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門——人間世
文/蘇易子
01
早上老公送完兒子回來跟我說:“咱家上面xx醫院出事了,病人家屬正在鬧事,聽說是有個產婦剖腹產死了,才三十多歲?!?/p>
我聽完,就覺得很難受,因為我也剛剖腹生了我的女兒,到今天才45天。
或者這事兒不賴醫生,意外隨時都有可能發生,砸到誰頭上,誰就得受著。
家屬不能接受,在醫院鬧,出了事誰也不愿意。
我心疼那個孩子,媽媽把他帶到這個世界,他卻連一眼都沒有看過那個為他出生入死的母親。這世上就少了一個用命疼他愛他的人。
心疼那位母親,連孩子的面兒都沒見,都沒來得及抱一抱她用命換來的寶貝,就永遠的離開了。我想她一定會化成天上的星星,照亮孩子以后的路,默默的陪著他。
我問老公,我進手術室的時候,你怕嗎?
老公跟我說,手術前一天晚上醫生跟他說了一堆手術可能出現的突發情況,大概有十幾條,什么羊水栓塞、胎盤黏連、大出血等等,醫生告訴他緊急的時候可能會摘除子宮,又特意問了他這是第幾胎,甚至告訴他一旦出現羊水栓塞生還幾率極低。
醫生說的這些話,他緊張了一個晚上,一宿沒睡。
因為我自身體質不好,他份外害怕。
慶幸的是,我順利的生下女兒,女兒很小,只有六斤,哭的聲音也很小,一個病房住了三個產婦,別的小孩兒哭的時候基本上就聽不到她在哭了。
對于生孩子這事兒來說,不管是順產還是剖腹產,我可能住院的時間確實有點長,以至于每次護士換班的時候,都要奇怪的問12床怎么還沒有出院,我只是無奈的笑笑,我比誰都想出院。
可是切口三天就液化了,刀口好不了,必須要進行二次縫合。
我的這個月子基本上是在醫院度過的,醫院條件太差,孩子出生后5天婆婆就帶著孩子回家了,老公一直在醫院陪著我,陪著我每天清洗傷口,換藥,等待二次縫合。
我至今還記得那種痛楚,第二次縫合刀口的時候,沒有打麻藥,縫了四針,期間一針線斷了,又重新縫,相當于是5針,后來我自己看刀口,才發現剖腹產手術也不過是縫6針,我生生的受了,縫完以后我一個人躺在產房的床上大汗淋漓,嘴唇被咬的青紫,我覺得有些發咸,是出血了。
過了許久,仿佛有一個世紀,我掙扎著起來,老公扶著回到病房,躺了一天,一句話都沒有說,就那樣躺了一天,仿佛用完了我的全部力氣。
我一直記得他握著我的手,紅著眼睛,一直握著,沒有放開。
我知道這些疼、這些苦,風風雨雨,都有這么一個人跟你一起疼著、苦著,用盡力氣幫你遮風擋雨,心里很踏實,真的,有底氣,知道自己有人疼。
每天清洗傷口的時候很疼,生縫的時候也很疼,真的很疼。
但是都過去了,我的孩子平安無事。
只因為我的孩子平安無事,我原諒了所有的苦痛、所有的委屈。
02
我在醫院住著的時候送走過很多媽媽,其中有幾個我記得特別深刻。
吳嬌,25歲,是半夜三點來醫院的,來的時候已經破水,距離預產期還有十多天。
第二天一早,病房里就擠滿了人,吳嬌的父母、公婆、爺爺奶奶甚至姨媽、舅媽都到齊了,本就擁擠的病房,一瞬間連下腳的地方都沒有了。
這么多人,都到了,獨獨沒看見吳嬌老公。
上午九點左右吳嬌開始肚子疼,大概是快要生了,蜷縮著身子,抓著床欄,疼得哭了出來。吳嬌的媽媽和婆婆幫著她順氣,準備了紅糖水;爸爸去醫院底下的超市買了紅牛和巧克力,一會兒進產房要用,補充能量,好使勁兒。
我跟吳嬌歲數相近,跟她聊著,希望能分散她的注意力,減少一些疼痛。
吳嬌的家人都忙出忙里的忙著,唯獨吳嬌的老公最多就是在病房外透過玻璃著急的看看,并不進來。
后來,我才知道,原來吳嬌的老公今年找人算過命,算命先生說了,今年不能進產房,否則會有血光之災。
吳嬌一直疼到下午五點多才把孩子生出來,是個女孩兒,母子平安。
這一胎是吳嬌的第二個孩子,第一個孩子在三個多月的時候胎停了,還好這一胎順順利利,孩子好,就好。
03
晚上大家休息的時候,聽見醫院走廊里人聲嘈雜,仿佛有人在吵,有人在哭。
女人一多就會很八卦,吳嬌的母親自告奮勇,我出去給大家看看到底怎么一回事。
過了一會兒,吳嬌母親回來了,一臉惋惜告訴我們,七點多一個產婦生的孩子是腦癱,好像生的時候缺氧了,也好像懷的時候就有問題,生下來都不會哭。
家屬說是醫生的責任,沒有及時生產,導致孩子缺氧,一直在鬧事。
走廊里的吵鬧聲一直到晚上一點多才漸漸安靜下來。
第二天一大早就像炸鍋了一樣又開始鬧了起來,請了兒科的專家下來會診,醫生的建議是放棄治療,沒有必要白白浪費錢浪費精力,家屬卻希望醫院能給予賠償,雙方吵來吵去,誰也沒有在意產婦的心情。
最后結果還是放棄治療。
對,放棄治療。除了孩子的母親,沒有一個人愿意在這樣一個沒有希望的孩子身上再付出什么,包括孩子的父親在內。
我不知道說什么,我拉住床簾,一個人閉著眼睛流了一會淚,耳邊還是大家吵吵鬧鬧的聲音,不是自己的事情,才可以這樣輕松的談論。
針沒扎在自己身上,永遠感覺不到疼。
我流淚,為了那位素未謀面的可憐母親,為了那個才來到這個世界便已被放棄的孩子,為了我自己,為了每一個母親。
我做了母親以后,心就特別軟,連眼睛也變軟了。
孩子總能讓這世界柔軟起來。
每一位母親都值得尊重、值得愛。
04
吳嬌是順產,但是做了會陰側切,住了兩天就帶著孩子出院了,走的時候我們互相留了微信,約好出了月子一定聚一聚。
吳嬌走了以后住進來一位40歲的大姐,大姐姓周,我一直叫她周大姐。
周大姐的女兒已經18歲了,現在國家放開二胎,周大姐夫婦兩人一直希望能生一個兒子。
辦好住院以后,周大姐囑咐女兒趕緊回去,快要高考了,要好好準備,不能耽擱了。
晚上閑聊的時候,周大姐特幸福的跟我說,這一胎是男孩,三個多月的時候就照B超看過了,醫生是熟人,錯不了,這一胎生對了,總算給老周家留了個后。
周大姐人到中年,本來就有些胖,加上懷孕,還是男孩兒,孕期就一直在補,臨產的時候就有200斤+了,血壓又高,到預產期還沒發動,醫生建議住院觀察,不行就放藥催產,但是不建議剖腹產,一則年齡偏大,二則大姐太胖了,害怕傷口縫不好。
住了兩天,周大姐終于有動靜了,那天一家人都著急,等了這么些年,才等來這么一個寶貝疙瘩,大姐早上就進待產室了,直到下午周大姐的婆婆一臉不愉快的抱著孩子先出來。
我看臉色不對,以為周大姐怎么了,原來這一胎生的還是女孩兒。
過了半晌,周大姐躺在手術床上被推回病房。
我驚了,不是順產嗎?怎么是在手術床上推出來的?
周大姐生產過程不順,孩子頭太大,壓根兒生不下來,連手術室都沒來得及上,醫生直接在產房把孩子剖了出來,孩子出來以后告訴周大姐生了一個大胖丫頭,大姐當時就崩潰了,怎么可能是女孩兒,一定是弄錯了,自己明明檢查過是男孩兒。
第二天周大姐才醒過來,一醒來就哭了,眾人怎么安慰都沒用,也不給孩子喂奶,只是躺在床上,偶爾疼得悶哼兩聲。
本來開開心心的一個事情,最后弄的一家人都不樂意。
躺在嬰兒床上的那個小肉團子,哪懂得大人的這些心思,依舊睡得像個天使,干凈的一塵不染。
05
我到現在還記得,我在手術床上躺著,看著護士抱著那個瘦小的渾身胎脂皺皺巴巴的孩子,我笑著哭了。
因為你從媽媽肚子里一出來就哭了。這代表你活了,你是平安的。
從今天起,媽媽給你一個名字,給你一個家。
你是媽媽的救贖。
謝謝你,你帶來了春風,化成春雨,滋潤了我所有的傷痛,帶給我整個春天。
謝謝你,我的孩子,我的兒子、女兒。
媽媽愛你們。
Ps:這篇文章在醫院就想寫了,但是沒辦法寫不了,出院以后回家又開始高燒、咳嗽,一直躺著,期間想了許多,還看了兩本書,因為我實在閑不住。直到今天才斷斷續續把它寫出來,愿每一位媽媽都能幸福,愿每一個寶寶都能喜歡這個世界。因為母親,這個世界就值得我們溫柔相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