逛街的時候,一看到華為的這個廣告海報,我都會忍不住笑
你說它是虛假宣傳吧,還真是,不少人看到廣告會天真地認為買了P10就能拍出這樣的人像效果;你說它不是虛假宣傳吧,也對,拿一臺華為手機真的就能拍出這樣的效果,當然一臺MTK山寨機估計也可以。
看看這個模特臉頰部分的陰影,鼻子下部的陰影,以及整個面容的立體感,這和大家平時拍寫真,美圖秀秀弄出來的塑料感相比如何?
只要你看完這一厚本的書,然后動手搭建一個這樣的影棚,你也可以用小手機拍出大片。
攝影是光的藝術,但是完美的控制用光需要耗費極其可怕的成本,所以大多數攝影師只能利用光,順應光,去控制光線以外相對容易控制的因素,比如曝光、構圖、后期等等。
影棚太昂貴了,布光過程太麻煩了,誰不想革掉影棚的命啊,可是攝影師也不能違反物理規律啊!
這次的蘋果十周年發布會被劇透的一塌糊涂,很多圍觀群眾表示沒有一點新鮮感。
蘋果:Face ID
圍觀群眾:哦,喝喝!單位門口的刷臉門禁!
蘋果:Portrait Lighting(人像光效)
圍觀群眾:哦,喝喝!美圖秀秀!
蘋果:AR技術
圍觀群眾:哦,喝喝!手機游戲!
我也一時沒有反應過來,后來才慢慢意識到,Face ID、Portrait Lighting和AR是相互連接的,它們所形成的可能是蘋果對于未來的一個布局。
AR是什么?AR是現實增強。
AR初期從哪里切入?原本我想到的是游戲、教育、心理治療
然而蘋果選擇的是——人臉
我在學習人像攝影的時候就發現,人像攝影比起其他題材的攝影,完全是兩個技術領域。人臉在心理學中間是熱門領域,無數認知實驗在研究人對于人臉的敏感,人臉上有信息、有情緒、有經歷、有魅力、有權力。
蘋果的AR把恐龍放到籃球場上,那它把什么放在人臉上?
光!漂亮的光!——這個就是Portrait Lighting
AR需要什么?對人臉打光需要什么?需要深度信息。
于是就設計了近紅外深度攝像頭和仿生芯片。
咦,以上這些要素湊在一起,不就是Face ID么?
你要問我說,蘋果是看重未來的哪個環節?是人臉解鎖,還是人像攝影,還是AR技術?
我不知道,我只知道這三個技術成熟度有差別,人臉解鎖最成熟,AR技術次之,人像攝影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蘋果標記為Beta)。不過當它們全部連接在一起,我看到了一個面向未來的布局,用兩個字就可以概括:人臉
請蘋果給我打錢,蟹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