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最初拖著一個笨重的行李箱,只身踏上這個城市,到如今拖家帶口,安身立命,回顧住過的地方,竟換過七八次。租房,對于北漂來說,也幾乎是難以避免的。梳理這幾年來住過的地方,每一處都是歷練,是一段值得紀念的小時光。
1.
第一次住的是一間不到六平米的蝸居。之前通過在其他城市面試認識的朋友,聯系上了她的一位即將在北京這家公司入職的校友,他也在北京找房,短信里委托他幫我也看一看。
下火車后一路輾轉,約在一家吵嚷的超市門口,正對著天橋,兩邊都是小攤小販,夜晚格外熱鬧。過天橋,穿過水果鋪、麻辣燙、臭豆腐、衣服涼鞋的短巷,來到一棟高樓里,就是我即將住的地方。
出了電梯后七拐八拐,穿過窄小的過道,路過幾個房門,來到一扇小門前,里面放了一張一米寬的單人床,床頭橫放著一個能放下一臺臺式機寬的小桌子。這好像就是房間的長和寬了。房間里還有個小凳子。應該還有臺電扇吧,否則無法想象正值盛夏,沒有窗戶是怎么度過的。公用洗手間也很小,要出門轉兩三次,有臺洗衣機,不知多少人混用。
對當時怎么解決洗澡問題的已沒有概念了,更沒有廚房的印象。下班會在樓下買點吃的。每天都會去超市避暑,房間基本沒有隔音,聽見的聲音比見到的人面要多。
這是那位同事留下的房間,他住了兩三晚,當天搬到超市后面的高樓里,仍是同一個房東阿姨,她在天橋兩邊有很多出租房。一個多星期后,我也是通過她搬后面的另外一棟樓里。
2.
第二個樓要老舊一點,16層,電梯會在降到一層時無法正常開門,按二層然后從樓梯走下去。人總是很多,每次都遇到高峰。
打開房門,左手邊是洗手間,燈光昏黃,實際上到處都不光亮。洗手間并排的是一個上鎖的門,后來才發現那是個廚房改造的房間,里面僅能放下一張床。右邊是一南一北兩個房間,北邊是暗廳隔間,上方有一扇小小的向著過道的窗。穿過過道往里走,是間帶陽臺的主臥。房東把我帶到那個靠北的房間,就是我的住處了。
里面有一張1米2或1米5的床,一張老式寫字桌,一臺大屁股的電視,一把椅子,床邊一個簡易的衣柜,電扇。
下班回來可以看電視看書,那會還沒連網。我上下班都早,回來后先洗漱,然后就在房間里做自己的事。整個房子很安靜,室友幾乎無交集。
后來才慢慢了解到對面住著一個沉默秀氣的男生,通常回來比較晚,有次我忘帶鑰匙,他從窗戶爬進去給我開的門,也讓我意識到住這里一點也不安全。主臥是個大眼睛長直發女孩和男票,都是附近高校的學生,女孩在準備出國,男孩留京,我們相繼搬離。女孩還送給我一塊用來鋪桌子的布。
沒有自然光,早上要到電梯間才能得知外面晴天陰天,是否下雨需要帶傘。同事的房租只多一兩百,帶露臺能做飯,也一直在讓房東給調出一間至少有明窗的房間。房東在附近有多處出租房,分散在好幾棟樓里。幾經交涉,她帶我看了一間非隔斷,小區也安靜整潔許多,說好了周末搬。
搬家的前兩天晚上,期待滿滿的我,被房東兒子告知沒房了,已懷有美好生活各種想象的我,也是年輕氣盛,當時就火冒三丈,和房東兒子大吵一架,之后決定另找房子,盡快搬出。
3.
接下來住的小區有個很田園文藝的名字,讓人想起周杰倫的稻香。這是個無廳的塔樓高層三居。一進門右邊是廚房,左邊是洗手間和過道,正對著的臥室住著三個男生。經過過道往里走,是門互相挨著的兩個房間。主臥大概有20平,住著一對情侶。另外一間北,有一個超出房間長度的陽臺,門邊是個凹進去剛好放下一張的床的空間。除了床之外的空間是一個正規的長方形,放著舊的無門木衣柜,笨重寬大的寫字桌。
這是我未來住了將近三年的地方。
在網上聯系的二房東,看房后交了押金,沒簽合同就定了周末搬,只住一人,房租講下去一百。廚房可做飯,洗澡間正常。
當時還挺滿足。這時才感覺住的問題解決了,至少可以長住了。心理上把落腳處當成了家。
那會剛到一座陌生而又熱氣騰騰的城市,對她殘酷嚴厲的一面還沒有特別的認識,只要把物質的欲望控制在收入能夠承受的范圍內,就不太有壓力,滿城穿梭、體驗、感悟和成長,在深夜回到家里,卸下疲憊,放松自我;或者下班后,躲在小屋里看書觀影,唱歌自嗨。偶爾也會帶同事朋友來家里玩,吃喝聊天,還挺開心。
和室友們也是和平相處。左邊三個男生,一個出差很少回來,一個晚上去學校自習,一個后來離京回了南方。他們整租的房,又說是親戚的,我也沒細問(還真是心大)。主臥陸續換了三對情侶。第一對沒多久就走了,基本沒有印象;第二對是一雙百度人,我出門時他們還沒起,他們回來時我已洗漱完畢回房。周末他們會出來洗衣服,基本不用廚房。很快就買房裝修好搬走了,后知后覺感嘆一句碼農真有錢啊。第三對女生是護士,休息日回自己家。男生后來才搬進來,自由職業,在東北老家有生意。他們很和氣,偶爾會一起聊天,但因我比較木訥,又有點偽文藝,大家話不太投機,也基本是相安無事的狀態。
離公司兩三站,有時騎自行車或步行,房租也算合理。雖然后來也很討厭衛生間的熱水器要放很久才熱,公共區域臟亂,大體上還能忍受。主要是加上陽臺足夠我住,房間裝飾裝飾也很合心意,一直住著。
要搬家是因為原房東要漲價,二房東出乎意料不厚道,房子快到期了也不說續不續租,房租上漲多少,感覺都很猶豫很坑。事實證明也的確如此,走之前二房東突然變臉,一言不合大吵一架,實際損失一個月租金,現在回想起來,仍覺得是將近三年租房歷程的一個敗筆。
4.
這中間是搬到了男票宿舍樓一儲物間改造出來的小房間里,因不是單位員工,出入都盡量低調,住的有些隱忍,但因朝南,冬暖夏涼,不用付房租,水電免費還無限量熱水,已經不能再滿足了。住了一年,員工宿舍樓要收回改造為辦公樓,這種福利就不再有了。
之后結束了合租生活,離公司稍遠一點的地方租了個單邊走廊筒子樓的一居。不需要再和別人共享廚房和衛生間,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是個像模像樣的家了。廚藝也是這時開始長進的。仍是自主找的房源,無中介費。也是這時,才第一次和房東簽了合同,一筆交了半年房租,換來的是心安理得住下來。
是一片老小區,房層矮,生活氣息濃厚,出門有便利店和小飯店,步行可以到達大型超市和商場。房東也比較直爽靠譜,偶爾還會回來小區里吃烤串。一年后漲了房租,又住了半年我們因為搬新房離開了那里。
住在那里的一個問題是離我和男票上班的地方交通不方便,都是比較擁堵的公交路段,需要換乘,不過這城市交通一直是越來越擁堵的。
但我時常想起住在那邊時夏天的落雨聲。雨季的周末,坐在書桌前,看書喝茶聽雨。小區里很安靜,綠化也好,房前有一個小公園。因為是單邊帶走廊的筒子樓,三伏天時打開房門就很涼快。冬天則是南面臥室十分暖和,朝北的小廚房陰冷。男票穿著單衣,哆嗦著從廚房跑到臥室,說在家里一條道就能經歷一年四季的溫度。
5.
之后短暫合租過半年的三居室,因為周末回家,只是工作日避免通勤而休息的地方,基本不太有參考意義了。倒也因為是二房東沒有正式簽合同而經歷了退租時的互相扯皮,且找好了下一任租戶才算沒損失錢財。
再后來是從家里搬出來,在公司附近租了房子。這一次的坑是倉促之中遇到了代理。清空了所有舊家具,自己重新填充。裝修仍是舊的,廚房和衛生間都很簡陋,房門也很單薄,但房租都在漲,這已是能夠承受范圍內還算不錯的房子。上班步行七八分鐘,享受靠近大學的便利,綜合起來都還能接受。
以上就是這幾年的輾轉住處了。每一次都告訴自己,住的地方,更多的是自己怎么去對待。每一次入住,也都會打掃整潔干凈。通過軟裝布置溫馨,貼壁紙、鋪桌布、填綠植,適當買點小家具,善用收納和燈光,家里會逐漸變得有情調和居住感。也會時不時的變換家里的格局,追求一點新意。這方面已逐漸變成一個小能手。
租好房本來就是天時地利人和,但最為限制的,直白一點就是金錢。在利益驅使的過程中,也難免會遇到不太友好的人和事。會挑戰自己形象地和二房東撕,然后為自己的不得已而感到羞愧;會因為遇到代理而害怕被惡意報復,然后為個人的渺小而難過。會碰到出爾反爾,沒有契約精神的人,最后也只能認栽,轉頭另尋解決辦法。但想開了,大家都是首先是為了自己的生活,在這之中找到一個各方都能接受的平衡點,世界就安寧了。
面對租房住的態度也在改變著。最初是尋得一個遮風避雨的地方,要求很低;接著是為一份能夠有個人隱私的住所;之后也有過渴望再也不租房的心態,現在又重新成為租房一族,卻覺得在最終住到自己家里之前,租房也有許多有點。可以節省通勤時間,允許有試錯的選擇,調高預算的話可以租上裝修好點的房子,讓自己跟更舒適。
在能夠支付起的房租里,找到盡量符合心意的房子,作為一個身體的安放之處,并且最大化地讓她成為一個溫馨舒適的地方,大概就可以了。
而想到自己青春年少的時光里,經歷的哭和笑,都是在流轉的出租房里總結和反思,收集和珍藏,見證了初到北京這幾年的起起伏伏,也是獨特的人生寫照。
希望每一個漂泊的異鄉人,深夜都能找得到一片柔和的燈光;希望每一個孤獨的靈魂,伸手都能夠得到星辰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