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我理想中的書店是這個樣子:陽光透過窗戶照到桌子上,四壁上,翰墨飄香。夜里,燈光給玻璃涂上淡黃色的花蜜,溫馨又浪漫。它是如此的文藝,讓人感懷美好、心存善念。不管來者是什么階層,什么群落,一旦進入這間屋子,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名字:讀書人。
? ? ? ? 近日,微博中爆出這樣一則消息:濟南市首家24小時書店“睿丁島”倒閉了。原因是書店“熬夜”成本一年20萬,老板入不敷出。讀書之約不得不曲終人散。 這樣的消息,對于讀書人來說無疑是一種來自心靈的隱痛。
? ? ? ? 文友LH是 “燕趙七子”之一,才高八斗,學問成噸。他在一所小學旁邊開了一家小而雅的書店。他告訴我:選在學校旁就是想沾一下學校的文化氣,可現實卻不盡人意。店里包羅萬象的典籍罕有人過問,即便有小學生光顧,也只是買一點本子、橡皮之類的文具而已。有的家長寧肯花百元給孩子買零食,也不愿出十幾元為孩子買一本書來讀。面對這種尷尬,LH表示:“我不求書店能盈利,就當是我的一個工作室吧。我們在店里喝茶,雅聚、聊文學,不也怡然自樂嗎?LH的書店雖不像“睿丁島”那樣慘淡,但他的未來依舊沉浸在夢里。
? ? ? ? 沒有充分的調查,我不敢說每個家庭每年能給孩子多少錢用來買書,或者每個孩子每年能讀多少本書。但透過“睿丁島”倒閉之事,又使我陷入沉思。我們的閱讀讓人偷走了嗎?自從進入了數字時代,人們沒有耐心去看紙質的書了,動漫、美篇、社交軟件這些快節奏的強刺激,讓人們處于一種持續興奮狀態。沒有了時間思考,也不容許有思考的余地。沒思考如何創新? 人與文字的距離疏遠了,思維表達的功能也越來越脆弱了。
? ? ? 即便我們不去睿丁島這樣的實體書店,通過網購也可以走進讀書生活。閱讀是最廉價的投入,如果你沒有讀書的需求,不會有人強迫你。但你一旦喜歡上了讀書,自然也不會有任何的力量來遏制你。許多學有所成的大師,已經把閱讀當成了一種心靈的需要。他們因閱讀而快樂,因閱讀而成功。恩師張賽琴多次告誡我:只有讀進去才能寫出來,閱讀是“他”語言,寫作是“我”語言。魯迅文學獎獲得者郁蔥老師也說過:讀書是深邃的思考,寫作是從容的表達。
? ? ? 孔子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時間彌足珍貴,要想留住它,閱讀就是最好的辦法。讀遍天下文章,不要再讓“睿丁島”冷落、倒閉,不要再讓文化變淡褪色。每個人心中若裝得下一個“睿丁島”,你便會覺得生命的意義至高無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