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末,陪孩子上早教。課上,老師要求小朋友們把一堆零散的幾何拼圖,按照示意圖的樣子,拼成一個大圖形。
這件事情最大的難度是,它對專注力和耐力的要求高了一些。
班上小朋友剛開始還覺得新鮮好玩,一個個玩得不亦樂乎。
很快,他們發(fā)現(xiàn)自己總是會碰到已經(jīng)擺好的拼圖,不得不重新來過,漸漸都失去了耐性,一個個對身邊的家長說:“媽媽/爸爸,你來吧,這個太難了。”當然,我的孩子也是這樣。
這件事之后,我又看到接二連三的社會新聞,都在從側(cè)面說明,孩子們的抗打擊能力需要得到提升。
網(wǎng)絡(luò)上也有許多教育專家在發(fā)聲,各自發(fā)表不同的意見,這些都不能算錯,只是覺得看多了之后,自己會陷入混亂。
在育兒路上,最令老母親焦慮的事情不是自己做錯了,而是知道自己可能錯了,卻不清楚如何才能做對。
不想,最近為了從零開始系統(tǒng)學(xué)習(xí)理財知識,重讀《小狗錢錢》這本財富啟蒙的經(jīng)典著作,卻讓我看到一套育兒的最好方法,也算是一個無心插柳的收獲。
《小狗錢錢》是一本有關(guān)于兒童財富啟蒙的經(jīng)典暢銷書,也是很多成年人閱讀的第一本理財書,它的作者是博多·舍費爾,被譽為“歐洲巴菲特”和“歐洲第一金錢教練”。
他除了著有本書之外,還著有《財務(wù)自由之路》系列,《小狗錢錢》算是這一系列的童話版和入門版。
如果你讀過《財務(wù)自由之路》系列,再來閱讀《小狗錢錢》,會對這一系列財務(wù)啟蒙叢書中所闡述的原理有更深刻的認識。如果你沒讀過,《小狗錢錢》會激勵你在理財?shù)缆飞侠^續(xù)自我探索。
那么,我為什么會說它又是一本綜合性的育兒書,而非僅限于兒童財商啟蒙書呢?
《小狗錢錢》告訴我們,人要有夢想,并且,這個夢想要能看得到。
“做人呢,一定要有夢想,否則,跟沒有夢想的人有什么分別呢?”這句話雖是笑談,但細想下來也很無奈。
也許是迫于現(xiàn)實的壓力,“夢想”這個詞已經(jīng)逐漸消失在成年人的生活中,它不僅是消失了,還時不時被我們拿出來恥笑一番。
但是,錢錢卻告訴吉婭,一定要有夢想,不僅要把夢想寫下來變成文字,還需要“可視化”,要把想要的一切放在“夢想相冊”里。
等會兒,錢錢是誰?吉婭又是誰?我需要首先簡單描述一下本書的故事梗概。
本書的女主角就是吉婭,她是一個7歲的小女孩兒,在偶然的情況下,救了一只拉布拉多犬,為這只犬起名為錢錢,錢錢為了報答吉婭的救命之恩,就把一身的理財本領(lǐng)盡數(shù)教給吉婭。
錢錢給吉婭布置的第一個任務(wù)就是——制作夢想相冊,把想要實現(xiàn)的愿望統(tǒng)統(tǒng)貼在相冊里。
在陪伴孩子長大的過程中,我們做父母的,也會經(jīng)常問孩子有關(guān)于夢想、理想的問題,但多數(shù)只是問過了事,很少有家長會把“夢想”這件事做得如此有儀式感。
作者提到,制作“夢想相冊”的目的,就是為了有朝一日,孩子在追逐夢想的道路上,遇到艱難困阻時不會被嚇倒,越挫越勇。
有了可以看到的夢想之后,還需要什么呢?
《小狗錢錢》告訴我們,自信是一個人最優(yōu)質(zhì)的品質(zhì)
小女孩兒吉婭在最初的時候,也跟我們多數(shù)人一樣,遇到一個看起來很大的挑戰(zhàn),首先會想到自己“做不到”,錢錢提出,要做成一件事,第一步是要有自信。
相信不用多說,大家都明白自信的力量。但,很可惜的是,我們不知道該如何一步步讓孩子變得自信。
甚至對于成年人來說,我們也不太清楚,如果自卑,又該如何重塑自信。
本書作者提到一個很好的方法,那便是每天寫“成功日記”。
所謂“成功日記”,就是記錄當天自我感覺良好的n件事,大到升職加薪、走向人生巔峰,小至思維世界的重建與有序,都算作內(nèi)。
作者說,記錄成功日記的最大好處便是,在人生路上遇到挑戰(zhàn)、懷疑自我的時候,隨時翻一翻,便能信心倍增。這個方法也適用于自信心已經(jīng)遭遇“重創(chuàng)”的成年人。
我看到這個方法后,立馬在我自己以及孩子的身上實踐。
我的“成功日記”是和當天的“to do list”連在一起的,目前連續(xù)記錄了兩個星期,最大感受是,它能在清晨寫下“今日待辦”時,就開始激勵自己,每天進步一點點。
對于孩子來說,因為他目前還小,還不會寫字,也無法理解“成功日記”的含義,我便把它暫時換成“開心日記”,每天晚上臨睡前,和他一起回憶當天自己覺得最開心的事情。
孩子的習(xí)慣培養(yǎng)要遠比成人容易,現(xiàn)在,我的寶寶每天都會主動要求我,要和我一同回憶當天自己覺得最有意義、最開心的事。
讓孩子擁有對于未來的美好憧憬,是有自信去實現(xiàn)這個憧憬的第一步,不是嗎?
那有了自信之后,還需要有什么呢?
《小狗錢錢》告訴我,要時時提醒孩子,把注意力集中在自己能做到、感興趣的事情上面
錢錢告訴吉婭,要實現(xiàn)夢想,需要首先為這個夢想準備一個夢想儲蓄罐。吉婭聽后,馬上提出反對意見,她覺得太難了,很難實現(xiàn)目標。
錢錢對吉婭說,很多成年人,一輩子只把目光集中在自己做不到的事情上面,而不去做好自己當下能夠做到的事。
仔細想想,這句話說的不就是你我嗎?
最初的時候,我們會想要得到很多東西,升職加薪、一棟房子、行業(yè)翹楚...但它們總是離我們那么遠,我們的第一反應(yīng)便是“太難了,我做不到”,很少認真思考,目前能夠做到什么、能夠把什么做好。
這一點在孩子身上也體現(xiàn)得很明顯,比如吃飯這件小事,我的寶寶會覺得吃飯很無聊,他需要吃完那么一大碗飯才能去玩兒,所以當他看到飯的時候,脫口而出的一句話便是:“太多了,我吃不完。”
我看完這本書之后,做的第一個改變就是,把他面前的這碗飯分出去,一勺勺地盛給他,他把自己碗里的那點兒飯吃完后,再分出來幾勺,結(jié)果,他有時候居然一碗還不夠。
這件小事說明目標拆解的重要性,更重要的是,它體現(xiàn)了人性。人可能天生就是畏懼困難的,看到一個“龐然大物”,首先會唏噓,會覺得太難了,這是正常的。
但不是說好了要戰(zhàn)勝自己嗎?面對自己的人性弱點,如何聰明地反擊呢?我們又該如何教孩子聰明地“反擊”自己呢?
《小狗錢錢》給我們提供了一個很好的方法:看一眼大夢想大目標,然后就放在那里,專注于低頭走路。所謂的“仰望星辰、埋頭走路”說的也是這個道理。
關(guān)于夢想、信心以及工作態(tài)度,錢錢都給吉婭和我好好地上了一課,那么它還教會我什么呢?
《小狗錢錢》告訴我,首先支付自己,就是培養(yǎng)一個人延遲滿足的最好的方法。
吉婭最初在接到零用錢之后,就打算去買她最鐘意的CD,錢錢跳出來阻止,提出“儲蓄與首先支付自己”的概念。
錢錢認為,吉婭應(yīng)該把自己50%的零用錢存下來養(yǎng)“小金鵝”,40%的錢用來實現(xiàn)夢想相冊中的夢想,剩下10%用來零花。
這個比例不太重要,關(guān)鍵是在于,它提出了“儲蓄”和“首先支付自己”的理念,要想理財,實現(xiàn)錢生錢的美好愿望,儲蓄是繞不過的一環(huán),不僅繞不過,還需要做到首先支付自己。
所謂的首先支付自己,就是,每次在領(lǐng)到收入之后,先存錢、再花錢。能長期這樣堅持做到的人,就是在一步步培養(yǎng)自己延遲滿足的能力。
我們都聽說過棉花糖實驗,都很想讓自己的孩子有延遲滿足的能力,個人覺得,“首先支付自己”就是一個很好的方法,值得實踐。
為什么這樣說呢?
如果我們從孩子5歲開始,就給他零用錢,然后告訴他這樣的理念,就相當于我們首先是信任孩子能夠處理好金錢的問題。
一個人的自尊是和自控力呈正比的。我們需要讓孩子擁有自控能力,第一步就是相信他有,讓他相信自己有這個能力。
比如說,規(guī)定好一個月的零花錢是100塊,然后建議他按照小狗錢錢的這個分配比例“50%、40%、10%”來支配自己的零用錢。
當他看到一件自己心儀的玩具,標價99元。他可能就會出現(xiàn)一些內(nèi)心掙扎,擺在面前的就有兩個選擇:
如果他買了這件玩具,這一個月里,他就只剩下1塊錢可以支配了;如果他這個月不買,打算攢到一定數(shù)目之后再買,那其實他原本就有延遲滿足的能力。
這兩種選擇都好,為什么這樣說呢?
假如是后者,那說明這個孩子天生就擁有對于金錢或者欲望的把控力,本身基礎(chǔ)就不錯。
那如果是前者呢?假如他買了,也沒有關(guān)系,他會在接下來的一個月之內(nèi),體驗到只剩下1塊錢可以支配的感覺。
并且,在下一個月看到一件200元的玩具之后,也只能看看而已,這樣的心理落差他會感受得到,這也是學(xué)習(xí)。
用這種方法讓孩子學(xué)習(xí)承擔(dān)后果,它所帶來的代價和負荷,遠比成年后,因為理財意識缺失,而無止境地使用“花唄、借唄、白條”等類似借貸產(chǎn)品要小得多。
有多少成年人,因為不懂得“首先支付自己”,而讓自己“月月光”呢?
除了延遲滿足能力,很多父母都希望孩子在未來面對挫折時,能夠強大、越挫越勇,但苦于沒有方法。
《小狗錢錢》告訴我,讓孩子有“工作、賺錢”的意識,就是培養(yǎng)抗挫力的最佳方法
吉婭有很多夢想想要實現(xiàn),但她沒有錢,她提出為父母做家務(wù),然后從父母那里拿到更多的零用錢。
錢錢告訴她,家務(wù)活是孩子應(yīng)該做的,想要拿到更多零用錢,最好的辦法就是去賺錢,也就是吉婭需要去找一份工作。
錢錢告訴吉婭,自己喜歡、且能為他人解決問題的工作,就是最好的工作。
這里透露出,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我們不應(yīng)該只把孩子當作花朵去照顧,而是讓他們接觸成人的世界,也許不見得真的讓他們?nèi)フ夜ぷ鳎钌僖尯⒆佣谩皠趧印迸c“工作”的終極意義。
小時候,我對于“工作”的理解全部來自于父母,那時候覺得工作就是辛苦的,下班后就可以放輕松了。
原因便是,我的爸爸媽媽那一代人,辛苦勞碌一輩子,在他們眼里,休息真的是很奢侈的,因為少所以金貴。
對于工作,60年代出生的老一輩們,多數(shù)都沒有什么“野心”,拿到“鐵飯碗”了之后,把每天的工作做完就是唯一想要達成的目標。
這種意識在當下這個時代已經(jīng)不適用了,我們更需要讓自己、讓孩子樹立《小狗錢錢》中提倡的工作意識:做自己喜歡的、擅長的,并且能夠為他人解決問題的工作。
如果在未來,我們的孩子能夠心有所想,他的想往能夠為他人創(chuàng)造價值,他所過的每一天都是在為夢想努力,并且享受其中,這樣的人生,不正是我們希望孩子擁有的嗎?
簡七曾在《好好賺錢》這本書中提到:賺錢是最深刻的修行。深以為然。
本書作者在后續(xù)中提到一段話,我特別有感觸:
“對于孩子們層出不窮的愿望,大人們把迅速滿足他們的需要當作一劑速效鎮(zhèn)靜劑。于是孩子們失去了在發(fā)展心理學(xué)中被稱作進取心和承受力的能力。被寵壞的孩子缺乏應(yīng)對艱難時刻的心理準備。”
這段話揭示了我們當下教育中最為缺失的一環(huán),那便是財富教育。
我們也可以通過財富教育,讓孩子擁有諸如“夢想、自信、自控以及抗打擊”等優(yōu)秀品質(zhì),而我們作為父母,也會跟隨孩子,一路獲得成長。
如果你只打算陪孩子一起閱讀并實踐一本書,那么《小狗錢錢》就是最好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