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學習

副標題:個人知識管理精進指南,管理自己如何學習才能高效

一、什么是知識?(信息≠知識)

只有那些能夠改變你行動或者認知的信息才是知識。

【例】看到一篇好的文章點贊、收藏;看一本好的書,用筆記的信息并不是知識。

知識是能夠運用到生活中,改變生活的。

【例】郭德綱的相聲,如果聽過后,努力思考其讓人發笑的方法,并且用到日常聊天中,就會把這樣的“信息”變成“知識”。

低水平的勤奮,是由于沒有將獲取到的“信息”轉化為“知識”,此后就變成“我聽過許多大道理,但仍過不好這一生。”

結論:有用的信息,只有當被應運的時候,才會是知識。知識才是力量。


二、如何高效學習

【概念】

技術效率:不斷學習解決具體場景下問題的學習方式;(低效)

認知效率:在解決任務的時候,不僅掌握了解決的辦法,還弄明白這類問題背后的規律。(更高效)

高效的學習應掌握學習的方法和思路,應多花時間去研究事務背后的規律,從規律入手進行學習,效率才會更高。

上述觀點是建立在以下兩個假設上

假設一:大部分,復雜事務是由簡單規律構成的,可拆解成簡單的規律以掌握復雜的事務。

假設二:世界上各個事物之間的關系,不是簡單的因果關系,而是彼此相互聯系、互相影響的。

【概念】臨界知識

通過學習和掌握少數重要但是影響廣泛的規律,并以此建立的認知,應用在各個領域中,就能形成自己的跨界競爭優勢。而這些能夠在各個領域廣泛應用的重要基本規律,被稱為臨界知識。(如:復利效應、概率論、系統思考)

如果能夠在學習的過程中優先主動地掌握臨界知識,掌握事物背后重要的基本規律,那學習效率就會高得多。


三、如何掌握臨界知識

1、基本原則

清楚這些規律(知識)的可靠性(或需要驗證),以及了解其局限性。

優先使用“硬科學”—數學、物理、化學、生物;而社會學則屬于“軟科學”。

2、三個方法

①刻意練習

向這個領域一流的人學習他是如何思考與解決問題的,模仿、探索導師的解決問題的內在邏輯,而不是那些看得見的“套路”。去思考他這么做的原因,我為什么沒有想到,我的方法同導師的差別是什么。

【例】向領導學管理,不是學他具體怎么管人,說了什么話的,而是思考他為什么這么做,我為什么沒想到,我們間的差別是什么。刻意思考導師背后想問題的方式,將很快發現他解決問題的規律。

②反思

學習的本質是改變我們過去的假設的過程,因而在掌握事物規律時,需要我們去反思,去推翻原有的假設。

哲學老師說:“我們生活的真實世界,只是我們認識的真實世界,我們是活在自己的假設里,而不自知與察覺的”

反思的方法為:打破原有假設,跳出局限思維。從頭復盤,反復思考,把思考過程放慢(細細思考),對產生的結果的原因進行分析。反思的實質是對假設的校正。

反復思考、研究原有決策的依據、原因、及正確性。

③以教為學(為了不被人問倒,而努力充分地準備、學習、思考)

3、三個技巧

①記錄,為的是—有目的的組織自己的思想。(我現在正在做的事情,為的是寫好這份筆記,通過思考,以提升學習效率)

有效的記錄不是簡單的摘抄,福爾摩斯說,“看≠觀察”。

第一點,要記錄整個事情發展的過程;(全過程)

第二點,主動地記錄看不見的關系,而不僅僅是記錄流水賬。(需要有內在的邏輯思考的過程)

②定期回顧

防止遺忘

有些事件的因果閉環的時間較長,如果不回顧,則無法發現(意識到)正確的因果聯系和規律。

③付費學習

購買他人的時間,來提升自己的學習效率,減少自己時間投入,即高效。

獲得高質量(專家)的知識,也是提升效率的方法。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 《好好學習》是一本最近出的一本很有誠意和深度的書,看完這本書,會驚訝于成甲如此年輕的年齡能有如此的認知深度,但是看...
    鴻波微瀾閱讀 2,245評論 0 3
  • 簡介 因為認知的不同,人們活在各自的平行世界里! 這本書是成甲打磨三年的力作,值得一讀,干貨滿滿,剛開始豆瓣評分高...
    大雄作品閱讀 1,332評論 6 11
  • 看完本書最大的驚喜是它承接了查爾斯·范多倫的《如何閱讀一本書》。 理由:查爾斯·范多倫雖然也提到了閱讀的深層意義:...
    品牌研究的西西閱讀 4,750評論 0 13
  • 清明+三月三的假期,連在一起就有七八天的時間,4月1號突發奇想,何不組隊自駕去旅行? 愚人節當天就組成四人組,我要...
    賴床的小妞閱讀 229評論 0 0
  • 分享的書籍叫《精要主義》,作者是格雷戈·麥吉沃恩,致力為個人和企業簡化繁瑣復雜事物的咨詢顧問,幫助他們專注于最重要...
    立爽閱讀 374評論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