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最討厭的紅樓人物,為何得到曹公如此眷顧?

《紅樓夢》里哪個女性人物最重要?這是被眾多紅迷爭論的一個問題。

有熱心的《紅樓夢》愛好者使用大數據統計的方式,通過統計原著前八十回的人物出場頻次來進行排名。

第一名,無疑是賈寶玉,他出場3014次,是當之無愧的主人公。

第二名,也許你有點驚訝,是賈母,作為榮寧二府的最高權威,她決定和影響了很多人物的命運。她出場了1693次。

第三名是王熙鳳,她的出場次數比賈母少不了太多,足有1351次。難怪很多專家說,鳳姐才是《紅樓夢》里真正的女主人公。如果說,寶玉那條線象征著高雅、癡情、青春、文藝,那么鳳姐這條線則代表了現實、權謀、利益和人欲。

第四名才是大家心心念念的林黛玉,她的出場次數是1140次,在寶玉那條線上,她是無疑的第一女主。

下一名呢?說出來可能你難以置信,并非是薛寶釵,而是丫鬟襲人!她出場835次,比寶釵還多了27次。她的情敵晴雯,出場只有351次,連她出場次數的一半都不到。

曾經有人將《紅樓夢》改編成電視劇,改名為《黛玉傳》。這個名字顯然是為了取悅于觀眾。

其實,如果以黛玉角度講述《紅樓夢》,恐怕是比較艱難的。因為黛玉主要在寶玉那條線上,于現實線離得較遠,而且,根據十二釵批語,黛玉早亡,所以家敗之后的情況,她也無法敘述。

如果真要從另一個人物的視角寫《紅樓夢》,襲人其實是最合適的一個。

襲人這個人物,占盡了天時地利。

襲人是賈寶玉生活中最重要的女人

《紅樓夢》的第一主人公是賈寶玉,而襲人是寶玉的第一丫鬟。

寶玉剛斷奶時,能替代奶媽陪侍在床的,就只有襲人。

作為貴族太太的王夫人,雖然是寶玉的親媽,卻從不需要親歷親為照顧兒子——喂奶有李奶媽,教書有元春,陪玩有賈母和眾姊妹,貼身照顧有襲人。

襲人就是王夫人在寶玉身邊的代理人,確切說,是比親媽還要親的存在。

寶玉最愛的女人是表妹林黛玉,但是由于身份所限、制度束縛,他們畢生都是發乎情止乎禮,雖然心心相印,卻不曾靈肉合一。這也令眾多讀者扼腕不已。

不單是黛玉,即便是后來明媒正娶的寶二奶奶薛寶釵,與寶玉相處的方式也是“琴邊衾里總無緣”。

而襲人,早在第六回就把寶玉“拿下”了。

神游太虛幻境之后的寶玉,在夢中接受了警幻仙子的性啟蒙,與釵黛合一的可卿仙子成親,夢醒之后,他渴望在現實世界實踐一下。剛好襲人來換衣服,于是二人半推半就,水到渠成。

事實上,襲人也是原著前八十回中唯一一個明寫與寶玉有關系的女性。雖然才貌不算頂尖的人物,卻只有她“吃到了唐僧肉”,讀者們只能徒喚奈何。

可以說,襲人比寶玉的情人和妻子都更親密。而且,襲人對于寶玉,并不僅僅是一個保姆和情婦那么簡單。

寶玉對襲人是全心全意地信任,他的汗巾都與她混用(另一個能享受類似待遇的是混用手帕的黛玉),他的月錢和襲人自己的月錢都是不分的,寶玉說“咱們常時積攢下的錢”,儼然就是小兩口的語氣。

他給她剝栗子,把皇宮賞賜的酥酪留給她吃,他愿意親自伺候她養病,他給她許“八抬大轎”的愿。對別人,哪怕是黛玉,他都從沒有這種世俗名分上的承諾。

他毀僧謗道、批評祿蠹,她比誰都清楚。他那一番“人誰不死,只要死得好”的高論,從不對黛玉寶釵說,只對著襲人說。

他知道,黛玉寶釵等人都有文化有思想,他這一番即興演說,勢必招來她們的嘲笑或教訓。惟有襲人,能完全包容地聽著他說,即便不懂、不同意,也無從反駁。——多數男人對妻子的要求,也不過如此而已。

男人不需要一個伶牙俐齒的唱和人,只想要一個安靜的聆聽者。襲人作不了寶釵那樣的“一字師”,也成不了黛玉那樣“你要說的我都知道”的紅顏知己。她不是寶玉最愛慕或最敬重的人,但她是他最信賴的人。

如果沒有襲人的陪伴和照料,寶玉不可能維持這種精神肉體平衡完滿的生活,他的心屬于黛玉,但不完全屬于她,需要她和其他女孩子一起分享。但他的舒服在襲人這里,且只在她這里。

所以他每次回到怡紅院,最常說的一句就是:“你襲人姐姐呢?

就連黛玉,看襲人休假回家幾天,也忙著問:“襲人什么時候回來?”因為她看出來,襲人不在家,寶玉被伺候得就不如以前。

可是,襲人并不像寶玉以為的那樣,她也有自己的思想。她看著寶玉長大,對他了解越深,就越發現寶玉并不是她最理想的丈夫,更重要的是,寶玉所處的身份地位,并不允許他按照現有的方向發展。

嫁給寶玉,爭榮夸耀固然是她的理想,但是,如果寶玉不爭氣,那么不僅不能帶來榮耀,只會更令她痛苦。“難道做了強盜賊,我也跟著吧?”與富貴和外貌相比,襲人更看重品行和聲譽。像賈赦那樣富而無德、色名在外的人,她是看不起的。

襲人希望寶玉走正道,哪怕不愛讀書,只要裝樣子也好,關鍵是不要成天在女孩堆里廝混,不干正事。

然而寶玉偏偏喜歡在閨閣廝混,永不長大、永不承擔責任、永不走上社會,才是他的個人理想。于是他與襲人的心越來越遠。

寶玉的思維跟襲人很像,襲人是伺候了誰,心里眼里就只有誰。寶玉是誰伺候我我心里眼里就只有誰。

小時候他貪戀李奶媽的乳汁,后來“長大了吃不著奶了”,就主張把李奶媽趕走。襲人后來為了“自重身份”,把近身伺候的位置讓給了晴雯,寶玉就與晴雯有了“共穴之盟”。

晴雯被逐,寶玉就懷疑到了襲人,襲人也是百口莫辯,從此倆人感情有了隔閡。

根據脂批和判詞,襲人還是離開賈府嫁給了優伶蔣玉菡。據說襲人臨別寶玉時說:“好歹留著麝月。”這話的意思竟似乎是寶玉趕她走的。

襲人終究是比不上黛玉在寶玉心里的地位。黛玉的死可能也引發了寶玉的疑惑,寶玉像很多讀者一樣,不信命,只信小人作梗,加上對晴雯之死的懷疑,背鍋躺槍的可能又是襲人。“如今我有妻有陪嫁丫頭,就不必留著襲人了”——這樣的話,寶玉未必說不出口。

寶玉在家敗之前趕走了襲人,成全了她嫁給蔣玉菡,從而避開了家破被賣的結局。后來襲人夫妻還供養落魄的寶玉夫婦,被贊“有始有終”。

黛玉與寶玉的戀情是浪漫仙緣,不染塵埃,最后緣盡而逝。

寶釵與寶玉則從未有過戀情,只有過兩性間瞬間的吸引,最終是因世俗包辦而捆綁成夫妻,分手是最自然的結局。

惟有襲人與寶玉的感情線是最完整的,從相親相守,到相疑相失。真正的塵緣,給人留下的不僅是嘆息,更有思索與回味。

襲人是《紅樓夢》中各關鍵節點的見證人

襲人不僅對于寶玉極為重要,對于《紅樓夢》這本書也是極為重要的,每一個關鍵性節點,幾乎都有襲人在場。

黛玉進賈府第一夜,因寶玉摔玉而不安,就是襲人來安慰她。

寶玉在秦可卿房內神游太虛境,襲人是隨侍丫鬟之一,惟有她知道寶玉夢遺,寶玉的綺夢,也只告訴了她,后來又順水推舟,與她云雨。

寶玉與湘云、黛玉的嬉戲、吵架,襲人都知道,寶玉被五鬼所魘、為紫鵑所迷,襲人都看在眼里。

寶玉第一次打人,被打的是襲人。寶玉第一次被長輩批準定姨娘,封的也是襲人。

寶玉對著黛玉表白,偏偏錯表給了襲人,所以襲人就成為唯一一個了解寶黛私情的人。

寶玉與琪官交好,交換了汗巾,襲人也是當晚就知道了。

鴛鴦被賈赦逼嫁,平兒先知道內情并不稀奇,奇妙的是,偏偏襲人在一旁也偷聽見了。

劉姥姥游大觀園,最后的高潮是誤闖寶玉臥室,這也只有襲人知道。

香菱臟了裙子,寶玉求襲人偷偷把自己的石榴裙換給她。

而且,襲人還是丫鬟中少有的知道鳳姐放高利貸的人。鳳姐初次聽說賈璉偷娶尤二姐,氣得在屋里發飚,也被襲人聽見了。

其他的重要場景,比如向王夫人進言、與寶釵同為寶玉繡鴛鴦,以及螃蟹宴、怡紅院夜宴、大觀園抄檢等等,襲人更是一次不落。

套一句名記者的話,襲人姐姐完全有資格說:“當大事發生時,我就在現場!”

因為每次出事時她都在現場,所以襲人可以說是全書中,知道隱情最多的人。

正因為她知情太多,下場卻不壞,所以很多讀者懷疑襲人陰險告密——確實,她知道的事情,隨便哪一件泄露出去,都是人命關天。

按照常理,知情最多的人,最容易被人恨、被人滅口,可是很奇怪,襲人在書里的人緣卻是相當好。

主要原因在于,襲人給人們的普遍印象是“心地純良,克盡職任”。因為本職工作做得好,且待人比較溫厚,所以她得到了大家的信任。遇到事情,很多人不介意被她知道,比如鴛鴦和平兒,都愿意把自己的秘密告訴她。

而且,襲人還有一個性格上的特點,就是不愛多說話,也就是賈母說的“沒嘴葫蘆”。這種性格的人,知道十分,只吐露二三分,與晴雯這樣有一說一不管別人怎么想的性格截然相反。

賈母作為主子,更喜歡晴雯這樣的奴才,因為她言行磊落,沒有心機,容易掌控。而襲人這樣老實巴交不說話的,你也鬧不清她是裝傻還是真傻。

所以在賈母看來,晴雯這樣的奴才再嬌懶跋扈也不要緊,她的所有想法都瞞不了人。

而襲人這樣的,則必須表現得老實愚忠才能令人放心,稍有些與主子預期不符的言行,便會引起主子的警覺。襲人在元宵夜為亡母守孝,就被賈母指責為“拿大”。

可是多數人還是更喜歡襲人這樣的性格,因為她嘴巴嚴緊,就算機密事件被她聽了去,也不必擔心會被宣之于眾。

事實上,如果襲人能在賈府敗落后將自己的經歷寫成回憶錄,其中爆出的料恐怕是最多最猛的。


襲人得到了曹公額外的眷顧

襲人不但是知情最多的人物,也是重要角色中唯一一個能在四大家族敗落后全身而退的。事實上,她比書中大多數人都要幸運。

作為書中前八十回唯僅有的與寶玉有云雨情的女子,僅此一項,就足以讓無數讀者替黛玉晴雯等苦命女角吃醋了。

襲人雖是個奴才,但她與眾不同——她有一個自由平民的原生家庭,而且這個家庭是愛她、愿意贖回她的。相比之下,鴛鴦的父母兄長雖然同在賈家當差,卻并不能真正照顧她,甚至還要幫助主子說服她作妾,而平兒更是孤身一人,只能侍奉鳳姐。芳官晴雯等人要么沒有親人,要么被親人拋棄。而襲人,本身家境尚好,且在京城有房子,逢年過節還能回家探親。

因為自幼得到過疼愛,所以襲人自信自愛,知道自己配得上好東西。娘家因為賣了她而得以恢復元氣,家成業就,所以不需要她攢錢接濟,她可以隨便支配自己辛苦所得的財物。這一點,連趙姨娘和周姨娘都比不上。

于是,襲人養成了撒漫手的生活方式,這不但讓她自己日子過得舒服,更為她帶來良好的人緣。因為她不必像晴雯那樣為賭桌上一時的輸贏而喜怒無常,還可以施恩給手頭不便的丫鬟。

雖然沒能轉正成為寶玉正式的妾,但襲人是唯一一個真正與寶玉過上了幸福的夫妻生活的人。寶玉大約十三歲與她發生關系,到寶玉十八歲娶妻前,襲人作為唯一的固定性伴侶陪伴寶玉長達五年之久!如果這是一場婚姻,也不算是短暫的婚姻了。

她實際上一直在充當怡紅院第一女主人的角色,上邊的各房主子都是對怡紅院的需要有求必應的,下面又有那么多大小丫環任她差遣,即便是一個中等人家的少奶奶,也未必有她這樣的幸福。她的主子都信任她欣賞她,也沒有苛刻的公婆來轄制她,除了夫妻生活不能名正言順,其他方面都是稱心如意的。即便是后來明媒正娶的寶釵,因為賈府的敗落,也不可能過上襲人這樣舒服奢華的日子。

可以說,跟著寶玉能享的福,都被襲人享到了。

襲人有煩惱嗎?當然有,書中說她心中著實憂慮,這個憂慮,主要是來自寶玉。

襲人出身自由人,又長年擔任領班丫鬟,獨當一面。可以說,她奴才的外表下,生就了一個主母的靈魂。薛姨媽說她“和氣里透著剛硬要強”。寶釵覺得她“言語志量深可敬愛”。

所以,當別的丫環為討寶玉喜歡而縱容他瘋玩逃學時,她已經開始為寶玉的前途和聲譽憂慮了。所以她會小心翼翼地向王夫人表達了自己的關切,她在談話前也很緊張,因為這不是她這個身份應該關心和談論的問題。

鄒忌諷齊王納諫時說:“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古時多數妻與妾對丈夫的感情是有所區別的。平兒等人對丈夫都處在“畏” 的階段,而襲人卻到了“私” 的層次。

只有妻子才會奉勸丈夫為了前途而自律,而作妾的,只需要縱容和討好男主即可。襲人想這么多份外的事,搞不好王夫人可能會罵她忘了自己的身份,違信越權,妄談主人是非,就算不趕她出去,也會降職甚至調離怡紅院。

但襲人運氣不錯,她說的話正合了王夫人的心思。她得到了賞識,更令她喜出望外的是,王夫人肯定了她的準姨娘地位。

但是,王夫人這樣做,并沒有請示賈母和賈政,她也并不著急給襲人轉正,因為她要考察襲人一段時間,同時也不希望寶玉就此耽于女色,誤了學業。所以,襲人并沒有正式的名分。

雖然沒有名分,待遇可是全變了。

襲人的工資被調為姨娘待遇,每月二兩銀子一吊錢(晴雯只有一吊錢),成了怡紅院丫鬟中最大的財主。此外,王夫人還不定期地賞賜吃穿給襲人,等到襲人為母親奔喪,王夫人又授意鳳姐給襲人安排了一次姨娘規格的省親,讓襲人衣錦還鄉了一把。襲人母親去世,按例得到的撫恤金比趙姨娘的還高。

對寶玉許給自己的高級待遇,襲人曾評價說:“有那個福氣,沒那個道理,縱坐了也沒趣。”

可她后來寅吃卯糧地提前享受著姨娘待遇,也是一種不合理狀態下的享福了,當然,這是主子的安排,襲人自己也未必覺得多么“有趣”。但是最后,襲人是連姨娘也沒當成,那么這些提前享受的待遇,就算給她占到了便宜了。

襲人的幸運不僅僅是這些。

自從成為怡紅院事實女主之后,襲人主人翁意識越來越強了。如果不考慮地位,只講先進門者為大,那么她可算是寶玉的妻子,所以她開始考慮起下一個過門者的人選來了。

與寶玉關系密切的三個姑娘,都與襲人關系絕好。

湘云是襲人自幼伺候的,對襲人就像姐姐一樣。但是寶玉與湘云的關系也是親密非凡,湘云可以穿寶玉的衣服,寶玉大早上跑去找湘云洗臉梳頭,襲人為此還鬧了別扭,氣得寶玉要“焚花散麝”。湘云也說襲人“你不像從前待我了”,直到湘云訂親,她才恢復了正常態度,此前她是防備湘云的。

襲人不喜歡黛玉,不希望她成為賈家的人,連賈母提起來都說“我們家的四個女孩兒” ,包括了黛玉。而襲人跟探春談起二月有黛玉的生日時卻又不失時機滿懷深意地補上句,“就只不是咱家的人”。

不喜歡黛玉,一方面原因是黛玉太難侍候,她總發脾氣使性子,惹得寶玉一會兒唉聲嘆氣,一會兒尋死覓活,一會兒又突發中風幾乎送命,這種種不良結果最后都著落在包括襲人在內的丫環們身上,以后要是過了門還不定惹出什么事來;另一方面原因是,她是寶玉的至愛。

在寶玉錯把襲人當作黛玉“訴肺腑”之后,襲人說“神天菩薩,坑死我了”,寶玉拉她試云雨,她都不覺得被坑,但是聽說寶玉最愛是別人她才感覺被坑了。

襲人不喜歡黛玉嫁給寶玉,只能想辦法減淡寶黛的感情。她當然不能直接勸寶玉,那肯定沒用,她更不敢跟王夫人和其他主子說,那只會惹來更多麻煩。

她只能當著寶玉的面,與和自己關系親密、為人不拘小節,卻又和寶玉親厚而對黛玉有意見的湘云說兩句,湘云是客,他不好駁回,只能聽她們說黛玉的不是,總該有兩句能觸動他的心吧?

然而襲人她們三個的對話,偏被黛玉聽到了。這對襲人來講是危險的,要是換了鳳姐探春之類的,她早就不知要死上多少回了。

而黛玉,按說也該火冒三丈的,其實黛玉平日待她不薄,她和寶玉晴雯吵架還是黛玉一口一個“好嫂子”勸開的,而且因為寶玉的關系,黛玉平時與她接觸也不少,交情也不淺,就算她對黛玉有意見,也頂多在丫環圈里報怨兩句,怎能跟湘云傳閑話呢?

況且黛玉也不是好惹的,“心較比干多一竅”的人物。可襲人姐姐很幸運,趕上了“千載難逢虎瞌睡” 。那么聰明厲害的林姑娘,這次只顧感動寶玉對她的稱贊,渾然忘記此話從何說起。只是自己激動地抹著眼淚走開了,對襲人的背后議論完全沒有記仇。

有人說,襲人不喜歡黛玉是因為她反對黛玉的非正統思想、贊同寶釵的思想,所以會與寶釵結盟,鼎力支持金玉良緣。

其實襲人對意識形態并沒有太多想法,她甚至還打比方說如果黛玉勸寶玉讀書、挨了奚落一定如何大鬧,可見她根本沒意識到黛玉的思想與寶釵等不同,只是認為她脾氣不好。她根本在意的還是寶玉的感情傾向,有哪個少女不在意自己在愛人心中的第一地位呢?如果寶玉象對黛玉那樣對寶釵,她可就不見得會那么大肆夸贊寶釵了。

襲人不過是個丫鬟,她對寶玉婚姻的影響能力,不像讀者以為的那么大。況且,寶釵未必屑于與丫鬟結盟。襲人只是不希望黛玉嫁寶玉,黛玉之外,哪個小姐嫁寶玉都不會影響到襲人在寶玉心中的地位,所以金玉良緣是否成功,襲人未必那么在意。

賈母是了解寶玉的,她說:“寶玉將來也是個不聽妻妾勸的。”所以,襲人被逐,主要還是寶玉的意思,寶釵的支持和反對都是無濟于事的。襲人沒能力幫助寶釵嫁入賈府,寶釵也不需要處心積慮對襲人卸磨殺驢。

我曾經說過,《紅樓夢》角色中,曹雪芹最偏愛的就是黛玉,讓她擁有青春、美貌、才華、清貴的出身和詩意的生活方式,還讓她多病——幫她躲開和化解許多是非,不必做活或管家,脾氣不好大家也原諒她,寫詩酸點也沒人嘲笑“無病呻吟”。最妙的是可以在賈家衰敗前就死去,一來不用受貧賤之苦,二來可以在青春貌美時離世,給人留下永遠的美好印象,三來可以讓情人因為得不到自己而永遠懷念,其他的情敵再優秀也只能不戰而敗。

黛玉之外,獨得曹公眷顧的,就只有襲人了。她享受了大觀園里最美好的末世繁華、男歡女愛,最后還得到了一個溫柔美貌的丈夫,過起了世外桃源豐衣足食的生活。她唯一的失敗就是豪門愛情夢想的破滅。可是在萬艷同悲的凄慘世界里,這樣的結局已經算是幸運了。

襲人這個才不壓眾、貌不驚人、私德存疑的人物,卻在曹雪芹筆下得到了一個不壞的結局。

也許這就是這個世界的真相:太優秀和太邪惡的人,都不能善終,惟有那些平凡的人,雖無大奸大惡,卻也有為自己盤算的小心機;能對多數人和氣順從,也能對違背自己價值觀的事情說“不”;沒有超人的才干,卻能憑勤苦和韌性在濁世中謀生,這樣的人,當驚心動魄的故事發生時,并非主角的他們卻是最好的見證人;當命運的巨浪滅頂而來,他們才是最后的幸存者。

歡迎關注公眾號?? 憑欄望遠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