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三篇對柬埔寨暹粒的吳哥遺跡的游記,多次提到各種神話人物和神話故事,確實,在這樣的一個人文旅游目的地,游覽之前,對歷史、文化、宗教的了解非常有必要,在這里,我做了一些總結。
歷 史
早在第九世紀到第十五世紀期間,住在湄公河岸邊的高棉人,創建了堅固豐富的高棉文化。公元12世紀,遷都吳哥城,建造了那么多偉大的建筑。大概在1432年,整個吳哥城就被神秘地遺棄,也被人們遺忘,被樹林吞噬,消失在荒煙蔓草中。1858年,一個追逐蝴蝶的男人,亨利.穆奧(法國生物學家)在原始森林中無意間發現宏偉驚人的古廟遺跡,從此開啟了通向吳哥文明的大門。他說,“此地廟宇之宏偉,遠勝古希臘、羅馬遺留給我們的一切,走向森森吳哥廟宇,重返人間,剎那間猶如燦爛的文明墮入蠻荒。”
宗 教
最先信奉的是印度教,后國王阇耶跋摩七世改信佛教,建造了巴戎寺,留下了“高棉的微笑”。各處寺廟內隨處可見的各種雕刻,基本上是印度教的神話故事和神話人物。下面做一個簡單的列舉:
毗濕奴:維護之神,坐騎為神鳥迦魯達,有四只手,分別拿著神螺、神盤、神杵和蓮花。他的妻子是吉祥天女,攪拌乳海時從乳海中誕生。
濕婆:破壞之神,同時擁有兇暴和溫和兩面性,圣牛南迪為其坐騎。額頭有第三只眼,手持三叉戟、法螺等物品。
梵天:創造之神,也就是人們常說的四面佛,他的坐騎為孔雀(或天鵝),配偶為智慧女神妙音天女。有四只手臂,象征東、西、南、北四個方向,也象征心靈(右后方手臂)、智慧(左后方手臂)、自我(右前方手臂)、自信(左前方手臂)。極少被供奉。
阿普薩拉:攪拌乳海時海水中誕生的女神。
林迦:男性生殖器崇拜,通常被置于尤迦上。
尤迦:女性生殖器崇拜。
哈奴曼:猴神,據說是孫悟空的原型。《羅摩衍那》中率領猴子軍團參加戰斗,攪拌乳海時也是站在善神這邊,小吳哥第一回廊有非常精彩的《羅摩衍那》雕刻。
那迦:蛇神,攪拌乳海時,善神和惡神就是拉著那迦在攪拌,從而產生不死靈藥。非常常見,在各個寺廟長長的引道上通常可以看見,有5頭的,7頭的,最多看到過9頭的。
卡拉:攪拌乳海時的惡神,不死靈藥一口被他吞了,被善神一刀砍下頭,這時靈藥已經在脖子里了,所以只剩下腦袋長生不老,沒有身子,很多門楣上有他的雕像。
攪拌乳海:創世神話。乳海是誕生生命的地方,意味著乳汁養育生命。在毗濕奴化身大龜的背上背負著大曼陀羅山,兩側是眾神和阿修羅(和眾神對立的惡神),用那迦來回攪拌乳海,持續了1000多年,乳海中誕生了眾多阿普薩拉女神和吉祥天女,最終得到了不死的神藥。卡拉混進眾神隊伍,一口吞下神藥,后被眾神發現,一刀砍下腦袋,從此,只有卡拉只剩下了腦袋。這個故事在寺廟雕刻里非常普遍,隨處可見。在小吳哥第一圍廊的東面有一整面墻來描繪這個場面,非常壯觀。
阿修羅:各種阿修羅雕刻都很多,往往用很多頭很多手來表現魔王的法力高強。
《羅摩衍那》:印度教兩大史詩之一。阿逾陀城國王十車王的王子羅摩和妻子悉多被流放,魔王羅波那劫走悉多,羅摩與猴國結盟,神猴哈努曼神勇異常,在神猴哈奴曼及猴群相助下,終于戰勝魔王,救回悉多。但羅摩懷疑悉多的貞操,使她投火自明。火神從熊熊烈火中托出悉多,證明了她的貞潔。夫妻團圓,流放亦期滿。羅摩回國登基為王。小吳哥第一回廊的西面墻北側詳細描繪的這部史詩的戰爭部分。猴子大軍的刻畫十分細膩,有的場景令人捧腹。
《摩柯婆羅多》:印度教兩大史詩之一。史詩的作者,印度傳統的說法是毗耶娑(廣博仙人)。是漁家女貞信婚前的私生子。貞信后來嫁給福身王,生下兒子奇武,奇武婚后不久死去,留下兩個遺孀。福身王面臨斷絕后嗣的危險。于是,貞信找來在森林中修煉苦行的毗耶娑,讓他代替奇武傳種接代,生下了兒子持國、般度和維杜羅。此后,毗耶娑仍然隱居森林。目睹和參與了持國百子和般度五子兩族斗爭的全過程。在般度族五兄弟升天后,創作了這部史詩。但對毗耶娑的傳說已無可考證。小吳哥第一回廊的西面墻南側詳細描繪的這部史詩的戰爭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