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煬帝當年濫用兵力民力,天下大亂,于是躲在這里醉生夢死。
詩意里棲居的城市,這里是古詩中提及最多的地方,詩人們沒事兒也要下到這里來玩耍。
2500年歷史的古城,是溫柔鄉,是醉年少,是皓月澄空,是大江千里。
這里就是十年一覺的揚州,二分無賴的揚州,春風十里的揚州。
1
到達揚州時早上六點半,五月的陽光打在我的臉上,也撒在灰色的屋檐上,一片片灰色的建筑引在淡淡的薄霧里,一個古色古香的客棧高大的門楣上挑著兩個紅燈籠,尚未熄滅,門口一對似笑非笑的石獅,歪著頭側目。早點鋪開著門,煙氣蒸騰,不遠處有一顆一人抱的槐樹郁郁蔥蔥,長勢喜人,覆蓋了不寬的街,路上人不多,踩在青石板上,有穿越的感覺。
訂的青旅就在這片街區的東北角,二層小樓,花團錦簇。進屋推開窗,鳥語花香。
雙東歷史街區是東關街、東圈門歷史街區的合稱,在這不到1平方公里的街區內,有108條縱橫交錯的小街巷,老字號、老店鋪、老房子四散各處。東關街是核心,在明清兩代是條繁華的大街。東關街的盡頭是東門遺址,出城馬路對面是古運河的渡口——東關古渡。
站在這里,看著碧綠的水,遙想1500年前的唐朝,車船擁擠,人聲鼎沸,一條條裝滿糧食的船從這里起航北上。如今的運河已經沒有太大的實用價值,只是為游客提供了一個游覽的項目。
2
運河幾乎決定著揚州的命運,在歷史及盡繁華后,如今沒落成一個三線小城被人忽視。眾人皆知京杭大運河,卻不知曉春秋時(公元486年)吳國滅邗,筑邗城,鑿邗溝,溝通江淮(連通長江和淮河)。這是中國大運河的開端,邗城也就是現在揚州的古稱。
之后秦漢南北朝也都在挖溝渠、通運河,只不過都是地方性的水道,不成氣候。直到隋朝,隋煬帝一聲令下將這些零散的水道一一貫通并改造、延長,全長2700公里的京杭大運河以數百萬人的代價,只用了五年時間就全線貫通,不可不謂奇跡。于是,民不聊生,加上征戰不斷,導致帝國土崩瓦解,隋煬帝也被手下將軍宇文化及殺死在揚州。
楊廣的昏庸無道被人詬病了千年,但當時為了解決關中糧食不足問題而開通的大運河,卻無意間打通了帝國經濟的任督二脈。
看下揚州的地理位置:地處江蘇省中部,上通巴蜀,下接蘇杭,北到京師,西達洛陽。隨著縱貫南北的京杭大運河的開通,與萬里長江在這里交匯,揚州一躍成為水陸交通的樞紐,南北漕運的咽喉,開始快速崛起。明清以來,揚州由于鹽源和大運河一舉成為中國鹽運中心。因為壟斷和暴利,揚州匯聚了眾多富甲天下的鹽商??纯唇袢樟粝碌暮廊A園林,大都是當年鹽商的宅邸。
當這個國家和這個世界不再依賴大運河來運糧運鹽的時候,揚州也就慢慢衰落了。這幾乎是經濟發展的必然,海運和陸路鐵路運輸的發達,運河自然就沒有那么大的價值了。
3
園林是揚州過去“雄富冠天下”的見證,也是來揚州的必訪之地。說起園林,一般我們都指的是蘇州園林,很少有人提及揚州園林。參觀時,對比兩者,景色似乎并無太多差異,都是一樣的竹林山石,亭臺樓閣,水榭廊橋,巧然天成。后來查了資料,兩者的主要區別更在于歷史與文化。
蘇州古典園林歷史較早,始于春秋,成熟于宋,多為文人士大夫官場失意回歸鄉里而造,園林作為市隱之所,寄情之地,以修身養性。而揚州園林的主人多是富裕的鹽商,“在保留江南園林韻味的基礎上,還借鑒了北方皇家園林雄偉恢弘和高貴富麗的風格”,聽起來有點像暴發戶的感覺。
個園離青旅不到300米,是中國四大名園之一。瀏覽這座清代園林,給我留下印象最深的是園內遍植的青竹,還有春夏秋冬四季如妙如肖的假山群。雨后春筍點破“春山”主題;夏日,荷花池畔云翻霧卷,綠樹成蔭;秋山上楓葉層林盡染,沿山登高而望,秋高氣爽;冬景用雪石堆疊的雪獅圖如隆冬白雪。游園一周,如轉四季。真是驚嘆當年匠人的巧奪天工。
行至一堂屋,門前多人圍著,聽一人在用揚州話唱著什么。走近看,一婦人一襲明亮旗袍,高挽發髻,坐在凳子上撥弄懷中琵琶,委婉的唱。
出園,那如泣如訴的調調還在我腦中盤旋,雖然不明白什么意思。
4
處處青樓夜夜歌,贏得青樓薄幸名。娉娉裊裊十三余,豆蔻梢頭二月初。因為杜牧的這些詩句,揚州給我的印象一直是鶯歌燕舞。妓院是違法的,我在揚州這幾天也沒看到什么美女,這頗讓我失望。揚州人朱自清曾說,從來不曾在街上見過一個出色的女人。所以,這些意象都只殘存在古人的文稿里畫作中,如今的揚州可以體會到的只有慵懶和恬淡。
來揚州前,讓我充滿憧憬的還有二十四橋。二十四橋明月夜,想想都是一副美好的畫面。二十四橋現在屬于瘦西湖景區,想去看她先要掏150元的門票錢。我是比較厭惡這種圍起來一塊地方就要收錢的做法,為什么就不能學學西湖。又嘆中國大多數的所謂名勝景點都名不副實,憑著眾多的人口靠門票來盈利,為什么就不能發展下周邊產業。
瘦西湖風景還好,五亭橋上的五座風亭算是比較有特色的所在了。據說滿月之夜,15個橋洞中都含著一個月亮。到所謂“二十四橋”時,導游拿著大喇叭對著旅行團的人讀著“二十四橋仍在,波心蕩冷月無聲?!彪m然語氣冷淡,還是讓我吃了一驚,他竟然會背姜夔的這首詞?!袄湓職堈?,玉人教吹蕭”早已隨著揚州的“夜橋燈火”而去,如今這橋只是古典文學的記憶和我的幻想。
5
《揚州慢》,揚州慢,十里珠樓卷???/strong>。
揚州的慢生活首先體現在早茶上。雖然淮揚菜名滿天下,本地人更愛的是茶館,類似廣式的早茶。慢慢吃、慢慢飲、慢慢聊,幾個好友能坐上一個上午。揚州早茶最著名的是“三春”——富春茶社、冶春茶社、共和春茶社,富春的包子,冶春的細點,共和春的餃面,各有千秋。要去這些店吃早茶必須趕早,否則放完100個號之后概不接待。
喝茶的時候,湯包是必點的,大煮干絲是要嘗的。不過,我最喜歡的還是陽春面。淡淡的湯,窄窄的面,一碗下去,舒服似神仙。難怪張祜游了揚州后感嘆,“人生只合揚州死,禪智山光好墓田”。
揚州人有說法"早上皮包水,晚上水包皮",吃早茶就指的是前者了,而什么叫水包皮呢?泡澡啊,不過就我的觀察,雖然澡堂有不少還開著,除了老人,大多年輕人已經沒有泡澡的習慣和傳統了,不少已經轉型為游客提供揚州特色的休閑項目——修腳。修腳刀是揚州三把刀中不可或缺的一把,另外兩把是剃刀和菜刀。透過全為生活而生的揚州刀,你也可以看得出揚州人多會享受。
沒有大城市的快節奏和壓力,揚州人走在路上腳步輕盈,神情篤定。揚州名菜獅子頭只是尋常的五花肉,菜刀細切,文火慢燉,口感變得軟糯糜香可人,這樣的菜只有慢條斯理的揚州人才能拾掇出來。蜿蜒曲折的小巷宛如皺紋爬滿這座城市,每轉一個彎,古樸而和緩的氣息都要從青磚條石中彌漫開來。
這座城市在過去的幾百年間歷經戰亂、幾度興亡,卻仍然不著慌不匆忙,過的慢慢悠悠。
文中引用的詩:
杜牧《遣懷》:落魄江湖載酒行,楚腰纖細掌中輕。十年一覺揚州夢,贏得青樓薄幸名。
徐凝《憶揚州》:蕭娘臉薄難勝淚,桃葉眉長易得悉。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無賴是揚州。
杜牧《贈別二首》:娉娉裊裊十三余,豆蔻梢頭二月初。春風十里揚州路,卷上珠簾總不如。
杜牧《寄揚州韓綽判官》:青山隱隱水迢迢,秋盡江南草木凋。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
張祜《縱游淮南》:十里長街市井連,月明橋上看神仙。人生只合揚州死,禪智山光好墓田。
慶祝我生日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