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個全民學習的時代,無論是00后、90后、80后甚至70后,每個人都在想拼了命地學習,每個人都盼望著通過學習得到逆襲,讓自己獲得成功。
然而,當我們離開了學校,不在有老師事事都能教的時候,我們該如何學習?我們是否具備了自主學習的能力?想學的任何東西是否又都能自己學會?
今天精讀《把時間當作朋友》第四章—學習,李笑來老師就深入提到了這個自學能力。
李笑來老師提到的自學能力,分為四步。
第一,閱讀。自學能力的基礎技能是閱讀理解。
閱讀,不僅僅是讀書而已。在這一步,我們還應該具備甄別信息的能力,我們想要學習的主題,應該怎樣選擇教材、書籍或者課程。另外,你還需要具備總結和提煉的能力,同主題下,每一本書可能都會有各種不同的觀點,哪些適合自己,如何內化,這些都是閱讀后需要提煉的。
第二,檢索。檢索能力是建立在相當熟練的閱讀能力之上的能力。
建立自己的知識庫,讓自己的知識能找得到。我覺得,除了用印象筆記之類的工具外,更重要的,是形成我們自己的認知體系,然后遇到問題,自然而然地在自己的認知體系里面檢索,躺在印象筆記里面,就算分類多么清晰,能發揮的作用也是有限的。
第三,寫作。寫作能力在自學能力中占據著重要的地位。
寫作其實是一種輸出,也是自己的一種總結。只有當閱讀和檢索達到一定的水平,才能輸出屬于自己的文字觀點。寫作還可以幫助我們系統地提升整個能力。
第四,實踐。實踐能力是自學能力最終能夠轉化為真正價值的根本。
學了不用,更多的知識都無法為自己所用。只有行動行動再行動,知識才能真正變為能力。
除了李笑來老師提到的以上四點,在我個人學習的過程中,還有幾個能力,我覺得會影響我的學習效果,包括專注力,時間管理以及思考能力。
專注力,是指你能專注于一件事情多長時間,而專注力,是可以鍛煉出來的。我們是否都試過,做著手頭的事情,腦袋里卻無緣無故想到別的地方去了,專注力缺失會影響到我們學習的成效。
時間管理,是人人必修的基礎課,時下大家都很關注的課題,幫助我們更高效地運用時間。
思考能力,怎樣才可以擁有邏輯清晰并嚴密的思維,這就體現了每一個人的思考力。《自控力》的作者也提到,我們大腦和身體其他部分肌肉一樣,是可以通過后天訓練來得到增強。既然可以訓練,那么就有相對的方法論,書中也給了一種訓練方法,有興趣的伙伴可以進行速度或精讀。
以上是我在自己學習過程中的一些體會,接下來我會就自己缺失能力再列出明確的書單,進行深入的學習。我相信,通過不停地鍛煉和反思,我們的學習,會越來越有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