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現在的教育已經被各方有識之士提出過種種批評和建議,我是一個普通的屌絲,不具備對于整個教育體制的深入理解以及第一手資料,所以只能對自己看到的眼前一點點說出來,算是拋個磚吧。
? ? ? 我一直覺得自己在工科生中數學算說得過去了,不過有時也會被女兒的小學題目給打擊到。記得有一次女兒問我:“爸爸,‘過圓心可以畫100條直徑’這個判斷題是對還是錯呢?”“當然是對啦。”我很有把握的說。但老師的判定是這個題目是錯的,因為過圓心可以畫無數條直徑,我就這樣在女兒得意的眼神中折戟在小學的一道判斷題上。
? ? ? 感覺很不服氣,數學的判斷題實際上是考學生對于概念、定理的掌握的一種題型。而數學天生的嚴密性使他不太產生爭議——符合批卷的客觀性要求。回到具體的題目上來,老師的判定依據是和書上的性質不符合,但這個答案實在是粗疏了,感覺是沒有吃透概念的答案。沒錯,過圓心可以畫出無數條直徑,但實際作圖也要一條一條畫啊,我們是可以畫出100條直徑的,那么判斷題應該是正確的才對。換個角度想,100這個數字這里沒什么意義,僅僅指特定數目,那么換成1也是同樣的。“過圓心可以畫一條直徑”這個命題呢,如果答案還是打叉,那么老師上課時從來沒有畫過直徑么?難道每一次都是在畫無窮多條?
? ? ? 這個題目改成:過圓心只能畫100條直徑,那么很顯然是錯誤的,考了“過圓心有無數條直徑”這個概念的一個方面;但“可以畫100條直徑”這個題目恰恰考了概念的另一個方面,我認為——到現在還是認為,這個判斷題是正確的。
? ? ? 一個具體的題目的爭議在教學上意義不大,但數學老師對于題目的理解絕對有些偏差,所以,加強數學老師的語文水平實在是迫在眉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