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年接觸了一些海歸人士,其中有很多是我同學。他們大都是高中或者大一送到歐美國家留學生活的。也許自己的敏感,也許很久沒見,我感覺在這些人身上自信,快樂,外向都比國內同齡人強。和他們以前在國內的狀態也是天壤之別。我在想是什么讓他們變得自信,快樂,外向。固然有外國生活方式,思維方式等原因,更重要的是和他們國外教育背景有關。
下面分析我理解的西方教育的優劣。
西方教育優點是重實踐,討論,鼓勵。實踐,就是親身操作,自己親身感受的事情,往往記憶深刻。有利于與理論結合。討論,西方學生和老師可以經常討論,怎么樣才能討論,首先要發問,要質疑,而學生發問,質疑的過程,本身就是對思維的鍛煉。有利于形成自己的思想。而老師的解答更能讓孩子對知識加深印象。鼓勵,記得一次外教英語課時,外教頻繁的對我伸出大拇指。我頓時感到高興,信心大增,學習英語更有興趣。這說明鼓勵能讓學生信心大增,興趣大增,膽量大增。
任何事物都像硬幣有正反兩面性。外國教育也有缺點,最大的短板就是不重視基礎理論教育,效率低,成本高。據報道英國數學很差,學生連簡單的小學數學都不會。我們都知道萬丈高樓平地起,地基不牢地動山搖,基礎差,會讓效率變低。現實工作中,遇見基礎的障礙,往往又回到基礎學起,而這基礎的學習,又是碎片化的,這樣工作效率一定低。
西方不重基礎理論教育結果,往往形成金子塔式的人才模型,那些自學能力強的,經濟基礎好的,可以請到家教補習基礎,很快拔尖。而大部份人在金子塔底端徘徊,形成層次分明少數精英階層,和廣大的平民階層,不利人才合理分布。成本高,西方教育重實踐,而實踐成本又高,舉個例子,美國一大學,學金融的,學校給每個學生一筆錢去華爾街做股票。做完再回學校上課,而這些錢都最后都砸向學生,增加了學生的成本,讓學校成為富家子弟的天堂,廣大的平民只有選擇成本低,或者貸款上學,增加了學生畢業后經濟負擔。
分析西方教育的優劣,為了比較我們教育的優劣,從而達到取長補短,提高中國全民文化素質的目的,西方的教育的優點是我們弱點,而我們優點是西方弱點,怎樣結合,由于我國人口多,人均經濟水平低,想完全走西方那套精英型教育路線不現實,也不利于生產力的發展和人才合理分布。
可以先做出一點變化,比如說老師多鼓勵學生,少批評學生,就算批評也可以換種不傷害自信的建議,這就要求提高老師的素質,轉換思想,加強老師的培訓。
我們現在的大學實習完全集中在大4,教育部能不能考慮從大一開始就選擇一定時間實習,
改變學生思維,提暢鼓勵學生提問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