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總有一場情深意長的雨,落在清明。這天地間的淚水,總會喚起思念和緬懷之情。
又是一年清明節,這是父親離開我們的第三個清明節。父親在的時候,清明節對我們來說就是個插柳煮雞蛋吃的平常日子,父親不在了,這個日子就成為我們最重要的日子——祭拜父親的節日。
今天早上,天陰蒙蒙的,路上被夜間的小雨打濕,目之所及,天地之間,仿佛籠罩著無言的情緒。
我和姐姐妹妹陸續回家,我們準備了父親愛吃的飯菜,水果和點心。和往常一樣,我先回去做飯,妹妹回家打掃衛生,等著姐姐趕回來,一切都和父親在的時候一樣。
今年的清明節,我沒有和往年一樣夢到父親。我想,這表明老人家安息于天國,一定是很開心的。
那里應該也是繁花似錦的春天,他一定也喜歡漫步于鄉野小徑,小路兩旁的草木也一定是蔥蘢的,盛開著的野花隨風搖曳,空氣中也一定彌漫著泥土的芬芳……
我想,老人家一定是對我們很放心了。因為無論在哪個世界,他都會用他的恩德庇佑著我們,感知著我們。
他最牽掛著的母親,自己非常獨立,家里的一切都還是父親在的時候的樣子,母親維護的很好。父親親自開辟的小菜園被母親種著各種小菜,每到春天,小院生機勃勃的,還是父親最喜歡的樣子。
我們幾個也都盡心盡力的照顧著母親,吃穿用度讓母親應有盡有,不管誰,只要有空就回家陪伴母親,就連大洋彼岸的弟弟,也時常飛回來陪伴母親。父親放心了。
我們各自也都過得很好,孩子們都長大了,上學的,工作的都非常優秀,父親放心了。
尤其是,我最想和父親說的一件事是,我馬上退休了。
父親在的時候,最喜歡和我聊工作中的事,父親是至真至純的人,一輩子喜歡孩子,做了一輩子小學校長,沒有站夠講臺。父親很是多才多藝,唱歌,繪畫,寫字,寫作無所不能,雖是校長,但凡事親力親為,尤其是從來沒有離開過教學一線。
父親是個很有情懷的老師,這點和我很像。記得我在寫完《一起走過的路》這本書的時候,我拿給父親看,這本書是我寫給班里63個孩子的文章,每人一篇,合集而成。父親讀完后對我說:我做了一輩子老師,做的也還可以,但是沒有你做的好。
他說:你做的最好一點是有這么多家長和學生和你很親。
父親從來不關心我是不是優秀教師,有沒有取得什么榮譽,有沒有晉升職稱,只喜歡和我談教學,談學生,談讀書,談寫作。這么多年,我和父親從來沒有交流過彼此取得過的榮譽,直到整理父親的遺物,我才發現,父親有那么多的證書,他是個優秀的老師,更是個純正的老師。我想,這點我們爺倆也很像。
但是,父親每每看到我很疲憊的樣子,每每看到我的滿頭白發,就會對我說:班主任不要做了吧,現在的孩子不好管,不要操這個心了。
父親夸贊著我又心疼著我的矛盾心理讓我明白:父親最想要的還是他的女兒能夠健康和安好。
今年清明,我最想和父親說的就是:爸,我快要退休了,你放心吧,從此,再也不用操心工作了,再也不用那么疲憊了,再也不用起早貪黑了,再也不用餓著肚子上班了。
來到父親墳前,輕輕撫摸墓碑,內心那么溫熱。小心翼翼地清理著父親墳頭的荒草,看著新的小草在荒草中萌發,父親的音容笑貌又在眼前映現,他笑瞇瞇地看著我和姐姐妹妹們,很是滿足和幸福。
他曾經有那么多的擔心,是啊,他唯一的兒子遠在異國,在農村,出嫁的女兒不興上墳。雖然他沒有明說過他的擔心,但我們明白他的擔心什么。
我清楚的記得:那年清明,他最后一次拄著拐杖,領著我和妹妹去給爺爺奶奶上墳,當時他什么也沒有說,我和妹妹明白,他是讓我們記住爺爺奶奶,大娘大爺的墳頭。
父親走后,我們沒有顧及那么多的風俗,在我們的心里,我們始終認為:“孝”就是最大的天理和風俗。我的父親,無論是為父,還是為師,他的無私的付出和偉大的品格都值得我們做女兒的打破任何風俗去緬懷和紀念!每一個應該上墳的日子,我們都沒有讓父親失望,他老人家放心了。
清明節,在這樣一個特定的日子里,給父親祭拜,同時,作為一個知天命之人,也來參悟人生的意義。我和姐姐說,自從爸爸離開我們后,我就再也不害怕死亡了。姐姐說,死亡是生命最后的歷程,也是最美的終點站。
是的,父親的一生是完整的,也是完美的。只要好好活過,天堂就是人最美的歸宿。
我們唯一能夠做到的就是珍愛眼前人,珍惜眼前事,珍愛自己,好好生活,找到內心的清明,寧靜與滿足。
清明節,愿父親在天之靈安息!愿我們將思念沉淀為內心的清明與淡然,積蓄和萌生新的力量,奔向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