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畢業近10年,前陣子和好友翻看我大學時期的照片,她說,“雖然當時很青春,可我覺得你現在比從前好看多了!”
我回了句“彼此彼此”,她感慨,“以前總覺得被說成像學生是恭維,現在卻覺得,誰要說我像大學生,簡直就是說我土、丑、矬!老娘可比大學時洋氣太多、優雅太多了好嗎!”
我大笑表示贊同。
都說20歲之前的相貌是父母給的,20歲之后的顏值是自己修煉的,那,究竟什么決定了我們20以后的樣子呢?
穿著和打扮
大學里不懂護膚,更不懂化妝,經常頂著藍色的眼影,高光在眉骨閃閃發亮,簡直像個在迪廳跳舞的。和身邊素顏的同學相比,還覺得自己美得不行。
大學里不懂服裝色彩搭配,要么上身條紋下身星星把自己穿得像個花籃,要么黃色T-shirt紅色長裙遠遠看上去就是一道“番茄炒蛋”,還敢招搖過市。
大學里不懂運動是最好的美容刀,嘴上說著減肥,路邊攤吃得比誰都兇;說著鍛煉身體,卻連八百米都跑不下來。自我催眠“只是有“嬰兒肥”,再長長就會自動消失”,照片里一抬手在頭頂比心,腰間全是橫溢的肥肉。
總之,那個自以為散發青春光彩的自己,如今不忍直視。
工作后,漸漸懂得了好的妝容在于做減法,在于“無妝勝有妝”。一個光潔的皮膚,一個精致的眉毛,看似素顏的心機裸妝,分分鐘完爆那些“妖艷賤貨”。
《來自星星的你》千頌伊凌晨4點起床,讓化妝師用盡畢生力氣,畫一個看起來像沒畫的完美裸妝,不就是為了早上7點在鏡頭前說一句“我睡了美容覺,才不需要化妝。”
也漸漸懂得有花紋的衣服必須和純色搭配才不顯輕浮,懂得了黑白灰深藍等中性色讓人看起來高級。
微博紅人衩姐說,如果時光回到25歲,我會告誡那時的自己,“忘掉那些帶色兒的衣服吧!好好投資些黑白灰就對了!”
還漸漸懂得了好身材不會自動出現,流過的汗水和戒掉的零食,會化作一種叫“自律”的東西,給你自由。
李嘉欣曾說,“‘花瓶’這個稱呼已經跟隨了我20多年,可是,能做20年‘花瓶’的,也并不多吧!“
年輕時她或許會對這個稱呼在意,但40多歲時,這個稱呼儼然成了一種褒揚,她用自信的表情告訴大家,花瓶,我當定了。
感情和心靈
都說“婚姻是女人的第二次投胎”,我部分贊同。也許好的感情際會讓人獲得滋養,但真正能讓女性煥發光彩的,卻是那份豁達自由的心。
我最喜歡的女演員詹妮弗安妮斯頓,她跟布拉德皮特剛離婚的時候,整個人憔悴不已。一段失敗的婚姻,不僅否定了他們的愛情,還否認了她自己。
好在,她慢慢走了出來,搬了新家,繼續健身,開始了新的約會和事業。
她不僅僅是停留在記憶中那個《老友記》里的瑞秋,也不再被“皮特的前妻”這個標簽所困宥,當她放下偶像包袱演了《冒牌家庭》里那個滿口黃段子、瘋瘋癲癲的假冒母親時,我被她自然而大氣的美麗,驚呆了。
離婚后依然精彩的女性還有很多,王菲、妮可基德曼等等,你會發現她們之所以無懼婚姻的破裂,是因為她們有過好自己生活的底氣。
好的感情縱然可以澆灌花朵,讓女性擁有一種在家庭生活中油然而生的柔美,面對不合適的感情,勇敢的解放心靈,則更需要勇氣和信心,去對抗世俗的條條框框。
這種想清楚豁出去的心態,才是讓安妮斯頓們,越來越美的秘方。
見識和氣度
年輕的時候,我的外號“不高興”,總覺得世界對我充滿了惡意。
最尷尬的一次,我去商場買香水,和同學排隊交款時,我念叨,”這個牌子的香水好奇葩,人家都是30ml、50ml,它家怎么有個40ml的?“
前面排隊的女生扭頭看了我一眼,捂嘴笑了起來。
我一下火冒三丈,認為她在嘲笑我沒文化,我怒目直視,說“笑你妹啊!有什么好笑的!“
對方被我嚇了一跳,怯生生的說,”我……我沒笑你啊……“
現在想來,都是因為見識太少而底氣不足,生怕自己說的做的不妥,才有如此過激的反應。
只有弱者,才會渾身炸毛,迫不及待地保護自己。
年紀漸長,見的多了,懂的多了,心中逐漸充滿能HOLD住的自信。
對于自己不了解的事物,反而能夠平靜的說一句“我太土鱉了,都沒見過呢!”
是呀,我沒見過這個,但我見過別的。在某一方面無知,也并不能掩蓋我在其他方面的閱歷。
承認自己的無知,比不懂裝懂的執拗,好太多了。
后來好友和我聊天,形容我從前,“戾氣太重”,說我現在“慈眉善目,比從前看起來舒服多了。”
相由心生,你的心境決定長相,你的長相反映內心。
最后
周杰倫紅了之后上《康熙來了》,小S調侃他說,“人紅了連五官都會移位,你比以前帥多了!”
雖是玩笑,卻說明,成年以后的樣子,跟你的人生狀態有很大的關系。
你是每天下班以葛優癱的姿勢看泡沫劇,任年華逝去,還是在健身房揮汗如雨,仔細雕刻自己不完美卻獨一無二的身體?
你是被渣男逼成了潑婦,在日復一日的猜忌和爭吵中變得面目可憎,還是努力變成更美好的自己,等待一份適合的感情相濡以沫,不論單身、戀愛還是結婚,都保持心靈的自由?
你是在自己的小世界里洋洋自得,拒絕成長,早早死在畢業那年,還是努力經營事業,擴大自己的視野,讓自己去到更高的地方看風景?
每個因種著一個果,愿20歲后的你我,都能被人說一句:
“你比從前,好看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