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接觸了一個案例,一個媽媽向我咨詢女兒偷拿別人錢的事情。我是認識這個十歲的孩子的,我看到的這個孩子主動、認真、擔當、勇敢、自信,是個很出色的孩子。他的父母做生意,家里并不缺錢,為什么孩子還有這樣的行為呢?我從一般孩子的偷錢的心理去分析,比如控制很嚴,沒有零花錢,德育教育不足等,發(fā)現(xiàn)他們家都沒有那樣的因素。
我想到一個方向,就問他們:“你們家的孩子是不是斷奶太早了?”之所以這么問,是因為我想到斷奶早的孩子會因為口欲期未被滿足,而讓內(nèi)心有空缺。這個空缺會讓孩子用各種方式來填補。
比如有個朋友,自己出生沒多久,媽媽就懷孕妹妹了,因為媽媽沒有奶水而被迫斷奶。成年后,她根本無法抗拒美食的誘惑。雖然身材有些胖,理智上一直想要減肥,卻總是控制不住地沉溺在美食的享受中。
多年前我也曾經(jīng)歷過一個案例。那時我還在學校工作,一個初三的男生偷遍整層宿舍樓。他爸爸就是一個銀行的行長,媽媽知道此事的時候,坐地上崩潰地大哭說:“我們家會缺他的錢嗎?”這個孩子不缺錢,缺的是愛。父母陪伴不夠,內(nèi)心充滿欠缺感,他要通過偷錢,偷物來填補內(nèi)心的那個空缺。很多有不良行為的孩子,都可以從心理學的角度去剖析他行為的根源。
面對我的提問,這次向我咨詢的媽媽一愣:“她吃了三個月母乳就斷奶了?!边@就有可能造成孩子口欲期的需求未被滿足,造成內(nèi)心的空缺,她需要不斷地用物質(zhì)用零食來填補他的欠缺感。說到這兒的時候,媽媽忽然想起了一些事情,說這個孩子的書包里、抽屜里、柜子里,也就是在她房間里的多個地方都塞滿了零食。而且孩子特別喜歡喝奶,買一大壺奶,兩三天就喝完了。這也許正好證明了這個孩子在嬰兒期母乳喂養(yǎng)不夠,斷奶太早造成的內(nèi)心的空缺需要補足。
遇到這種情況怎么辦呢?首先就是接納孩子的行為,別急著下結(jié)論,說孩子出現(xiàn)了不良行為,說孩子品質(zhì)不好,說孩子不懂事等等。接納孩子的行為,并不是縱容孩子,而是在接納孩子的基礎(chǔ)上,探究孩子行為產(chǎn)生的原因。如果確認是因為嬰幼兒時期的欠缺造成的,一定允許孩子彌補。非常幸運的是,嬰幼兒時期的欠缺在青春期前期有一個修復(fù)期,大概在八歲到十一歲期間,他會通過一些貌似怪異的行為來補償。
比如斷奶太早的孩子到了這個時期會通過喝奶來補償,等心里的這種空虛感補夠了,這種所謂的喝奶怪癖也就沒有了。有一個孩子到了十來歲非要用一個奶瓶喝奶,不讓喝就鬧。喝了一個月,自己說:“夠了?!睆拇瞬缓攘恕5谴笕巳绻唤邮?,這種怪癖可能等到成年后他有了自主能力之后出現(xiàn)。
我有一個大學同學,很漂亮,氣質(zhì)很好,她所有的水杯全都是奶嘴的造型,喝水的時候就像對著奶瓶喝奶。這個行為的背后也有可能是嬰兒時期母乳喂養(yǎng)不夠的欠缺感在做補足。
所以,養(yǎng)育小寶寶的媽媽們,要盡可能地滿足孩子口欲期的需求,要堅持母乳喂養(yǎng)一年以上,不然會有成長風險,有可能給孩子的心理造成漏洞和空缺感。如果錯過了孩子的哺乳期,一定要做一個敏感的細心的媽媽,也要注意觀察孩子的行為,有可能孩子會用一些貌似怪異的行為來提醒父母自己需要協(xié)助,及時發(fā)現(xiàn)孩子行為背后的需求,協(xié)助孩子用正向積極的方式來補足心理的欠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