我不需要別人的鑒定,我的這項口吃帽子當初未經別人批準是我自己戴上去的,現在口吃病好了,我要把它摘下來也不需要任何人的批準。”這才是正確的態度,真正的全愈。
還有的口吃患者說:“我現在已完全能不口吃地說話了,在任何情況下都有把握和信心不口吃了。”我們對他說:“你的口吃病還沒有完全好。”
他聽了這句話吃驚地說:“完全不口吃了還不能算好,怎樣才算好呢?”我們叫他在生活里再體驗一段時間。
幾天以后他說:“我現在知道任何人都不可能一個字也不口吃了,幾天來,我也偶然發生了口吃,不過,我已認識到這是正常現象,就毫不在意,一點也沒有以前那種怕口吃和難為情的想法,即使再多發生一些口吃,自信自己的心情也決不會波動的。”
我們說:“思想境界比以前提高了,但還不能算完全好了,思想境界要再進一步升華。”
幾天以后,他說:“正常人不存在不口吃的信心,正常人不會有意識地注意自己有沒有口吃,也不教育自己發生了口吃不必介意,這才是對口吃的健康心理。
我現在已抱著正確的態度對待口吃,無所謂口吃不口吃,一切隨它去吧!為了這么點無足輕重的口吃,痛苦了這么多年,折騰了這么多年,想想真覺得冤枉,可笑,自作自受!現在一切都成為過去了。
今后我將把全部的時間和精力用在怎樣更有意義地度過我的一生,怎樣發出我的光和熱,怎樣為四化貢獻自己的青春。”
有了這樣的思想境界,口吃哪有治不好之理?!這位患者的口吃病至此才算是完全好了。我們祝賀他的治療成功,并祝愿他在今后的工作和學習中取得更大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