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6日
占花園竇憲受斥
救竇瓌張酺直言
竇憲是漢章帝的大舅子,竇皇后的兄長,他依恃外戚裙帶作威作福,王公貴族都懼他三分。【(83年)憲恃宮掖聲勢,自王、主及陰、馬諸家,莫不畏憚。】沁水公主是章帝的妹妹,有一座漂亮的花園。竇憲看中了,只出一半價錢,硬要強買。公主害怕,不敢討價還價,只得低價賣給他。【憲以賤直請奪泌水公主園田,主逼畏不敢計。】
不久,章帝到花園來游玩,指著園子問竇憲:“這就是你壓低價錢買的園子吧?”竇憲不愿回答,眼睛瞄著身邊的隨從,怕他們說出來。【后帝出過園,指以問憲,憲陰喝不得對。】
章帝看這些人神情不對,厲聲質問:“想一想吧,你強占公主的園子,像誰呢?我看像趙高!他指鹿為馬,別人敢說個不字?先帝在世,命令皇家親戚互相監督,誰都不敢胡來。現在變了!我的妹妹尚且受欺,何況小老百姓?你有什么可神氣的?朝廷若想拋棄你,就像摔個死老鼠!”【后發覺,帝〔漢章帝〕大怒,召憲切責曰:“深思前過奪主田園時,何用愈趙高指鹿為馬!久念使人驚怖。昔永平中,常令陰黨、陰博、鄧疊三人更相糾察,故諸豪戚莫敢犯法者。今貴主尚見枉奪,何況小民哉!國家棄憲,如孤雛、腐鼠耳!”】
這頓痛斥,把大舅子嚇慌了,皇后也卸掉首飾,穿著便裝,向皇帝賠罪,才逃脫處罰。竇憲趕急把園子退給公主,威風也從此矮了一大截。【憲大懼,皇后為毀服深謝,良久乃得解,使以田還主。雖不繩其罪,然亦不授以重任。】
章帝死后,剛滿十歲的太子劉肇繼承大統,就是和帝。養母竇太后臨朝聽政,大舅父竇憲主管機密,他的一幫兄弟把持著各個重要部門。幾年之內,朝廷成了竇家的門庭。后來竇憲出塞,打敗北單于,在燕然山銘刻紀功,升為大將軍,權勢更加了不得!刺史以下的地方官,由他任免,心腹爪牙布滿洛陽。著名文學家傅毅和《前漢書》的作者班固都是他的門客和部屬。
有一次,和帝到長安視察,請竇憲來討論政事。竇憲到達時,尚書以下的官員互相商量,要向大將軍跪拜,稱他萬歲。尚書韓棱嚴肅地指出:“作人臣的,既不可以諂媚逢迎職位高的,也不可以侮辱欺負地位低的。從古到今,哪有稱大臣為萬歲的?”一席話弄得大家都很尷尬,只好作罷。【(91.10)詔竇憲與車駕會長安。憲至,尚書以下議欲拜之,伏稱萬歲,尚書韓稜正色曰:“夫上交不諂,下交不黷;禮無人臣稱萬歲之制!”議者皆慚而止。】
司徒袁安,多次揭發竇家的罪惡,所有奏章,都交部屬周榮起草。竇憲的掾吏徐齮忌恨周榮,竟威脅他說:“你當袁安的心腹,打擊竇家,沒什么好處!他家的勇士刺客到處都是,小心些吧!”周榮嚴正地答道:“我是江淮的一個文弱書生,能幫司徒說直話,給竇家人殺了,也很值得,怕什么呢?”又給妻兒寫信:“我如遭遇飛來橫禍,你不要把我埋在土里,任憑尸體在大街上腐爛,讓朝廷得到警悟吧。”可見大臣們是多么地憎恨竇憲一家了。【(92.1)初,廬江周榮辟袁安府,安舉奏竇、景及爭立北單于事,皆榮所具草,竇氏客太尉掾徐齮深惡之,脅榮曰:“子為袁公腹心之謀,排奏竇氏,竇氏悍士、刺客滿城中,謹備之矣!”榮曰:“榮,江淮孤生,得備宰士,縱為竇氏所害,誠所甘心!”因敕妻子:“若卒遇飛禍,無得殯斂,冀以區區腐身覺悟朝廷。”】
和帝十四歲了,年紀雖小人卻聰明,看到朝臣們都聽大舅父的話,覺得漢室江山有危險,誰是可以托付大事的人呢?想去想來,中常侍鄭眾不同一般,忠誠機智,吹牛拍馬的事不干,最靠得住,想找他商量辦法。和帝要他找到《前漢書》的《外戚傳》,仔細研究了漢文帝殺薄昭、漢武帝誅竇嬰的歷史,終于受到啟發,想到一個法子。【(92.6)帝以朝臣上下莫不附憲,獨中常侍鉤盾令鄭眾,謹敏有心幾,不事豪黨,遂與眾定議誅憲,以憲在外,慮其為亂,忍而未發。會憲與鄧疊皆還京師。時清河王慶,恩遇尤渥,常入省宿止;帝將發其謀,欲得《外戚傳》,懼左右,不敢使,令慶私從千乘王求,夜,獨內之;又令慶傳語鄭眾,求索故事。】
一天,和帝下令,叫宮廷警衛部隊的長官,馬上發兵戒嚴,關鎖城門,用突然襲擊的辦法,把大將軍手下的“四大金剛”郭璜等人抓住,下獄處死。又派人收繳舅父的大將軍印綬,降封冠軍侯。勒令他和他的兄弟竇篤、竇景、竇瓌迅速離開京師,回到自己的領地去。舅父畢竟是親人,礙著皇太后的情面,少年皇帝很有心計,不愿承擔誅殺親戚的名聲,于是任命了一批嚴肅公正的官員,到他們的侯國去作監護人。竇憲冷不及防地遭到沉重打擊,又急又氣,不久,被逼著和竇篤、竇景一起自殺了。【(92.6)帝幸北宮,詔執金吾、五校尉勒兵屯衛南、北宮,閉城門,收捕郭璜、郭舉、鄧疊、鄧磊,皆下獄死。遣謁者仆射收憲大將軍印綬,更封為冠軍侯,與篤、景、瑰皆就國。帝以太后故,不欲名誅憲,為選嚴能相督察之。憲、篤、景到國,皆迫令自殺。】
竇家的敗亡,牽涉到很多人,班固是其中一個。
班固是竇憲的部屬。有一次,他家的奴仆喝醉了,當面罵洛陽縣令種兢。現在,種兢抓住把柄,將班固關進監獄治死了。他所編寫的《前漢書》沒完工,和帝只好叫他妹妹曹大家繼續編寫。她費盡心血,幫助兄長完成了遺著。【初,班固奴嘗醉罵洛陽令種兢,兢因逮考竇氏賓客,收捕固,死獄中。固嘗著《漢書》,尚未就,詔固女弟曹壽妻昭踵而成之。】
班固被株連也不是偶然的。他在《前漢書》里,對于一些殺身成仁的忠臣義士,不給予表彰,平時對大將軍不作規勸,這些做法總不免令人懷疑,究竟是不是竇家的忠實心腹呢?一代史學大家,就這么糊里糊涂地死了。
竇家兄弟中也有正派君子。夏陽侯竇瓌(guT),排行老四,比較忠厚善良,平時約束家人,從沒犯法。他很想為國家作些好事,但力不從心。這會兒當然牽扯上了,被趕回領地。河南郡太守張酺,正直廉明,竇家得勢之時,他曾按法處置打傷官吏的竇景,毫不容情。現在,竇家敗了,他又上書皇帝:“竇憲當權,滿朝大臣阿訣奉承,爭先恐后地吹捧他是伊尹和周公;如今倒臺了,翻臉無情,又罵竇家人個個該死。我跟竇瓌打過交道,他是一位忠直的君子,人品很好,也沒犯法。聽說朝廷要派人去監護,不是逼他走上絕路嗎?我看這種做法不妥當,還得有所區別,才是天子的恩澤呢。”和帝看了奏章,很受感動,就把竇瓌放過了。【初,河南尹張酺,數以正法繩治竇景,及竇氏敗,酺上疏曰:“方憲等寵貴,群臣阿附唯恐不及,皆言憲受顧命之托,懷伊、呂之忠,至乃復比鄧夫人于文母。今嚴威既行,皆言當死,不顧其前后,考折厥衷。臣伏見夏陽侯瓌每存忠善,前與臣言,常有盡節之心,檢敕賓客,未嘗犯法。臣聞王政骨肉之刑,有三宥之義,過厚不過薄。今議者欲為瓌選嚴能相,恐其迫切,必不完免,宜裁加貸宥,以崇厚德。”帝感共言,由是瓌獨得全。竇氏宗族賓客以憲為官者,皆免歸故郡。】
外戚竇家敗滅之后,年少的皇帝需要人幫助處理政事。他在論功授賞時,看到鄭眾總是推辭厚賞,揀少的領,印象極好。后來每有大事就找他商量。因此,外戚專權剛結束,干預政治的宦官太監又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