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個建筑師大概都有這樣的一個成長過程,看了一個個建筑大師的設計作品后飽受啟發,勵志也要做一個有文化,懂哲學,高審美,被所有同行都贊譽有加,作品遍布全世界的超牛逼建筑大師。最好是像扎哈那樣前無古人后無來者,最次也得是名揚海外,獲獎無數,晚輩們都對他仰慕無比的知名建筑師。
可是,往往到最后這些人都會變成普普通通的上班族,并不是因為他們不努力,大師之所以是大師,我總結下來大概有三點:一是他們有天賦,這一點就唰掉了一大部分普通人,二是因為家庭經濟情況好,可以任由他們實驗自己的建筑理想而不用擔心生計,三才是因為他們非常努力和堅持。
現實的來說,缺乏第一點和第二點,你基本就與所謂的建筑大師絕緣了,太多人都放大了努力的作用,這個世界哪有那么容易成功啊!
我曾經也是這樣。
現在覺得,建筑師這個職業是非常容易讓人自滿和狂妄的。自以為自己讀了些高深莫測的書就比普通人懂得多,業主都是白癡,甲方都是傻逼,沒人懂自己的設計理念,明明是個天才卻要委身在現實的無奈里辛勤地耕耘著,殊不知自己能力有多淺,只能騙騙外行,真讓他和大師一起工作,還不是和大部分建筑狗一樣,只能畫畫圖罷了。
我很反感那些以為建筑師可以拯救一切的人,以為只要自己設計了一個美術館,就解決了當地的藝術教育問題,不會謙卑地放下身段,真正了解當地到底需要什么,不會去調研,拍腦袋決定一切設計要點,對他們來說,最重要的不是能解決什么問題,而是能否體現自己的設計思想。
我記得有一個網紅海邊圖書館剛被設計出來的時候震驚了設計圈,網上到處都是一片贊揚,先不說這個東西好不好,采訪建筑師的時候,問他為什么要設計這樣一個圖書館在海邊,他說:"我就是覺得海邊應該有這樣一個寧靜的圖書館,沒有什么人。"
后來這個圖書館成了網紅,人山人海,絡繹不絕,我只想問這個建筑師一句:"什么叫你覺得?你自己主觀覺得這會是一個寧靜的圖書館它就是了?"
這就是一個典型的以自我為中心的建筑師榜樣,名氣越大,給其他建筑師造成的負面影響也越大。可是往往我們的設計圈都以出名標榜自己,隨隨便便什么人都能當大師,太過急功近利,這卻又與整個社會的風氣相一致。
我一直記得大學導師和我說過的一句話:
"你們都喜歡做特別酷的建筑,效果圖里沒有一個人,仿佛你們的作品都是藝術品,你們都是藝術家,但是到了我這個年紀,更希望能在效果圖了看到孩子和家人,看到奔跑的狗狗和貓貓。"
設計只是手段,而生活才是目的。
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