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夜行》讀完情緒是很復雜的,煩悶、惆悵、無奈、同情、憤怒、惋惜、遺憾……
白夜行,一方面,雪穗是白,亮司是夜;一方面,雪穗和亮司在自己的白夜里。亮司死在了殺死父親的剪刀下,雪穗沿著樓梯向上走,她的背影像一個白色的影子,她一次也沒有回頭。這時的雪穗給人一種深深的孤獨感,她之前對店員夏美說,我就是一個在白夜里行走的人,但是我不需要太陽,因為有東西代替了太陽,現在太陽消失了,這種孤獨感讓人覺得很無望,無法觸及,也深感悲哀。
警察屜垣說,雪穗與亮司就像槍蝦和虎蝦魚,是互利共生的關系。我卻覺得他們像是在冰冷世界里互相取暖的炭與炭火,燃燒的同時,也將化成灰燼,只是警察、偵探的介入提前往火上澆了一盆冰水。
整本小說,從一開始就能猜到,亮司與父親的死脫不了關系,雪穗與母親的死也脫不了關系。越往后,這種猜測就越接近事實。但越往后,卻越不想去接近事實。桐原洋介真是死一萬次也活該的。這讓我想到電影《素媛》,那個根據真實案件拍攝的電影,還有在新聞上看到的許多類似事件的報道,國外的或國內的,看報道的我們是觀眾,是看客,在看后聊表同情,與朋友們談起這類事情,順帶提醒注意安全;那報道內容的主人的生活呢?會繼續嗎?會結束嗎?是否如雪穗和亮司一樣從此成了在白夜里行走的人?
雪穗的姓氏由西代到唐澤、高宮、筱冢,變化的不僅僅是姓氏,還有她想努力改變著的人生。在她前行的道路上,有許多無辜的人受到了傷害,藤村,江島,高宮誠,美佳…屜垣說:19年前當她還是一株剛冒頭的幼苗時,我就該把她掐掉,不然也不會長成一朵作惡的花。雪穗和亮司都是很有天賦和能力的人,因為家庭和環境,幼時并未受到良好的教育,亮司高中畢業后,卻能通過友彥的大學課程筆記研究程序設計,同時還有商業頭腦,鉆的是法律的漏洞,涉水而行;雪穗在市井低俗的環境中刻意去培養一種高雅的姿態,學習茶道插花,也利用他人,工于心計。我卻對雪穗和亮司厭惡或憎恨不起來。說到底,社會使然,他們又反作用于社會,如此循環,所以深感無奈。也許有人會說,那不過是因為,那些無辜受到傷害的人不是你而已,這樣說正確也不盡然正確。
東野圭吾的這本小說,從一件命案開始,一開始就似乎就有結局,但是故事場景不停地切換、切換,圍繞著這個命案的人、或與這些人相關的人不斷出現,關系由一個點撒開成了一張網,這是很吸引我的地方,社會是人與人的集合,人是各種社會關系的集合。任何行為從其關系溯源,都能找到原因,這些行為里,有善的,有惡的,有意為善的,無意為惡的,溫暖的或冰寒的,關系網交織在一起,錯綜復雜。每個人一定會有自己期待的社會的模樣、有一個自己的理想國,在那里,沒有貧窮,沒有原罪,人人都是快樂的。辨證地看,倘若人人都是快樂的,快樂本身也就不復存在。
在我寫這段文字的同時,世界上的也許正發生著幸或不幸,無論如何,都希望幸或不幸的人在往后的生活里能感受陽光風雨,不用生活在白夜里,一起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