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又出了一款霍元甲的電視劇,《萬里長城永不倒》粵語歌用普通話唱的歇斯底里,我聽著感覺怪怪的:這幫人吆喝的“自強不息”,我感覺起來就是:越自強就是因為越自卑。
自強的意思和和“依賴”相對。
做人的修行要靠自己努力的部分,叫自強。過度自強叫,叫啥來著…比如自強不息?
做人修行由外力幫助完成的部分,叫依賴。過度依賴叫因人成事。
伸手黨一詞,我第一次體會是這樣的。我在2012年左右,在一個電腦硬件QQ群里,發了一個問題求助:一款英偉達的顯卡和AMD的顯卡,顯存大小一樣,顯存帶寬一樣,但是AMD的那個頻率稍微低了點。但是那款可以過載超頻,達到英偉達的那款顯卡的頻率。這樣雙方參數就一致了。但是英偉達的價格比AMD的貴了一倍。我說這是為什么?
群里的段子手說:顯存大小,頻率,帶寬都是好比女人身上的衣服。比如LYF,羅玉鳳穿的很華麗的衣服,和劉亦菲穿的樸素的衣服,你會選哪個?顯卡的關鍵是運行核心。核心的芯片組的款式才是顯卡性能的關鍵所在。我被這段子震驚了,我又問了一個問題。然后我感覺我想通了,沒必要去查了,但是我字沒發出去,群里人說你自己去百度。然后我接了一句,:算了不查了。
然后群里人開始說伸手黨真討厭。只知道問,不知道自己去學習,百度,研究。我當時就震驚了,被人一群人當伸手黨教訓了一頓。
我竟無言以對…這個就是伸手黨的意思。
在生活學習中,會遇到各種各樣的未知的事,這個是客觀的。遇到不懂的事,第一本能還是問別人。但是這個時候要忍耐一會,先自己研究一下,9成的事都會有答案。如果沒有自己研究過,問別人也不知道問題要怎么描述。后面即使收到的答案,自己也解讀不了。
凡事自己先研究一下,會提高自己的學習能力,改善學習習慣。如果做一個伸手黨,自己止步不前,而且被人討厭。最后自己失去了獨立思考的能力,萬劫不復。
再說因人成事。
畢業之后,會根據不同的環境決定自己的路途走向何方。往哪走其實都能到終極,但是努力的方式錯誤了,事倍功半,事倍功零都是有的。比如少部分的人,把大部分的精力花在領導身上,無論思考和辦事都是順著上司的意,而自身的專業的能力學習處于次要位置。時間幾年之后,發現自己長進有限,但是已經錯過了黃金學習時期。一旦失去了領導的關照,多年的努力化為烏有。
這個只是大致的舉例。
另外一種方式的人,從入職開始,想的就是提高專業和業務能力,為下一步跳槽做準備。沒必要溜須拍馬,在單位混的進度慢呀。學習專業知識辛苦呀。能力上來了,領導看不出來呀。你這么牛逼干啥呀,就你能啊,要上天??!
以上兩種人,差不多3年后會產生巨大差距,而且因人成事的人,未來的路要換方式的話,需要幾倍的努力的重新學習專業知識。春江水暖鴨自知。不是智商的差距,不是努力程度的差距,是方式上,犯了因人成事的“錯誤”。
這個也不能叫錯誤。說不定溜須拍馬的先上天。
有的小伙伴,一直在等待著有“貴人”提攜,等待飛黃騰達,他一等好多年。曾經有個深圳的工程師找我推薦一個修船技術員。該工作的類型需要在南方上班,工作內容也比較辛苦緊張。我搜索了一圈小伙伴,找到了那個等待飛黃騰達的哥們。他能力可以,不過他放棄了工資翻倍的機會(不是這新工作崗位牛逼,是小伙伴實在是工資太低…,幾乎小伙伴們里最低),還在繼續等待未知的貴人,更輕松的職位機會來臨。
以上都是我瞎掰的。其實大家混江湖,誰比誰牛逼啊?
我個人的意思,希望小伙伴們盡可能的多多獨立思考,少做伸手黨。
主體路線上,不要因人成事。
這些細節,看起來非常的不起眼,非常容易被忽視。因為身邊實在是太多的例子。
不愿看到小伙伴們他日萬劫不復。
有貴人提攜,這樣的事是存在的,但是不是在因人成事的基礎上。
打鐵還需本身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