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討厭的勇氣:“自我啟發(fā)之父”阿德勒的哲學課?
(曰)岸見一郎,(日)古賀史健
原來,我們一直缺乏勇氣讓自己過得更好。
常常為諸事煩惱的現(xiàn)代人不是缺乏獲得幸福的能力,而是缺少獲得幸福的勇氣!
幸福的浪漫主義季節(jié)轉瞬即逝,殘酷的現(xiàn)實主義時代終將到來。
《高效能人士的7個習慣》,《人性的弱點》
你的朋友并不是閃為不安才無法走出去的。事情的順序正好相反,我認為他是由于不想到外面去,所以才制造出不安情緒。
阿德勒說,決定我們自己的不是“經驗本身”而是“賦予經驗的意義”。請你注意這一點。
你的“目的”是“避免在與他人的關系中受傷”。
哲人如是說:你由于太懼怕人際關系所以才會變得討厭自己,你是在通過自我厭棄來逃避人際關系。這種話大大動搖了青年。這是讓他不得不承認的一針見血的話。
特意自吹自擂的人其實是對自己沒有自信。阿德勒明確指出“如果有人驕傲自大,那一定是因為他有自卑感”。
阿德勒甚至指出:“在我們的文化中,弱勢其實非常強大而且具有特權。”
我們都走在一個并不存在縱軸的水平面上,我們不斷向前邁進并不是為了與誰競爭。價值在于不斷超越自我。
關于權力之爭,還有一點需要注意。那就是無論認為自己多么正確,也不要以此為理由去責難對方。這是很多人都容易陷落進去的人際關系圈套。
當人能夠感覺到”與這個人在一起可以無拘無束“的時候,才能夠體會到愛。既沒有自卑感也不必炫耀優(yōu)越性,能夠保持一種平靜而自然的狀態(tài)。真正的愛應該是這樣的。
辨別究竟是誰的課題的方法非常簡單,只需要考慮一下“某種選擇所帶來的結果最終要由誰來承擔?”
分離課題并不是以自我為中心,相反,干涉別人的課題才是以自我為中心的想法。
不畏懼被人討厭而是勇往直前,不隨波逐流而是激流勇進,這才是對人而言的自由。
無論是你還是我,我們都不是世界的中心,必須用自己的腳主動邁出一步去面對人際關系課題;不是考慮”這個人會給我什么“,而是要必須思考一下”我能給這個人什么“。
青年:您是說只有付出了才能夠找到自己的位置? 哲人:是的。歸屬感不是生來就有的東西,要靠自己的手去獲得。
如果了解了世界之大,就會明白自己在學校中所受的苦只不過是”杯中風暴“而己。只要跳出杯子,猛烈的風暴也會變成微風。
悶在自己房間里就好比停留在杯子里躲在一個小小的避難所里一樣。即使能夠臨時避雨,但暴風雨卻不會停止。
假如你會因為得到表揚而感到喜悅,那就等于是從屬于縱向關系和承認”自己沒能力“。因為表揚是”有能力的人對沒能力的人所作出的評價“。
最重要的是不”評價“他人,評價性的語言是基于縱向關系的語言。如果能夠建立起橫向關系,那自然就會說出一些更加真誠地表示感謝、尊敬或者喜悅的話。
對別人寄予關心、建立橫向關系、使用鼓勵法,這些都能夠帶給自己”我對別人有用“這一實際感受,繼而就能增加生活的勇氣。
無論是愛還是交友,都與年齡沒有關系:交友課題需要一定的勇氣,這也是事實。
自我接納是指假如做不到就誠實地接受這個”做不到的自己“,然后盡量朝著能夠做到的方向去努力,不對自己撒謊。
今天這一天就為此存在,而不是為遙遠的將來的考試而存在。
如果我改變,世界也會改變。我之外的任何人都不會為我改變世界……