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太講道德了,以至于不能理解很多東西。
01
越來越發現,生活中那些敢于“掀桌子”的人,反而生活得更好。
在我看來,“掀桌子”并不是簡單的以暴制暴,更多的言外之意是:
“你其實不用太講規則”。
小的時候,我們接受的教育都是:你要聽話,要懂事,要守規則。
稍微長大一些了,接受的是:你要謙遜、隱忍、不要惹事。
但后來我發現,世界更真實的模樣和我們一直接受的教育有著一條巨大的鴻溝。
鴻溝在于,那些“不那么講規則”的人,反而能夠得到更多的東西。
02
為什么這個世界不按照愛勞動、守規矩這類美好的品德分配財富?
有一個很有意思的觀點:如果勤勞能致富,那所有的農民都應該是百萬富翁。
不得不承認,這個世界正在瘋狂獎賞那些敢于突破規則的人。
他們用1%的勇氣把桌子掀了,解決了99%的平庸陷阱。
我們所處的世界是被精心設計過的:
薪資是剛好夠溫飽的,追求的詩和遠方永遠是“懸而未決”的待辦事項;
時間是剛好夠的,只夠努力工作和倉促生活,沒有過多的時間用來思考;
和多數人一樣有著各種美好品德的人,是掙不到錢的。
反而是那些游離在社會規則之外的人,有錢有閑,有自由,有夢想,有一切美好的東西圍繞。
所謂的規則是給那些守規則的人準備的。
03
規則對于整個世界而言,是個好東西,用來區分窮人和富人。
窮人遵守規則,而富人擅長于利用規則。
職場中更是不乏各種潛規則,各種“加班是福報”、“謙讓是美德”的PUA招式層出不窮。
這本質是資本家的一場服從性測試,關鍵在于,你是埋頭做事還是站起來“把桌子掀了”。
掀桌和魯莽、教養這些詞匯并沒有直接關系。
在職場里如果連自己的合法權益都沒法保障,那守規則這件事,只會成為別人變本加厲剝削的敲門磚。
太守規則的人,大概率過不好這一生。
04
其實,真正的強大不是無腦的對抗,而是:
我有我的規則,如果你認可,那我們就在桌面上好好講規則。
如果你不認可,那我就只能把桌子掀了。
這一切是基于理性的判斷,而不是“欲求而不得”的耍無賴。
我們要做的,是用理性思維武裝自己的頭腦,實現“精準掀桌”而非盲目反抗。
拒絕一切不合理的規則,才是慢慢變富的正確路徑。
05
關于“把桌子掀了”這件事,我有四個建議,關于規則、底線、勇氣和能力。
尊重世界存在的大規則。
人不可能脫離社會而存在,講規則這件事本身無可厚非。
人很容易被情緒和個人習慣裹挾,敢于“掀桌子”并不是無視規則。
不要成為一言不合掀桌子的人,這頂多算是“易燃易爆炸”的瘋子。
況且,很多社會規則本身就是法律的底線,不要因為一時的沖動帶來不可挽回的后果。
尊重規則的同時,充分堅守自己的底線。
如果你的強盜邏輯在我的底線之下,那對不起,我要掀桌子了。
在職場中,如果公司只會PUA、畫餅,熱衷于以無效加班定義員工的貢獻,那我們大可以拿起法律武器捍衛自己的權益。
掀完桌子,要由我來換張新桌子。
掀桌的本質,是把蛋糕刀的支配權掌握在自己手里,這意味著我們要有足夠的魄力、勇氣和能力,把規則重新洗牌。
第四個建議是,以上的這一切,必須建立在能力允許的范圍內。
06
學會去做一個“不太守規則”的智者,不要成為急躁的莽夫。
這要求我們既要對生活中的不公平說“不”,也要敢于把自己內心的桌子掀翻。
掀翻“完美人設”的桌子。
“開明的父母”、“優秀的下屬”、“孝順的子女”,這些都是外界給我們的定義。
但大多數時候,我們越是追求完美,越是想保持住人設,就越容易落入“完美主義”的圈套。
忘了問自己,“我想成為什么樣的人”。
“我不活在你給的人設里”。
不必事事追求完美,做真實的自己,遠比接受外界的褒獎來得更重要。
忠于自己,不要活在別人的嘴里。
07
掀翻“內心羞恥”的桌子。
中國人一直都是含蓄而偉大的,但這份含蓄有時候并不見得是一件好事。
請假是“羞恥”的,因為“責任心”在作祟,就算身體不舒服也要硬抗;
休息是“羞恥”的,以至于一生忙忙碌碌,沒有自我,也沒有自由;
愛意是“羞恥”的,我們不敢表達“愛”,不管是對家人,還是伴侶,這同時讓我們丟失了很多“愛”。
我們要做的更應該是,放下內心對于道德的戒尺,去重塑對于自我需求的理解。
今天的太陽是曬不到明天的衣裳的,以前的道德標準也不應該成為我們的束縛。
社會是不斷成長的,道德標準也應該是向陽生長。
08
市場經濟正在下沉,我們應該掀桌而起,打破規則才能創造新的規則。
掀桌子不是目的,重新建立我們與世界的關系才是。
很認同網上的一句話:和平共處是因為,雙方都有掀桌子的實力,和不掀桌子的修養。
希望我們都有與生俱來的修養、敢于掀桌的勇氣和足以善后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