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昵稱是“發憤的草莓”。
不少朋友第一感覺是想問:為啥叫這名字?
之所以取這個名字,是因為我乃80后。80后經常被戲稱為“草莓族”,據說是像草莓一樣“外表光鮮,一碰即碎”。我骨子里希望能改變80后身上的標簽,所以在草莓之前加了個“發憤”的形容詞。
然后,又有很多人經常把我的昵稱寫錯。
奮斗的草莓(錯T-T)
憤怒的草莓(錯T-T)
發奮的草莓(錯T-T)
發憤的草莓(對了-!)
所以我必須在這里重申一下,我不是“奮斗的草莓”,也不是“憤怒的草莓”,另外,也不是“發奮(上大下田這個奮)的草莓”,“發奮”和“發憤”意思差別不大,而我用的是“憤青”的“憤”,因為我覺得這個字夠激情、夠力度、夠逼格!
話說2014年底,我當了媽媽,完成了一件人生大事,但我總是感覺去年不止生了一個孩子。
因為我還另一個孩子。
我的另一個孩子,是我的“游樂園”——“幸福成長沙龍”。
它是在2014年6月份誕生的,7月份我給它注冊了一個公眾號,目前算是粵東首個關注個人管理、心智成長的分享社群。
一年多來,這個“游樂園”給我帶來了許多歡樂,并且找到了一群志同道合的“玩”伴。“游樂園”建成之后,除了去年10月份閉關(坐月子)沒辦法去玩,托了其他小伙伴承辦,其他的每個月份,我都會去那里“玩”一次。
在這里想跟大家描繪一下我的這個“游樂園”,看看有沒有小伙伴喜歡的,可以一起來“嗨”!
一、沒有喜歡的主題“游樂園”,那就自己建一個
我這個人有“三不”原則,分別為“學習不能停掉、工作不可低效、生活不要單調”。
沙龍的發起,特別符合我的第三個原則——生活不要單調。我不喜歡只是工作、生活兩點一線,不認為女性一定要整天只圍著奶瓶和尿布轉,我喜歡見識有趣的人,聽聽有趣的故事。
我是汕頭土著,因為我的爺爺的爺爺的爺爺就在汕頭這土地上,我也說不清我的祖輩來自哪里。我就認準汕頭這里了,根在這里。艾青的一句詩常常撥動我的心弦:“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
實際上,類似的成長組織在大城市早已遍地開花。只是在我們小城市里,文化知識共享傳播這方面的氛圍似乎比較淡薄。
一直以來,我不喜歡家鄉總被別人貼上“沒有活力”這樣的消極標簽。所以,心靈深處有個渴盼,希望能通過一個小組織給汕頭帶來全新的氣息。
正好這個想法在2014年初時被寫進了個人的年度計劃,也就自然而然地產生了。
二、為什么是“個人管理”主題
我建的這個“游樂園”關注的是“個人管理”這個主題。
所謂“個人管理”,就是讓自己能夠把各方面打理好,通過行動沿著所要的方向前進,從而達到人生目標的活動。
簡單地說,需要個人管理,是因為人的身上都會有人性的弱點阻礙我們通往人生的目的地。比如說,你有可能拿著手機一不小心刷個朋友圈,半小時過去了,回過神來,你發現真正應該做的事沒有做。比如說,知道的道理很多,卻總是沒辦法行動起來,依舊生活原地不動。
解決這些問題,都需要個人管理的原則、方法以及工具。
為什么沙龍會定位在個人管理主題呢?
(一)個人有受益
這要從3年前說起,那時候我開始深刻地思考人生意義,反思自己的心智水平,意外地發現在這個方面可以有如此博大精深的學問,而且還能夠形成一套體系,才慢慢地嘗試著梳理個人的管理系統,并且通過做時間開銷記錄(點擊查看)、年|月|周|日計劃與回顧、堅持每天寫活頁日記(點擊查看),使用番茄鐘提升專注力等等,提升了執行力,整個人感覺神清氣爽、心曠神怡,目標更為明確,心理更有秩序感,生活和工作更為條理化,至少不再是迷迷糊糊地過日子。
在這方面慢慢地有些心得體會,比如說我可以把近年來看過的有關個人管理類的書籍編成書單,推薦給喜歡的朋友。
最近,我也開始梳理這方面的心得體會和高效工具,希望能匯成一個專題,我給它起的名字叫“草莓榨智機”。
在其中,我認為在個人管理方面,是可以有多個系統的。下面是我按照自己的理解,做的一張關于個人管理系統的示意圖。
從大的方面講,每個人都會有目標管理、行動管理、知識管理這些大的系統,另外還會有其它小的系統。
如果你覺得難理解,那么可以把自己想象成一架飛機。
目標管理好比導航系統,告訴你“我從哪里來,我要到哪里去”,
行動管理好比控制系統,告訴你“我以什么形式去”,
知識管理好比燃油系統,能保障你有足夠的儲備能到達目的地。
這套個人管理系統讓我受益,我也希望把這份知識和快樂帶給更多的朋友。
(二)學校沒得教
雖然個人管理的內容很重要,如果不說不講,很多人都沒有意識到這種知識的存在,并且學校也沒有設這門課。所以我認為有必要在學校外,通過一個社群、一種社會化的學習方式來彌補這點不足。因此,我給沙龍定義的特色“學校不教的知識、個人提煉的干貨、落地可行的技巧”也體現了這點。
(三)尋找同路人
我建的這個“游樂園”,期待的是有心得的朋友站出來分享,好奇的朋友能到活動現場來聽聽,過一段時間,以往在場下旁聽的朋友也能開始愿意站出來分享。大家形成一種知識、技能互換的氛圍,彼此都能快速成長,發現原來自己也可以這么棒,在這里發現更好的自己,這樣,一群有共同愛好的朋友可以在一起“玩”了。
三、以前我們都“玩”了些什么
一年來,我們都“玩”了什么呢?
(一)“游樂園”是會移動的
第一二次是在線上利用QQ群視頻舉辦分享會,后來推廣到線下。目前,活動的主要形式為每月定期在汕頭舉辦線下分享會,所以“游樂園”是會移動的,活動地點不定,去過至悅生活、很多人咖啡館、里仁書吧、塔拉蘇咖啡館、青年會館、噢家民宅還有電教室。在活動中,也能體驗到不同地點的氛圍。
從第一期的2個人參加,到今年5月份最高峰是有44位朋友參與,把當時的活動場地坐得很滿,是在汕頭市科技館。
活動場地并不好找,主要是需要用到投影儀,很多咖啡館沒有配備這個,另外場地方的要價不能太高,畢竟是公益性質的。所以能夠用得上的活動場地面積通常也不會太大,由于場地限制,活動從今年開始一般都是篩選制的,不是報了名就來得了,像這個月在噢家民宅辦的,場地容納20位朋友參與,在選人的時候就讓我糾結了兩三天。
(二)成員分享為主調
每期活動,我都會提前3-4個星期,在公眾號上放出報名預告,接著會有小伙伴報名。
現場活動一般是3個小時左右,模式主要為沙龍的成員自發報名作為分享者,到沙龍一周年的那次活動,是邀請了達人分享,一位電視臺主播做了關于表達與主持的小講座。
分享者會圍繞主題進行準備,大部分都會準備PPT或圖片進行演示,用多媒體的形式表達自己的思想。另外,在現場活動開始前,一般會放和個人管理相關的視頻。
每一期活動之后,我都會寫活動紀實或心得,現在心得經常是由其他小伙伴主動撰寫而來的,那我主要是寫活動紀實,偶爾再加多一篇活動背后的故事。
我對時間特別重視,所以對活動也有個要求:不等候遲到的旁聽者,所以每次活動在分享者人齊之后會準時開始。
(三)多個主題不重復
沙龍分享的內容以“個人管理”為大方向,涵蓋了與個人管理相關的各種小項目。
在一年來的線下活動中,我們分享過的主題包括(前面六位數字表示年份+月份):
201408 我與閱讀
201409 我與分享
201410 時間與學習、生活、工作的拉力戰(時間管理)
201411 記錄,讓生活更美好
201412 再見,2014!(年度回顧)
201501 逆襲吧,2015!(年度目標的制定與執行)
201502 整理,你真的懂嗎
201503 知識管理的好幫手——云筆記
201504 個人管理主題閱讀
201505 天生我“財”必有用(理財專題)
201506 關于表達與主持的那些事兒
201507 養成習慣是一門技術活
可以截圖給大家看看當時的一些照片和分享者演示的PPT或圖片
比如,在最近這期關于習慣養成的分享中,像 @小黃鶯 的《如何堅持做早餐》 就講述了她如何堅持做美美的早餐的經歷;
@莫小安 分享了她的周末騎行習慣。
比較有意思的是201503期,當時我想要發起“云筆記”主題的分享,由我和其他兩位成員對自己熟悉的云筆記進行簡要介紹。巧的是,我們三人分別使用的云筆記各不相同,而且正好是國內三大主流云筆記:為知筆記、印象筆記、有道云筆記。我們把這三款云筆記軟件類比為三國鼎立,這樣的比喻是相當有意思的,而且還沒有看到有人這么提過。像為知筆記,沒有過于雄厚的背景,起步晚,但功能齊全且貼近民眾需求,猶如蜀漢;印象筆記是國外軟件的本土化,附屬產品非常多,勢力比較強大,猶如曹魏;有道云筆記,網易旗下的“富二代”,有父輩打下的堅實基礎,猶如孫吳。
這么多期以來,有不少讓我印象深刻的內容,比如以下3份發布在公眾號的——
《以終為始:寫好自己的年度劇本》(@悟空)http://suo.im/uk4y7
《我和我的手帳生活》(@陳曉曉)http://suo.im/o1k84
《投資品種大雜談》(@錘子)http://suo.im/tqyzh
還有其他一些干貨的分享,這里因為時間原因,就不一一展示了。
為了激勵更多的分享者做出更干貨的分享,沙龍引入激勵機制,從2015年4月份開始,每次都會以抽獎的形式在分享者中抽出兩名幸運兒,送出紙質書各一本。像最新一期送出的是這兩本:《這一生,靜待時光檢驗》和《不要讓未來的你,討厭現在的自己》。
四、大家“玩”得怎么樣
(一)“玩”出各種反饋和成長
說實話,每次線下活動回到家里都特別累,不想干其他的事情。但每回看到朋友們的反饋時,所有的疲憊都消除了。
因為我從大家的微信朋友圈、微博等平臺看到各種反饋和成長——
有的會給我發來感謝的話語(如下圖)。
有的會為了把沙龍辦得更好,給我提建議。
有的在活動后當天晚上就立刻寫了心得發給我(如下圖)。
有的把分享中學到的東西運用到生活和工作中(如下圖)。
把分享的能量在群上傳遞開去(如下圖)。
還有的朋友還在活動中認出了多年未聯系的老同學。(如下圖)
從他們主動發出的文字和圖片,我看到大家有變化,而且變得越來越好。我發起沙龍的初衷,正是想讓更多的朋友能夠在這里發現更好的自己,接近理想中的自己。所以特別開心。
(二)“勾搭”了各路有趣人
現在線上的各類微信群的分享特別火爆。而我想說的是,線下的分享活動有其獨到之處,是線上分享所不能比擬的,和聽分享會錄音的感覺更是有天壤之別。
就像球迷們看球賽要去酒吧那樣,擁有相同愛好的人需要聚在一起,可以交流,才有氛圍。當我們身在線下分享會現場,除了受聽覺的刺激以外,還有視覺和嗅覺的刺激,多感官的同時啟動與綜合運用,將會讓我們更有觸動,另外,活動現場可以與各種各樣的小伙伴面對面的聊天,他們是一個個看得見的真實存在,才知道原來生活還可以是這樣的。
一年來,通過沙龍,我看到了各種有意思的活法:品牌傳播者、國學能人、演講高手、手帳達人、導圖擅長者、愛畫畫的同齡人、騎行愛好者、組織讀書會的小年輕、樂于助人的攝影能士、愛學習的夫妻檔、做有逼格早餐的美女、參加半程馬拉松長路的男生、電視臺的全能者、IT技術高手、專注毛線花手工推廣的姐姐、自媒體路上的奮斗者、股市投資10余年的同齡人等等。
每期活動不一定都是汕頭市區人,還有潮陽、潮南、潮州、揭陽的小伙伴來過。其中也有特別讓我感動的事,比如有的人會特意換班來參加,有的是一個小時后去趕高鐵還特意過來聽一下,有的是先到汕頭市區的朋友家借宿為了參加第二天的活動。雖然說“游樂園”是我建的,活動是我發起的,活動預告和聯絡事項也是我在做,目前還沒有正式組建團隊,好在現在有不少小伙伴在活動中自愿協助,有的負責拍照,有的負責簽到,有的負責錄音等等,幫了我的大忙。
(三)凝聚成一個能量場
現在,我能感受到這個“游樂園”里凝聚著一個正能量場。
特別是對于以分享者的身份站到臺上的朋友們,我會設一個分享者微信群,邀請他們進來。目前,大家會在分享者微信群里互相討論交流,有誰在成長路上有點想偷懶了,其他人就會監督他,把他扶起來,一起往前跑。有人在職場上遇到困難了,在群上提出來,大家有空就會暢抒己見地給他出點子;沒事的時候大家就安安靜靜地做自己的事,不閑聊,有的今天讀了好書或者什么精彩的內容,也會在微信群里和大家分享。
然后我們成了好朋友,過年的時候還會發來祝福,到處充滿了暖暖的感動(如下圖)。
這就是我的“游樂園”,幸福成長沙龍。
我現在有點遺憾,是覺得沙龍的名字有點點土,幸福成長,略為俗氣或者說平淡,不夠有沖勁。
以至于有小伙伴第一次報名時,給我留言“但愿沙龍不只是關注孩子成長的內容”。一方面是她看到“成長”一詞,潛意識中認為成長是小孩子的事兒,沒想到成長也和成人有關系。另一方面,也可能由于沙龍的名字比較樸實。
現在回憶不起當時為啥起這名字,后來恍然大悟,可能因為那是我和我兒子(當時還在我肚子里)一起做的決定。通常情況下,民主決定的結果總是偏大眾化的,但接地氣。
那就一直這么接地氣吧!
此前,沙龍的每月線下分享是在汕頭本地。有的外地朋友反映無法到現場參加線下的活動略有遺憾。于是,前不久我在“蓮花”臺風天想出了一個“拆書戰隊”的活動,全國各地的小伙伴都可以一起來,只要你喜歡讀書。
戰隊有紀律,那就是進入戰隊的人,每周需要提交600字的拆書筆記,沒有完成任務的話,要么退出戰隊,要么可以發點紅包打賞隊友督促你,拆書戰隊的主要目的是培養大家堅持每周讀書的習慣。如果有喜歡的朋友,一起來咯!
最后,送上沙龍的簡介:
- 了解沙龍的活動內容,請添加微信公眾號gerenguanli(“個人管理”的拼音)
- 對個人管理不太了解的朋友,可以了解心智水平的GPShttp://suo.im/7yyuv
- 【汕頭幸福成長沙龍】往期活動回顧 http://www.lxweimin.com/p/366f0aa92789
- 了解沙龍的詳細介紹,請點擊豆瓣小站http://site.douban.com/241553/
- 【幸福成長沙龍】線下分享會往期PPT與錄音,請前往http://pan.baidu.com/s/199GKY
- 了解發起人 @發憤的草莓,請進入簡書目錄http://suo.im/worue
- 與發起人@發憤的草莓一起成長,請關注微博 http://weibo.com/2014study
- 沙龍一周年紀念圖文版:http://suo.im/l9ul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