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1一一艾灸入門感冒的艾灸療法

作者全冠晶/艾艾貼/潘映航

在與大家分享《艾灸》的操作方法之前,我們一起來學習一下艾灸的作用、原則和注意!事況,這是每一個操作者和每一次操作都必須掌握的。


全冠晶/艾艾貼

艾艾貼


1、【艾灸的作用】

(1)溫經散寒,行氣通絡;

(2)扶陽固脫,升陽舉陷;

(3)泄熱拔毒,消淤散結;

(4)防病保健,延年益壽。

2、【艾灸的順序】

先灸陽經,后灸陰經

先灸背部,后灸腹部

先灸上部,后灸下部

先灸頭部,后灸四肢

施灸壯數先少后多

3、【艾灸方式】

溫和灸——適用于各種病癥

雀啄灸——適用于治療小兒疾病或急救暈厥等

回旋灸——適用于風濕痛、神經性麻痹及廣泛性皮炎

夏天艾灸的第一大好處

就是解暑, 祛濕,祛寒,降火。因為艾灸補充的是元陽之氣。到了夏季,許多人怕熱,這是因為體內寒、濕氣重的緣故。中醫講:“虛火、邪火之根是寒濕之邪,有寒 必有火,有火必有寒。”

兒童艾灸詳細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項,請務必仔細閱讀!

兒童艾灸,三個月以上的寶寶到100歲的大人都可以使用

感冒灸和咳嗽灸,一天灸兩次,早晚各一次

普通的感冒咳嗽腹瀉,病癥初期:

咳嗽的感冒灸身柱

不咳嗽的感冒灸大椎

急性咳嗽灸身柱


全冠晶/艾艾貼

圖片發自簡書App


慢性咳嗽灸身柱穴和膻中穴,不可同時灸,交替灸,早上灸膻中穴,晚上睡前身柱穴。灸膻中穴化痰效果非常好。

腹瀉灸灸肚臍(神闕穴)。

感冒咳嗽腹瀉病程發展一段時間,用艾灸效果更好,艾灸使用穴位如下:

風寒感冒:大椎,合谷,迎香(鼻塞加上)

風熱感冒:大椎,太溪,曲池(清熱解毒),神闕(補氣)

感冒發熱:大椎,合谷,太溪或涌泉二選一

普通感冒:身柱,天突,膻中(或者孔最,化痰去濕)

支氣管炎咳嗽:身柱,曲池,太淵,豐隆,膻中(化痰祛濕)

咳嗽并伴有哮喘:身柱,神闕,列缺,足三里

扁桃體發炎:身柱,神闕,太淵(止咳),涌泉(或者太溪)

咽喉炎:身柱,神闕,足三里,涌泉(或者太溪)

肺炎:身柱,膻中,定喘,曲池


全冠晶/艾艾貼

圖片發自簡書App


艾灰也是寶,收集起來:

1、可以用于美容,在洗面奶里加一點,可以幫助清理面部的細菌;

2、用好的艾灰里面加一點香油,涂在干燥的濕疹或皮炎部位,然后艾灸,可以促使病灶吸收,改善干燥的環境。可以消炎。

3、如果你有很多頭屑,或近期掉發嚴重,你可以用艾灰和洗發乳放在一起洗頭發,會改善掉發和去頭屑。

4、如果您有腳氣,在有炎癥的部位抹一點艾灰,在繼續艾灸,炎癥會很快痊愈。

無艾不成灸、無火不成灸、無煙不成灸,也就是說有艾、有火、有煙、才能被稱為真正的艾灸法。(這也是艾灸能體現出的神奇效果就在艾、火、煙。

無艾、無火、無煙都不能稱為灸法。(也達不到艾灸神奇的效果)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