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讓自己“有求必應”

翟曉冉


生活中,我們都難免會有“求”于人。但是,務必要明白的是:幫,是情義;不幫,是本意。沒有誰欠誰的。心態要放端正!

圖片發自簡書App

這個題目,不僅僅是教你去如何“求人”的。它還有另一種含義,就是在別人“求你”時,如何提高成功率。


過年回老家,同一姓的嬸子到我家里求公公給她家籌錢。在我的印象里,每年過年都上演她這么一出借錢的戲。她一來,大家都挺煩,因為總跑不了“借錢”的內容。好像她家永遠有過不去的錢坎兒。


因為同一姓的不多,公公總會急人所急,心軟,想方設法為她借錢。可是,她家的債務實在太多。現在四五十歲,當了奶奶,可她當時結婚借的錢現在還沒還。30年的債,人家一點都不擱心。

公公就是為了維護同一姓的臉面,才一次又一次的幫她,然而她并不是太感激,哪次不幫就吊著臉子。總是借,又總不還,又沒有感激之心,名聲壞透了。


人哪有不求人或者被人求的時候,但是都得有原則和底線。像公公這樣的老好人,老幫她,她非但沒有感激,反而助長了她的心安理得。

圖片發自簡書App


“求人”不容易,張嘴的瞬間必然要先低下頭來,虛下心來,口氣也必然要先盡可能的溫柔起來。


若是別人答應了,一定要誠心誠意地感恩戴德,念念不忘,并且想著日后有機會了,如何以涌泉之力相報今日的滴水之恩(當然,這是一個正常人的行為套路,心安理得者除外)。


若是沒被答應,又少不了一番羞愧。覺得自己腆著臉,自尊低到了塵埃里,終究讓人拒以千里之外,這不是一件光彩的事,日后還是盡量不要求人。


更有甚者,也可能因此而進入“記仇”模式:丫以后別犯在我手里!


這種人千萬不要得志,否則就破壞和諧社會了。


“幫人”也不容易。事辦成了,皆大歡喜。事沒辦成,即便來人說“盡力就好”,幫人者還是會心有愧疚,覺得欠了人情。


更有甚者,如果拒絕來人請求,他便會對外散布你如何的架子大,裝清高之類的。


攤上這種狗皮膏藥似的人,沒辦法,就自認倒霉吧。


所以,我們每個人。不管是幫人,還是求人,堅守一些原則,提高成功幾率,這樣才能皆大歡喜。

圖片發自簡書App

如果你是幫人者。

1

不攬無把握之事

如果你不確定你是否能幫上忙,那就不要著急逞能。如果你答應了卻沒辦到,難免會讓人覺得你是在吹大牛,走套路。有不盡心盡力,靠不住之嫌。

2

說話算數,把承攬的事提上日程。

因為求人幫忙也不是天天求的,必定是重要的或者緊急的事。所以,既然答應幫助別人,就一定要“以別人事為重”,盡力盡快的完成。

約定完成的期限,不要輕易爽約,讓等的人心中有數。

3

及時溝通,讓對方了解事情處理的進程。

及時和等待的人溝通事情辦理的進程,這樣會讓人覺得你一直盡心辦著,對方頓時會增加對你的信任感,如此以來也會安下心來等待,不會催促。

有人托表弟辦事,由于是人托人的事,比較麻煩。表弟本著“人家沒麻煩過咱,既然開口,就盡力幫人辦好”的理念,覺著應該辦的差不多了再跟人家說,好不讓人失望。

結果,對方說事情已經另托人辦好了。表弟說你怎么不吭一聲呢?人家說:你好幾天也沒回信,以為沒戲了。知道你忙,也不便多打擾你。

這說辭也合情合理。可表弟還是窩了一肚子火,為這事,他也托了好多人,欠下好多人情,結果又不弄了。還白白讓自己多了一層“不靠譜”的色彩。

這也不能怪別人,大家都是好意。就是因為沒有即使溝通才造成了誤會。

如果表弟即使通告進程,人家不至于再找人,把他晾在那。如果那人想另找人,及時跟表弟說一聲,表弟也不至于白忙活,又欠下人情。

所以,我們以后求人幫忙,也可以以此為鑒:在找“下家”幫忙時,先安頓好“上家”,告訴人家不要再浪費時間去白忙活。這年頭,時間才是最貴的。

4

幫人要有原則,有底線,有分寸。

這是最重要的。幫人忙,幫錯了方向,等于害人。

所以,違背良心、道德、法律的事,不能幫。

心術不正、人品差的人,不能幫。即使再親近的關系也不行。

傷害他人利益的事,不能幫。

不靠譜的人,不能幫。拉低自己形象的人,不能幫。

有原則,有底線,才能讓自己的行為有分量,有價值。不要不分青紅皂白,盲目去幫。“濫好人”不是好人。

俗話說:一斗米救人,一擔米害人。拿捏好分寸,量力而行。

圖片發自簡書App

如果你是“求人者”。


1.不輕易麻煩人

求人幫忙這種事,就是用別人的資源來為自己解決難題的過程。其結果都是“你給別人添了麻煩”。


沒有任何人會真的喜歡給自己找“麻煩”,如果不是有些交情的話。


所以,求人幫忙,是在消費你和他人之間的交情。而且,事實上,我們和任何人之間的交情都不是無窮無盡的。


不是誰都有獲得幫助的機會。一個經常麻煩別人的人,和一個不輕易麻煩別人的人相比。后者更容易獲得幫助。


所以,我們要愛惜自己的羽毛,珍惜自己獲得幫助的機會,不要輕易開口求人。


2.正確認識交情的深淺,得體開口。


也有些人,太高估自己和別人的交情。

記得我剛參加工作時。有一天,突然有人到我所住的單位公寓找我,之前沒有接到電話通知,直接就敲門進來了。


我一看,是高中一同學,當時她上了一年學就退學了。我跟她也沒那么熟。她來時,我們已經十幾年不見面不聯系了。


既然是同學,沒有避而不見的道理,就接待了。然后就見她侃侃而談了一下午,大部分都是她在說,我在附和,實在是沒什么可聊的。


后來,她開門見山說明來意:想用我的職業身份幫她貸款。我真是覺得可笑。我們有那么熟嗎?再說我才上班沒倆月呢。


十幾年不見面,張口就借錢,太不合適了吧。再說我們之前的交情也不厚。


我說我還沒有編制,還沒有職業身份(這也是實話),拒絕了她。這種事,換做是我,無論如何我是做不來的。


3.合作時,女孩子不以性別占優勢。


以前和一些男搭檔一起工作,我就怕人家說我占便宜。所以,大家同樣的工作量,我總是在完成自己的那份之后,盡量在多做一點。


他們也常說:你做些輕松的活吧,重活交給我們。但我知道這是人家有風度,我自己不應該因為自己是女生就理所應當的給人家增加負擔,都挺辛苦的。


所以,我自己能做的絕不會推脫,縱使有力所不能及的地方需要幫忙,也要及時感謝,并在其他方面多做付出。


這樣以來,不用性別優勢,反而會贏得尊重。


合作這種事,最怕偷奸耍滑,誰都不是傻子。就像那一群猴子抬石頭,都以為自己聰明,假裝用力,濫竽充數。結果,石頭砸到了大家的腳。


圖片發自簡書App

另外,還有一些長以“美女”自居的。這年頭,只要是女性,不管年齡大小,不管長相如何,都可以被統稱為“美女”。


“美女”這稱呼已不再是什么奢侈品,甚至已不再是什么贊美之詞(不知為何,一提起“美女”,變回不自覺的想起周星馳版的《唐伯虎點秋香》里的“如花”)。“美女”已然成了一種有調侃和輕薄意味的笑稱。


即便如此,“美女”對大多數的女性來說,還是很受用的。雖然有時我也被人叫“美女”,但我有自知之明,把那只當做一個玩笑而已。


“美女”總是好辦事,弱不禁風,讓人禁不住想憐香惜玉。但是,以“美女”自居就不可愛了(有索要優待之嫌)。


即便是真正的美女,也會讓人產生“憑什么你是美女我就得多付出”的不舒服感。更何況沒那么美的也以“美女”自居,便會給人一種淺薄、不自重的感覺,結果只能貽笑大方、落人話柄、讓人恥笑了去。


4.常存一顆善心,多幫助他人。


這一條,是最重要的。

沈殿霞和女兒鄭思怡的事跡讓我很有感觸。


沈殿霞,人稱“肥肥”,多才多藝,又熱心助人,是香港娛樂圈的開心果。


女兒鄭欣宜遺傳了她的肥胖基因,一度胖到兩百多斤。這讓她在娛樂圈里遇到常人難以想象的坎坷。但是最近她火了。


著名音樂人黃偉文為她打造的歌《女神》,讓鄭心怡紅到發紫,獲得好多大獎。在領獎臺上,黃偉文說,在20年前,他還是一個無名DJ,縮在角落里,沒人搭理。


就是沈殿霞肥騰騰地轉了個靚彎,繞道來到他身邊,跟他打招呼,讓他頓時感到無比溫暖。他當時就覺得,這個恩要報!


11年后,他遇到沈殿霞的女兒。


沈殿霞一個“肥騰騰的靚彎”,留下的溫暖,在20年后變成了點石成金的能量,讓無依無靠天真不羈的女兒終于魚躍龍門,成為一個能照顧自己、有用的人。

為什么要幫助他人?并非是學雷鋒。舉手之勞可能就可以給子女留下一個貴人。在中國的俗語里叫“積德”。這個事例充分說明了“幫助別人就是幫助自己”。

當“求”這個關系發生時,想要提高成功率,就要在平時提高自己的“靠譜”形象。


所以,不管是誰,平常生活中,要愛惜自己的羽毛。幫人時,選對方式,盡心盡力。求人時,謙虛感激。滴水之恩,日后當涌泉相報。


多行善事,樹立好自己的形象。積的德多了,在有困難時才能得到別人的幫助。就像有句廣告語說得非常好:平時注入一滴水,難時擁有太平洋。


一個音樂老師,

又要做人,又要做戲。立志做一個不被歲月所傷的好姑娘,戲要做得漂亮,人也要活得漂亮。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 我們總要在一些時候交上些話語稅。我們做不到一直說真話,但是說話不代表不沉默,只是違不違心罷了。 已經聽到太多人說時...
    木森先生閱讀 150評論 0 0
  • 讀書 思考 關注“問渠八本堂” 太祖武皇帝,沛國譙人也,姓曹,諱操,字孟德,漢相國參之后。桓帝世,曹騰為中常侍大長...
    preinfut閱讀 1,115評論 0 0
  • 農歷正值三月。杭州在幾場陰濕的春雨后,終于放晴了一些。柳條帶來南邊的濕潤空氣,吹拂在臉上覺得舒爽極了。 這種日子,...
    清芷閱讀 1,018評論 10 6
  • 為朝著太陽 不俱扭轉身軀 縱使青筋布滿全身 為朝太陽 仰起沉重的頭 何懼密密麻麻的幼子 一天天成長變得重如泰山 為...
    滄海一粟貝閱讀 227評論 12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