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一直打針,咳嗽,大概是自己從沒有病過這么久。一生病,連耐心都不再那么好。不是說年齡越大,慢慢的會越來越沉靜,內(nèi)斂,激動,浮躁都早已藏在角落了嗎,而一直發(fā)現(xiàn)自己卻不是。
打開QQ,微信,看見以前一不怎么聯(lián)系的同學曬的婚紗照,隱隱在心里想,“那時說不婚主義的她也結(jié)婚了”。說到底年輕氣盛說的話都沒有考慮當時的份量,現(xiàn)在一回想,是否覺得我們當時可愛過了頭呢?
以前每天必須進QQ,微信看看好友動態(tài),看著朋友圈各種各樣的代購,微商,旅行,美食,恩愛,不點贊,不評論,僅僅的就看看,哪怕是為了打發(fā)自己多余的時間。
前幾年自己總是掉進社交網(wǎng)絡(luò)的怪圈里,盡管只是作為一個不起眼的小丑角色,沒必要的去引人注意,還是忍不住去看看里面發(fā)生的事情。不看,總覺得自己與這當今的信息化社會會脫軌。
后來發(fā)現(xiàn)沒有這些軟件,自己也亦過得很好,只是會無聊而已。一個人走在街上,抬頭看天空,感覺自己與這城市已格格不入。云舒云卷,車水馬龍,我卻沒有一個確定的方向要走,不比下班行色匆匆的白領(lǐng)們,不比悠閑吃棒棒冰的孩子們。那一刻,我感覺自己是迷茫孤獨的。
聽過那么一句話:越忙越充實,自己就不會生活的毫無頭緒。有那么一段時期,青春的年齡,卻活得毫無力氣。那一陣,我沒有工作,每天除了看電視,看電影,逛街就是東想西想。看著街上忙碌的人們,唯獨我是特立獨行的。
沒有該去履行某個目標,沒有為了工作而擠出僵硬的笑臉,沒有流浪歌手的賣力演出。我什么都沒有。
坐在電影院里看著別人演著不同的人生,我偶爾也在想自己的人生到底是哪一種呢?會不會孤獨終老,會不會波瀾不驚,會不會安居常樂?
有人說沒有抱負,沒有一顆成功心的人,不足已想人生。是不是有點偏激,那我的人生從一開始就是失敗,我注定就是一個loser了。我不介意別人這樣說,我自己也從來沒想要做有多大一番作為的人,我生性安靜,有些事往往看得風輕云淡。
大概每個人都要去經(jīng)歷一段什么都不知道,什么都不適應(yīng)的日子,才會去學著看清自己吧。小時候的我們不也這樣嗎,經(jīng)常問自己是誰,從哪來,到哪去。現(xiàn)在回頭看看自己,不過是又重新走了一遍不斷追源的路而已,問自己二十多了要干些什么,要做什么才不會讓自己顯得漫無目的,虛度光陰。
無業(yè)的時期,身邊也有人勸我隨便找個工作養(yǎng)活自己就好了,不要再東想西想了。我不說話,或許我在他們眼里就是個折騰的人,拿著父母的錢去做著一些無關(guān)緊要的事,那是該多么的不孝呀?
大學畢業(yè),我嘗試干過銷售,文員行政,收銀等工作,之所以換的勤,是因為老是找不到一份自己熱愛又不畏辛苦的工作,我可以什么都從零學起,可卻找不到工作本身帶給自己的一絲絲的成就感。
那時候自己開始了不斷的作。辭職想自己要去做什么,做哪些自己熱愛的事情,就這樣,我每天用哲學家的思維生活著,那段所謂迷茫孤獨時期,過了大概半年。
至于我是怎樣過了那段時期,是源于一瓶酸奶的故事。男友喝了一瓶我喜歡的酸奶,剛喝一口就叫囂著不好喝,太酸了,但是卻不忍浪費把它喝完了,之后開始了由酸奶引申的哲學課:生活中總有太多的身不由己,事與愿違,就像他本想抱著享受的狀態(tài)去喝那瓶酸奶,卻沒有料到帶給他所不樂意接受的結(jié)果,所以想事情就得兩面都想到,這樣自己也會有心理準備去承受兩種不同的結(jié)果。
我不否認,或許說人生這話題太沉重了,但是引申去想,我們剛開始誰不是帶著滿腔熱血的去闖世界,多么苦和累都不放眼里,我們有的是拋頭顱,灑熱血的心,卻忘了時間是打磨激情最致命的隱患。慢慢的,不再勇敢,害怕冒險,不愿不顧一切,怕自己接受不了所謂壞的那一面。
其實,酸奶的好喝與否,這些真的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會有想去喝的時候,但卻總是畏手畏腳,我們變得不再那么干脆,怕跌倒,怕從頭再來的代價太大。
一蹴而就的成功真的是少見,但是缺少勇氣的生活更讓人煎熬。
從頭開始在什么時候都不算太晚,至少我們愿意去嘗試,去邁出新的步伐,哪里又有那么多的完美呢?我開始去慢慢適應(yīng)這人潮擁擠的世界,雖然生活或多或少都會有那么的不盡人意,但自己是坦然接受的,是愿意傾盡全力去為自己的夢想付出的。
生活有時就是這樣簡單,以前的自己不知道為什么總是掉進死胡同,覺得無所事事,又找不到目標,想去早點實現(xiàn)自己的價值,又不想違背自己的初衷,想想當時為什么要讓自己生活得這么矛盾呢。說到底,沒有一成不變的人和生活,只有愿不愿意付出與改變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